宋史:朱熹劾唐仲友案始末

宋史:朱熹劾唐仲友案始末
关键词鹅湖之会、朱熹讲学
前因:鹅湖之会
1175年,在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的组织下,程朱理学派的代表朱熹与心学派的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江西的鹅湖寺,围绕如何成为圣人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辩论。
图片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
后果:朱熹讲学
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附近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
图片
▲武夷精舍
过程始末
一、朱熹弹劾唐仲友
1182年,在浙江任职的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事情以宋孝宗将朱熹辞官、唐仲友免职结束。此次事件不仅影响了二人的政治命运,而且关系到南宋中后期政治与学术的走向,促使朝廷实施庆元党禁,打压朱熹等理学人士,封禁理学书籍。
此前,朱熹担任的是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是负责管理茶、盐等税收的官员,实际上还担负着赈济灾民的重任。当时浙江发生了饥荒,朱熹去台州的路上时,碰到台州灾民控诉当地官员在旱灾严重的情况下,还向百姓征收重税,很多人被迫离开台州,去别处求生。
图片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为了拯救灾民、伸张正义,朱熹立即向朝廷禀报了台州的情况,还弹劾了台州知州唐仲友。后世也有人认为朱熹是出于私怨才弹劾唐仲友,据说唐仲友曾嘲讽朱熹“尚不识字,如何做监司”。
唐仲友和朱熹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只不过唐仲友提倡经制之学,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之学,学术上有一些分歧。但朱熹此次弹劾还是出于地方治理的考虑。
朱熹到台州后,发现唐仲友刻意怠慢,对他更加不满。再加上当地百姓对唐仲友多有不满,纷纷揭发他的罪状,例如违法收税、贪污公款、敲诈勒索、纵容亲属横行乡里、嫖宿娼妓。
图片
▲唐仲友画像
二、唐仲友被免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仲友作为知州,和妓女严蕊、沈芳、王静等人长期往来,甚至擅自将严蕊脱去妓籍,将她送往自己的家乡婺州。
后世一般认为,朱熹为了查清唐仲友所犯的罪行,曾经调查过严蕊;唐仲友为了败坏朱熹的名声,捏造了朱熹对严蕊严刑审讯,严蕊誓死不从,没有告发唐仲友的故事。就朱熹当时的官职来讲,他没有审讯的权力。但这个故事确实对朱熹的名声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图片
▲王淮(1126年—1189年)
整理了唐仲友的罪状后,朱熹又向朝廷弹劾了他。但这些弹劾的奏状都落在了宰相王淮的手里。王淮和唐仲友是婺州同乡,还有姻亲关系,唐仲友的弟媳王氏是王家的女儿。王淮将朱熹弹劾唐仲友的事情瞒了下来。
后来朱熹的攻势越来越猛,直接指出王淮和唐仲友结党营私。王淮瞒不下去,就将控诉程度较轻的第一封奏状还有唐仲友的自辩疏一同交给了孝宗,还说他们只是“秀才争闲气耳”,试图将此事定性为学派之争。
孝宗听后只是笑了笑,将唐仲友免职,没有追究他的罪过。朱熹对这种处理非常不满,他上了第六状准备给唐仲友定罪。但王淮有点不耐烦了。他想让朱熹走得远远的,让他担任江西提刑。
图片
▲宋孝宗画像
三、朱熹在家赋闲五年
朱熹不满朝廷包庇唐仲友,一气之下辞职回家了。这下孝宗和王淮也气坏了。他们本来对朱熹也没什么好感,朱熹之前曾给王淮上书,批评朝中官员为官不够清正,都是阿谀奉承、自私自利之辈。
朱熹还批评过孝宗,还要求他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远小人。孝宗看后勃然大怒,说:“是以我为亡也!”
王淮并不想轻易放过朱熹。当时的一些官员为了奉迎王淮,指责朱熹装清高,实际上是对弱女子严刑逼供的伪君子。王淮利用这种舆论,指责朱熹的学说都是伪学。孝宗听到朝中官员对朱熹的诽谤后,便不再重用朱熹,以至于朱熹在家赋闲了五年。
图片
▲朱熹坐姿画像
结论
朱熹和唐仲友的冲突是一场官场斗争,和学术的关系不大。但王淮等人为了政治利益,打压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人士,是庆元党禁的前奏。
【参考资料】《宋史卷四十一 ·本纪第四十一》《朱子全书》《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