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与《霍比特人》中矮人的原型是犹太人吗?​

本文作者:王小东
图片
近期《指环王》三部曲重映,我顺带把《霍比特人》三部曲也看了。
这两个系列电影的叙事结构很相似:第一部甘道夫纠结一帮人进行远征探险,中途甘道夫因事离开,探险队独自上路;第二部是打败一个比较弱的敌人;第三部是正义战胜邪恶,打败另一个比较厉害的敌人,探险队回归正常的生活。
重复的故事结构,带给人联想却是不一样的。比如,《指环王》中人类、精灵、矮人结盟对抗萨鲁曼的强兽人和索伦的半兽人大军,让我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VS同盟国;而《霍比特人》中十三个矮人复国的故事,则让我想起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故事。
图片
今天谈谈《霍比特人》中的矮人,三部曲看完,我越来越感觉托尔金创造的矮人原型中肯定有犹太人的成分。
一、形式上的相似
甘道夫组织的远征队,不算甘道夫和夏尔人比尔博,矮人不多不少刚好13个人,其中索林对应摩西,剩下的12个矮人对应犹太的12部族。摩西最终不能越过约旦河,踏上应许之地,索林最终死在了孤山外面。
图片
矮人的财富堆积成山,但是流散中土世界各地,对应犹太人有钱,但是流散各地。
矮人认为孤山是神灵赐予他们固有的土地,犹太人认为耶路撒冷所在的地区是上帝赐给他们流着蜜与奶的应许之地。
孤山被火龙史矛革占领,对应耶路撒冷被新巴比伦人、波斯人、罗马人或者阿拉伯人占领。
二、历史和心理的相似
《霍比特人》中索林带领的矮人赶走火龙史矛革,重新占领孤山后,背信弃义不履行当初给长湖镇人的承诺,认为孤山的财富只能是矮人的,不能与任何人分享。
图片
我们不说现在的巴以冲突,我们来看看《圣经》记载的犹太人的历史。
摩西带领以色列部族出埃及,从前在埃及城市生活的人民在旷野流浪七十年,又重新变成了游牧民族,然后在约书亚等士师的带领下回归迦南地,屠杀当地生活的迦南人、非利士人、以东人等部族,《约书亚记》记载攻陷耶利哥城后,“又将城中所有的,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驴,都用刀杀尽”。
而《士师记》载那些犹太人没有赶走的迦南居民,或者是使他们做苦工,或者是让他们成为“服苦”的人,总之就是成为人下人。
犹太人认为迦南之地就是上帝赐给先祖亚伯拉罕、雅各的应许之地,因此也是他们的固有的领地,虽然他们一直没有在那里生活,但是当他们再次返回时,当地的人就必须给他们腾地方、当奴才,不听话的就屠杀。
后来士师时代结束后,犹太人步入了王权时代,扫罗、大卫、所罗门这三个王,就像我国历史上的尧舜禹一样,属于犹太人的美好时代。
图片
只是再辉煌的日子也会过去,所罗门王死后,犹太民族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最终经过许多年的混战后,又被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灭亡,将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囚禁五十年左右,直到波斯王居鲁士灭亡新巴比伦后将他们放回。
看《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些被放回的犹太人以正统自居,对于和当地女人结婚生子的犹太人男人,要求他们“休这一切的妻,离绝她们所生的”,更不用说与外邦人隔离这一条铁律了。
犹太人的选民思想以及对耶路撒冷的独占心理和索林独占孤山财富的心理,简直如出一辙。
三、他人视角的相似
《霍比特人》中,中土世界的人大多不喜欢喜欢矮人,比如精灵人和熊人;而在西方的历史中,很多人也不喜欢犹太人,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塑造的那个吝啬鬼夏洛克就是犹太人。
精灵不喜欢矮人,是矮人拿走他们的宝物不归还;人类不喜欢矮人,是矮人有钱还背信弃义;而西方人也是认为犹太人有钱大多都是金融抢劫,还不愿意分享。
图片
不要以为历史中只有德国人排斥犹太人,西方在民族主义的浪潮中,基本上都在排斥犹太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钱,大家在仇富心理的驱动下,可以打土豪分钱;另一方面则是犹太人固有的“我们不一样”的选民思想:就像民国初年我们喊的口号“五族共和”,其实四族一教:汉、满、蒙、藏四族加上回教,回族当初被称为回教。犹太人看似是一个民族,其实是一个宗教,有着自己特殊的戒律和生活习惯,让他们无法融入当地人,对于另类,大家一般都是敬而远之吧。
其实,哪有什么“我们不一样”,作为人类,无论是民族、还是宗教,都是想象的共同体,为了生存黏合在一起,大家都是智人,坐下来好好说话。
图片
四、各抒己见
我知道仅凭形式、历史和心理、以及他人视角的相似,并不能完全说明矮人的原型就是犹太人,像李老师就说矮人的原型是意大利南部的矿工。
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作品投射给观众的印象是不同的,大家各抒已见,一起来探讨矮人的原型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