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什么让你怀念?他忘不了的是一头驴

“城市发展的太快了,转眼间,童年的伙伴都消失了,我都还没来得及向它们告别。”谈起创作初衷,赵国栋说,他想用《沟洼庙的春天》这本书,庄严的向童年告个别。
文艺青年是这样养成的
37岁的赵国栋是渭南白水县一线的扶贫工作人员,从小在山区长大的他,家里条件不好的他时常吃不饱饭,因为跟同学之间的落差让他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回忆起那时,他说是路遥的书陪伴他走过那段时光。“从小学到中学,路遥的《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赵国栋爱上了写作。
图片
毕业之后,赵国栋来到了山东工作,在这里的一家影视公司里,他负责旅游策划的栏目。虽然身在他乡,赵国栋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家乡白水。因为热爱写作,他开始写剧本拍摄微电影,想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白水。
微电影需要在白水取景,赵国栋不得已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他的第三部微电影《仓颉》因为拍摄时间较长,让他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家乡专心拍摄。
图片
拍摄微电影赵国栋没有想过盈利,单纯的“为爱发电”,但人总要吃饭,而微电影的投入又非常大,在花了30万之后,《仓颉》这部作品仅仅只是完成拍摄阶段,后期制作需要花费上百万,无奈之下,他暂时搁置了想要让《仓颉》上院线的想法。
赵国栋说,“在筹备微电影的这几年,我看到了家乡的变化,道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地,大爷大妈有了锻炼的文化广场,路灯、网络全覆盖……这些变化当然是好的,但似乎有些东西随着时代发展正在离我们远去。”
创作小说向童年告别
赵国栋心里怀念着的是麦田里的蝈蝈、树杈上的灰喜鹊、小溪里的鱼虾,还有在过去家家户户的主要劳动力——骡、马、牛、驴。他总想着,为这些逝去的童年伙伴做些什么,总该有人记得它们吧。
于是,从2017年开始,赵国栋开始构思这个以一头驴的视角来看时代发展的小说。
图片
为什么选择驴而不是别的动物呢?赵国栋说,因为驴的价钱比较便宜,在山村,驴就代替了牛和马,成为了家里代步和驮物的重要工具。
“它们吃的少,脾气还好,村子里面养驴的比较多,我邻居爷爷家就有一头驴,这本书的主角‘蛋蛋’就是以它为原型的。”说起邻居家的驴,赵国栋特别激动,因为在8岁那年,这头驴救过他。
赵国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经过邻居爷爷家,而隔壁那户人家里养了几只大公鸡,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公鸡总是追着他啄。当时8岁的赵国栋被公鸡啄的有些怕了,上学路也变得艰难了。
“那天我又被这群公鸡追,突然那头驴出现了,它横在我和公鸡中间,像是保护我一样,这件事一直记在我心里,让我相信原来动物也有感情,它们也会救人。”赵国栋像讲故事一样说着。
图片
因为这样的缘分,邻居家的驴成为了《沟洼庙的春天》这本书的主角“蛋蛋”,而在“蛋蛋”的见证下,沟洼庙这个地方因为脱贫攻坚迎来了“春天”。
讲家乡的故事是他坚持的事情
《沟洼庙的春天》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小说,就是以小朋友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了脱贫攻坚的故事,将家乡白水在时代发展下的一系列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完成了赵国栋向童年的告别的心愿,也让现在的孩子们熟知这段特别的历史。
图片
“《沟洼庙的春天》前后花了5年的时间,现在有这么多人喜欢,我很欣慰,接下来我想将我与路遥的故事《少年与路遥》这本书出版,还想将家乡的民族迁徙史也写本书出来,这两件事已经成为我新的愿望。”赵国栋说。
华商报记者 赵峰 编辑 赵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