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7层、11层、18层……划分有什么讲究?

看新房时,你会发现,市面上很多项目的楼层都划分这么几档:
7层到顶洋房、18层到顶小高、26层到顶高层……
7、18、26层……这些楼层是随便设定的吗?还是另有“规定”?
当然有!
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提出相关规定。
图片
图片
天津属于Ⅱ类建筑气候区,重点看红框区域,关于层高的具体规定如下:
低层,为1层-3层,住宅建筑高度最大值为18米;
多层Ⅰ类,为4层-6层,住宅建筑高度最大值为27米;
多层Ⅱ类,为7层-9层,住宅建筑高度最大值为36米;
高层Ⅰ类,为10层-18层,住宅建筑高度最大值为54米;
高层Ⅱ类,为19层-26层,住宅建筑高度最大值为80米。
这就是说,住宅建筑限高80米,最高约26层!
一是为了居住的舒适度,二是保证消防安全。
市面上还有超过26层的高层,可能是此前批复的或其他特殊因素。
除了层高,层数也有划分要求,从而影响产品类别。
图片
住宅从7层开始除了疏散楼梯间还必须安装1部电梯。
因为多数人对电梯有需求,考虑舒适度和成本,市面上多见7-9层洋房;
11层以上至少要设置2部电梯(其中1部为消防电梯),楼梯间也从1部疏散楼梯间基础上再加1部封闭楼梯间。
这样一来公摊面积增加了,开发商只建12层并不划算,一般15-18层到顶小高性价比较高;
19层以上多为高层,至少设置2部电梯(其中1部为消防电梯)、2部疏散楼梯+带防烟前室的楼梯间。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为超高层建筑,按3米挑高计算,就是33层以上。
这类建筑还会设置用于人员在火灾时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
因为新规,天津超高层住宅基本不再出现。
总结起来,开发商在设计楼层要考虑这么几点:
1.符合国家各项建筑规定
2.符合地块规划要求
3.尽量提高得房率,控制成本,实现最优性价比。
说到“得房率”,这跟买房人利益息息相关。
电梯、楼梯间、入户大堂、公共走廊……这些都算在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越小,得房率越高,实际使用面积就越大。
但为了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小区的配套完善,还是需要一定的公摊。
得房率需要有个“度”。
一般情况,7-9层带电梯洋房出房率80%-81%;高层一般在72%-75%。
说了半天,在实际买房中,了解楼层划分有什么用?
小编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楼盘中,20层和26层的高层,在位置和户型差不多的情况下,每平米的成本也差不多,单价应该是同一价格段。
如果开发商以楼层低为理由,将20层定价贵,那就不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