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创想】走出惠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汤倩
图片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5月28日版面图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让不少惠州市民和农业同行扼腕悲痛。记者整理资料发现,自2010年以来,袁隆平曾经先后4次到惠州考察指导农业生产。他在考察时曾建议,要走出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这一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变为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农业商品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当前,惠州农业正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园遍布,拥有9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成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内地最大供港蔬菜基地”“全国最大的冬种马铃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鲜食甜玉米种植基地”……“惠州农业”声名远播。
5月18、19日,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洪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扭住“五个振兴”,探索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把产业振兴放在第一位,强化科技和金融支撑,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图片
惠州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 蒋耀智/摄
刀耕火种到科技创新
46项技术成果新增社会效益15亿元
日前,“走读百年惠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了位于惠州市郊汤泉的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下称“市农科所”)。当天烈日当空,天气酷热,戴着草帽的农业科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在这如炙如烤的季节,不一会儿,他们脸颊变得通红,汗水浸湿衣背。记者走进试验田,放眼望去,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常规作物长势旺盛,生机勃勃。
除了常规作物之外,在农科所展示厅内,各类花卉、航天作物、香料作物、南药等品种,让人眼花缭乱。蔬菜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鱼稻共生、水生作物栽培、作物精准栽培等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更让人惊叹农业玩出了“科技范”,展示了现代化农业的高效、优质、节约、友好。
如今农业现代化的速度,是几十年前的农民不敢想象的。据《惠州市志》记载,原始农业时期,惠州市境人口稀少,生产工具落后,常采用放火烧荒,开垦生荒土地,利用自然地力种植作物。数年后,地力下降,弃去撂荒,另开垦生荒地种植作物,形成生荒耕作制,即“刀耕火种”。生荒地愈来愈少,只能重新开垦原先撂荒土地,耕作方式十分落后。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1949年之前,惠州农作物品种较为单一,多是农民自行选留、串换,栽种周期长。“这导致了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低下。”惠州市农科所所长陈杰介绍,一直以来,农科所牢牢把握好种业这个农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的基础环节,做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
建所初期,该所就开始承担广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工作。自2001年开始,试验任务由单一水稻增加到国家南方水稻、鲜食玉米、蔬菜、大豆、花生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高峰期试验品种达650多个,为品种审定和示范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水稻、甜玉米是惠州的主打特色农产品之一,备受市民喜爱。水稻“野籼占8号”和甜玉米“惠甜9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这些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保障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动力。陈杰介绍,市农科所建所以来,农业科技成果推陈出新、突破连连。自主创新和引进示范推广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或农业技术推广奖46项,成果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1384万亩,新增社会效益15亿多元。今年上半年,市农科所启动农业科研项目共有项目47个,“更加贴近乡村振兴的发展,更能体现农业科技的研究意义,项目覆盖面广,有代表性,有可实践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市农科所在农业科研领域依然要注重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核心攻关!”陈杰说,该所将根据高效、优质、节约、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科技促进惠州现代农业发展。
图片
自走式植保喷雾机施药 蒋耀智/摄
图片
民国时期,有的农妇收割,有的农妇脱粒(翻拍)
个体种植到三产融合
惠州农企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新趋势
惠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农业企业和当地农户。谈及农业发展的历程,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振芳滔滔不绝。从事农业30多年来,从运粮到种粮,再到全产业链发展,“这是一条漫长艰难的道路,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得更好更快!”他说。对于惠州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钟振芳充满信心。
1969年,钟振芳出生在惠城区水口一个小山村,家中祖祖辈辈务农。他从小就有用科学的方法种田致富、当新型农民的意识。 1993年,钟振芳做起粮食买卖的生意,主要从湖南往广东拉粮:“那时候只是很小规模的个体户,靠差价牟利,每年几百块钱的收入。”
转机出现在2003年,在人们普遍认为种植水稻没有经济效益的时候,钟振芳回村租下300亩荒地准备种粮。“广东省是粮食消费大省,与其从外省拉粮,为什么不自己在广东种粮呢?”他决心回乡租荒地种粮,创立了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如今海纳公司已经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得益于坚持走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道路!”钟振芳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依靠高科技、机械化与产业化的相互促进以及国家的惠民政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机+科技+物联网”的模式进行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2003年,他带领公司从种植水稻500亩起步,如今在惠州的土地流转面积已逾4.5万亩,带动水稻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促进了惠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已形成了稻米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农业旅游的全产业链模式。近日,记者在广东海纳现代农业公园看到,蓝天白云下,碧波盈盈的东江从旁缓缓流过,这里集科普教育、培训会议、餐饮住宿、循环有机种养、创意体验、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应季盛放的花海及飘香的蔬果总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实行多品种水果有机种植,果园内采取立体种养模式,林下饲养鸭、鹅等家禽,果园下层杂草、小虫子可作为鸭、鹅的食物,鸭、鹅的粪便又可为果树提供养分。采用科学技术种养,不论什么时候来,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四季花常开,四季水果甜”的场景。
在这里,人们还可以体验多种娱乐项目,其中包括花海观赏、垂钓、音乐欣赏、农业比赛、户外拓展。花海景区种植有格桑花、薰衣草、彩色向日葵、剪秋萝、金光菊等各类花卉和景观植物,还有观光塔、风车、花环等景观。研学基地设有跑马场、射箭靶场、CS野战区、动物参观喂养区、农耕区等学生户外学习区域,将课堂搬进大自然,让孩子深度体验自然。
“多年来,农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钟振芳说,国家的惠民政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为农企注入了强心针,让他更坚定地走三产融合的路子。展望未来,钟振芳心怀更加广阔的“农业梦”:借助乡村振兴东风,不断壮大“种粮王国”、继续深化三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越飞越高。
图片
吊机见证昔日糖业繁华
市场夹缝到供不应求
特色农产品观音阁黑糖驰名海内外
在博罗县观音阁镇码头,东江水平缓流过,一台锈迹斑斑的吊机默默伫立着。据观音阁糖厂总工程师龚浩远介绍,博罗县观音阁糖厂始建于1954年,这台吊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负责转运甘蔗,见证过糖业昔日繁荣的盛景。
观音阁糖厂厂长叶国通从小在糖厂长大。他回忆,那时沿江边二三十公里范围内都种满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蔗,附近乡镇种植的甘蔗都经由水路运输到此处,由吊机吊上来后,再运到糖厂制成黑糖(红糖)。后来随着陆运发达,吊机近十年来都没有用武之地,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工业遗迹。
事实上,观音阁镇黑糖是惠州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的缩影。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惠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博罗县大面积号召农户种植甘蔗,发展糖业,博罗县包括观音阁糖厂在内的3家糖厂大力发展生产,糖业一度成为县里的经济支柱。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到了20世纪初,两家以生产白糖为主的糖厂经营不善,相继关闭,唯有生产黑糖的观音阁糖厂存活下来。
观音阁黑糖“市场夹缝”的背后,还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叶国通说:“当时我们的黑糖大部分出口日本,市场利润高,保障了糖厂的持续运转。”观音阁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来的甘蔗质量好、糖分高,再结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糖独具清香、风味醇和,深受市场欢迎。经由广东省进出口公司,观音阁黑糖更远销国外。
“1986年,日本客商通过许多渠道、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找到我们的糖厂,通过技术检测和与多国的黑糖比较,发现观音阁黑糖的糖分、农残等指标比他国好,醇香的风味更明显。”叶国通说,从那以后,日本客商便开始尝试从观音阁糖厂进口黑糖,首次便进口了17吨。黑糖出口数量逐年增加,高峰时出口量达6000吨。
随着国内零售和收购价格的提升,从2018年开始,观音阁黑糖从出口转向了内销。观音阁黑糖基本都是供不应求,销售量攀升。观音阁糖厂的生产季节短,仅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3月投入生产。初夏时节,并非是甘蔗的收获季,因此,记者来到糖厂时,机械设备正值“休工”,生产车间的机械也被拆开保养。尽管如此,在糖厂内依然能闻到一股黑糖的独特香气,地下还残留着部分甘蔗渣。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观音阁糖厂生产能力由50吨/日发展成600吨/日,成为大型机制红糖生产厂。如今,观音阁糖厂生产的“双荣”牌黑糖(红糖),拥有“惠州市知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产品”等称号。观音阁黑糖也于2018年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离观音阁糖厂不远,一个现代化的食品生产车间刚在4月23日正式投产。这是一家从深圳搬迁过来的港资企业——顺南食品(惠州)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荣华集团,主要利用新鲜农产品生产果蔬焙烤食品、糕点、即食糖水、即食鸡汤、方便罐头等食品,并专门为荣华月饼提供馅料。
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肇威介绍,他们跑了很多个地方,对比后觉得这里最适合公司发展,农产品多,如菠萝、芋头等产品原材料可以就近取材,节约成本,而且物流交通非常方便。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企业2019年8月开始与观音阁镇洽谈,仅仅3个月后项目实现当天挂牌当天开工,跑出当时全博罗县带项目挂牌出让最快速度。今年4月23日,在观音阁镇大健康产业项目一期投产和二期动工仪式上,企业宣布追加投资1亿元。“现在的产能是老厂的10倍,约100人是本地工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刘肇威说。
图片
观音阁黑糖驰名海内外
【文脉故事】
袁隆平与惠州原来有这样的不解之缘——
先后四度来惠
留下宝贵足迹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曾经为惠东粮食生产竖大拇指,盛赞“了不起”;在惠阳曾“固执”地要先看了新品种长势才去休息……记者整理相关资料发现,袁隆平曾经先后4次来到惠州,留下了宝贵的足迹。
盛赞惠州农业成果
2010年,袁隆平到惠州出席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研讨会,并考察了惠州市杂交水稻试验田。
2012年,袁隆平来惠州考察,到惠城区马安、惠阳区平潭、惠东铁涌等地考察粮食生产情况。
2015年,袁隆平参加惠州农博会,对惠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竖起大拇指。
2016年,袁隆平到惠阳区超级稻示范基地考察超级稻种植情况,赞叹新品种种得非常好,“我非常高兴”。不久,经过收割、现场验收,专家组宣布“超优1000”早季水稻理论亩产量775.2公斤,实际亩产量725.6公斤,双季总和接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袁隆平“超级稻”在惠州试种成功。
“我对惠州农业做了多次考察,每一次都为惠州农业的迅猛发展感到欣慰。”2015年袁隆平在惠州考察时曾说,“看到了惠州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袁隆平大米”备受欢迎
2019年12月,经过三年多的实地调研,隆平农场团队在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建立了隆平农场龙门基地。在基地,记者看到一包包大米,外包装上画有稻田、人物、丘陵等精美手绘,中间“袁隆平大米 龙门基地”标志着产品的出处。精美的包装,稳定的品质,反映的是袁老提出的“吃饱更要吃好”理念。
“如今龙门丝苗米在珠三角乃至全省都获得了大批市民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更是因为企业沿用了传统的耕种技术,再加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提高丝苗米质量的基础。”
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鹏介绍,为追求更高、更稳定的品质,“隆平农场”团队在环境、品种、技术、加工、品控、包装、流通、销售等方面制订了标准,“袁隆平大米”已进驻各大电商平台,备受消费者的欢迎。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