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一声枪响,南昌首义诞新军

【历史瞬间】
一道闪电 划破夜空
1927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南昌实行武装暴动,并派周恩来迅速赶往九江、南昌,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
同一天,在江西九江甘棠湖的一艘小划子上,叶剑英、贺龙、叶挺、高语罕和廖乾吾五人,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确定叶挺和贺龙部队赶赴南昌参加起义。
8月1日,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
图片
再现南昌起义场景的油画
一声枪响
南昌首义诞新军
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人武装斗争和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革命形势却发生严重逆转。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中共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背叛革命,至此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残酷现实,迫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教训,军队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武装反抗,势在必行。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会议初步决定,以在“东征讨蒋”口号下聚集在九江、南昌一带的贺龙、叶挺、朱德部为基础,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贺龙之女贺捷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昌起义是父亲贺龙人生中的华章:“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就像一部书,一部博大精深的书。而在我用几十年生命读懂的几个篇章里,南昌起义前后投向党的怀抱,是他写下的最激动人心的一章、最耐人寻味的一章。如果给这个章节取个题目,我想,非‘忠诚’二字莫属。”
小划子上密商对策
7月,是江西九江最热的季节。九江襟江傍湖,乘着小划子在湖上游玩,是当地传统的消夏活动。
其时,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主要集中在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是叶挺,第二十军军长是贺龙。7月间,他们执行武汉政府“东征讨蒋”命令,正分驻江西九江和南昌之间。
7月24日前后,时任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得知,汪精卫与张发奎合谋,要以召开庐山反共会议之名,准备扣留叶、贺,解除二人兵权。如果失去贺龙与叶挺部的军事力量,正在计划中的南昌起义,也就无从谈起。
万分危急之时,叶剑英不顾个人安危,将贺龙等人约到小划子上,商议对策。此番密商,可以说是应对汪精卫阴谋的一次军事会议,几人很快达成共识。1951年8月,当贺龙回忆起那个炎热的夏日、那艘漂荡的小船,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会议最终的结果:“第一,考虑是否到庐山去,他们问我去不去?我说不去,他们同意了,并说这样很好。第二,张发奎命令队伍集中德安,我们研究不到德安,开牛行车站,到南昌去。第三,决定叶挺的队伍明天开,我的队伍后天开,我的车皮先让给叶挺。”
小划子会议,让汪精卫阴谋落空,堪称南昌起义前夜一场生死博弈。小划子会议后,叶挺、贺龙的部队立即向南昌进发,对起义如期举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周恩来密赴南昌
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确定举行南昌起义之前,已经派遣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赴江西九江,准备组织中共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一部分力量,重回广东,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中央军事部也派遣聂荣臻等前往九江,到部队开展工作。
周恩来到达九江后,向李立三等人传达起义决定,研究了组织起义部队向南昌集结的部署。邓颖超后来回忆道:“周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在晚饭前才告诉我,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去干啥,待多久,什么也没有讲……这次分别后,不知何日相会。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分离,实意味着死别呀!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完成在九江的部署后,7月27日,周恩来秘密到达南昌,住进时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的寓所。同一天,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前敌委员会成立。南昌起义进入倒计时。
7月28日,周恩来到第二十军指挥部会见贺龙,和盘托出南昌起义计划,并要贺龙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贺龙此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为何要任命他为起义军总指挥?对此,贺捷生解释说:“他之所以被推举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和共产党策动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肩并肩站在一起,除了他这支部队是南昌起义的主力之外,还在于他作为国民党的一军之长,在共产党人最危险、历史天空最黑暗的时候,主动选择并跟定共产党。”
南昌起义的时间最终确定为8月1日拂晓。
起义口令:河山统一;
识别符号:左臂缠白手巾;
行动信号:三声枪响。
第一枪提前打响
军情不能贻误。7月30日下午,贺龙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起义决定。他说:我今天起义了,愿跟我走的一块革命,不愿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我们今后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周逸群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贺龙话音未落,其部下“自师长以下莫不视贺龙为神人”。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原定夜里3点起义,由于二十军一个副营长逃跑,起义时间泄密,于是,贺龙与周恩来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黎明时分,战斗结束,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在突起的狂风暴雨中,无数的共产党人被通缉、被逮捕、被囚禁、被屠杀,革命转眼被浸泡在血泊中。但在这年的8月1日,作为国民革命军军长的我父亲,却站在了南昌江西大旅社的台阶上,一手举着他那支银光闪闪的勃朗宁小手枪,一手掐着秒表,庄严地下达了南昌起义的命令”,贺捷生饱含深情地说道,“他是那样的义无反顾,那样的急不可待,就像在用一生等待这一天。”
南昌起义,是伟大征程的开端。朱德后来赋诗称赞说:“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图片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百年回眸】
征战途中的入党登记表
南昌起义之后不久,起义军南下广东,途经瑞金。此前,贺龙已经多次要求入党,由于在南昌起义和南下途中的突出表现,1927年8月底9月初,经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批准同意,贺龙在瑞金的一所学校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至今保存着贺龙当年的入党登记表。贺捷生介绍说,这是父亲经历起义中的激烈战斗、起义后的仓促撤离,在南下瑞金途中填写的。
周恩来把发展贺龙入党的任务交给了谭平山和周逸群。在一座破旧的学校里,谭平山和周逸群这样提问:“贺龙同志,此刻我们代表党向你问话,你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请问你的动产、不动产、现金等,还剩多少?”
贺龙回答说:“我什么都没有了。”
谭平山和周逸群又问:“那么你的社会关系呢?你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怎样呢?”
贺龙回答说:“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
或许还问了很多,但那份党员登记表只记录了这些。让贺捷生无限感慨的是,经历了那么漫长的年代,那么多战火,又是在那么严酷的行军途中,父亲这份入党登记表还能保留下来。她说,父亲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是个对共产党绝对忠诚的人。当他把脚迈进中国共产党的大门,便开始与党患难与共,不离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