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门已对聊城各共享电单车运营公司进行单独约谈,督促 共享电单车一个月内完成上牌和头盔配置

图片
□本报记者张承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入驻聊城的共享电单车企业越来越多,共享电单车在市民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者在水城街头探访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共享电单车都尚未配置安全头盔。在出行佩戴头盔渐渐成为新风尚的水城,共享电单车该何去何从?相关部门又采取了哪些推进措施?对于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详细了解。
方便快捷共享电单车成市民出行好伙伴
近几年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水城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的身影。从2019年聊城市引进共享型公共自行车系统,到后来陆续上线的永安行共享助力车、共享电单车,再到现在青桔骑行、哈啰出行、美团出行、小遛共享等多家共享电单车企业入驻,共享单车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为市民解决出行难题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而这其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要数共享电单车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民选择电单车出行的原因主要是使用方便、速度较快、价格便宜,基本可满足市民的近距离出行的代步需求。目前,市面上共享电单车使用价格有的是2元/半小时,有的是2元/15分钟,虽有时会根据情况收取一定调度费,但总体来说,价格可以被大多数市民接受。
“我平时经常使用共享电单车,因为它很方便,而且绿色环保。”家住开发区的商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去东昌湖附近打球、跑步,每天都会选择骑共享电单车前往目的地,“家门口和目的地都有停车点,骑车比开车方便”。
没有头盔市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聊城市“一盔一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今年以来,聊城市交警支队在全市逐步倡导开展了免费使用爱心头盔活动,佩戴头盔出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习惯。
虽然佩戴头盔已经成为水城市民出行新风尚,不过记者在城区探访了青桔骑行、哈啰出行、美团出行、小遛共享等多家公司的共享电单车投放点,尚未发现共享电单车配有安全头盔。
“现在大家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共享电单车速度也比较快,更应该佩戴安全头盔,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配置,这样对于骑行者来说最方便。否则,骑共享电单车还得随身自备头盔,就太麻烦了。”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市民表达出类似观点。
部门约谈共享电单车将配置头盔并上牌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法规科了解到,现在交警部门已经对聊城各共享电单车运营公司进行了单独约谈,督促各公司在一个月内完成共享电单车上牌和头盔配置。一方面,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车辆的管理,保证骑行者人身安全。
“共享电单车无法像普通电动车那样上牌,所以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号牌,更准确的说法是运营公司自己的识别标识牌。”聊城市交警支队法规科科长孙孟岭告诉记者,现在聊城共享电单车运营公司共5家,由各公司负责自己车辆标识牌的制作和安装。
孙孟岭表示,生活中,经常有共享电单车骑行者逆行、闯红灯或占用机动车道,安装标识牌后,这些违法现象将得到更好的管理,“骑行电单车时需要扫码,都是实名制,车辆上牌后结合监控设施,会很容易确定违法者个人信息”。
对于安全头盔配置,孙孟岭介绍,现在企业方面大致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设置有智能锁,骑行者需先扫码打开头盔,随后才能扫码骑车;另一种是使用软绳进行拴系,防止头盔丢失。
目前,各共享电单车运营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相应工作。永安行共享电单车聊城项目部经理韩再峰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已经与交警部门做好对接,下一步将积极配合部门工作,把标识牌和配置头盔工作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