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10岁女童高位截瘫!

10岁女孩
从突发背痛
进展到高位截瘫
仅仅在一夜之间
甚至一度呼吸衰竭
生命垂危
图片
突患急性脊髓炎
女童一夜之间四肢瘫痪
女孩慧慧家住湖北阳新,性格活泼可爱。3月8日下午,放学回到家的慧慧(化名),突然觉得背有些痛,到了晚上,她的四肢逐渐使不上劲,伴头晕现象。9日一早醒来,慧慧更是四肢完全无力,不能自主大小便,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家长急忙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初步检查,医生一脸凝重地建议父母赶紧转院。转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慧慧,直接住进了儿科重症监护室,而父母则只能焦急守候在监护室门外。想着往日活泼可爱的女儿一下子瘫痪在床,父母心力交瘁却又无能为力。
入院后,慧慧病情迅速加重。由于呼吸肌无力,导致她出现了呼吸衰竭,儿科重症监护室凌伟副教授团队立即给她实施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图片
然而几天后慧慧在呼吸机辅助下,都出现呼吸困难,床旁胸片提示一侧肺已成“白肺”。生命危在旦夕,儿科重症医生连夜守在床边,不断精调呼吸机参数,终于让她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通过肌电图和磁共振检查,慧慧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这就是导致慧慧一夜之间“高位截瘫”的真凶。重症监护室医生迅速为她制定了血浆置换及营养神经的治疗方案。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什么病呢?
凌伟副教授介绍,急性脊髓炎多由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紊乱而引起,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该病在10-19岁和30-39岁有两个发病高峰,发病前4周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起病初期常有背痛,腹痛,肢痛及无力,运动及感觉障碍多在3天内达高峰,迅速发生进行性截瘫,也可同时累及或成上升性四肢瘫痪。
急性脊髓炎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在10-19岁和30-39岁有两个发病高峰。像慧慧这样发病如此急、症状如此重,极为少见。
2个月多月治疗、康复
孩子能站能走了
“孩子还这么小,一定不能让她一辈子都躺在床上呀。”慧慧父母急得不停地掉眼泪。医院也成立由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Ⅰ科、麻醉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组成的MDT团队,为慧慧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由于患儿需要长期靠呼吸机维持呼吸,但长期气管插管可能会压迫喉部、以及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凌伟副教授团队两次试图为患儿脱离呼吸机,但脱机后患儿血氧保护度马上下降,导致无法撤机。重症1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和李光副教授会诊后,对慧慧实施了气管切开术,它不仅利于气道清理,还避免了气管插管长期压迫喉及气道产生的损伤。
因为慧慧吞咽及咳嗽反射弱,加之肢体瘫痪,无法经口进食。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给予她鼻空肠管喂养,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同时为慧慧实施了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肠外营养补充,以满足她对营养的需求。
图片
在病情最危重的时候,儿科重症监护室唐蔚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每隔十几分钟就要给慧慧吸痰一次,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每天为瘫痪肢体做被动活动和按摩,以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并为她洗头、擦洗身体等,避免了褥疮感染的可能。另外还为她做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儿生病时失落、难过的情绪。
4月中旬,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慧慧病情逐渐好转,从气切状态下吸氧,逐步过渡到脱离吸氧。
5月12日,医护人员为慧慧成功拔除气切导管,慧慧终于可以自由地呼吸了。两天后,慧慧从儿科重症监护室顺利出院,出院时,除了右下肢肌力稍差,其他肢体肌力完全正常。
图片
“慧慧的四肢有感觉了!”“慧慧可以自己吃饭,坐着读书了!”“慧慧能站、能下床走动了!”住院的近2个月时间,慧慧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一步步创造着生命奇迹。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卧床一个多月的慧慧出院时,身上没有一处皮肤出现感染,体重甚至还增长了1公斤。
慧慧对照顾她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护士们,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记住了每一位儿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姓名。出院前两天,她还用纸笔记下全科医护人员的微信号和手机号,夹在书本里。她说要建一个微信群,记住每一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医生护士。
图片
出院当天,儿科黄星原教授亲自作了一幅画送给她,唐蔚护士长还带领护理团队贴心地为她准备了漂亮的发卡、花环和精美的儿童文学书,为她送行。凌伟副教授吩咐慧慧的父母,在家里也要坚持康复,相信慧慧一定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