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华润置地华南大区一分为二,新设深圳大区!总裁李欣任董事长!

图片
艳姐说
近日,地产人言从知情人士获悉,华润置地华南大区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华南大区将拆分为深圳大区和华南大区。
随着区域架构的调整,华润人事方面也发生了变动:
华润置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李欣任深圳大区董事长;
原华南大区总经理蒋慕川担任深圳大区总经理;
新华南大区董事长依然为今年年初在华润区首变动中调任华南大区董事长的张大为
此次变动对于华润置地意味着什么?背后有怎样的深层次逻辑?
1
华润置地组织架构生变
新设深圳大区
早在今年4月初,坊间就有传闻,华润置地的华南大区总部将正式落户广州黄埔,关于华南大区拆分的猜测不断。
1个多月后,华润终于有了动作,华南大区将拆分为深圳大区和华南大区两个大区。
深圳大区将设置4个片区和2个城市公司,片区包括深南片区、深北片区、南山片区、宝安片区、这几大片区均属于深圳市;另外还设置东莞公司、粤东公司两大城市公司,可见深圳大区对于管理的精细度 ;
新华南大区则负责广州、佛山、珠海、广西、海南、福州、厦门公司,设置10个管理及事业部。
目前华润置地官网的区域组织架构图还未进行更新调整,仍然是6大区,此次调整后,华润将会变成7个大区,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能看到深圳大区的名字。
图片
图片来源:华润置地官方网站
华润6个大区的格局是从2016年各大区合并而来的。
2016年,华润置地将原北京大区及山东大区合并为华北大区、原上海大区及江苏大区合并为华东大区、原福建大区和深圳大区合并为华南大区、原成都大区改为华西大区、原武汉大区改为华中大区、原沈阳大区改为东北大区。
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了5年多的时间。
然而从华润置地2020年报来看,各大区之间的业绩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华东大区、华南大区的签约额分别为793亿元和701亿元,两大区占华润置地年度签约额比例均为27.8%。
图片
图片来源:2020年年报
也就在今年2月初,华润多个大区区首发生了互调:
原华东大区总经理陈刚赴任华西大区总经理;
原华西大区总经理吴秉琪调至华北大区,任华北大区董事长;
张大为从华北大区调往华南大区,任华南大区董事长;
原华南大区董事长孔小凯调至华东大区和东北大区,任华东大区和东北大区董事长。
业界将此举的变动解读为可以带动管理经验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做大做强薄弱环节。
张大为在担任华南大区董事长3个月的时间,其麾下的华南大区拆分为二,新设深圳大区的区首,由华润置地执行董事,总裁李欣担任。
张大为和李欣都是华润置地核心高管:
官方资料显示,张大为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张大为于1994年就加入华润集团,早年任职于华润建筑,2006年加入华润置地;而李欣同样于1994年加入华润集团,曾任职于华润物业有限公司,彼于2001年加入华润置地。
2016年张大为和李欣一同被任命为华润置地联席总裁,协助彼时的华润置地董事会副主席唐勇开展工作,构成了华润置地三人核心团队。
可以看到,张大为和李欣都是华润的重量级人物,都具有执行董事的title,在华南和深圳两大区域公司成为一把手,也说明华润对于两大区域的极度重视。
此外,在区域二把手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原华南大区总经理蒋慕川将担任深圳大区总经理,全面负责深圳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
蒋慕川在华润置地履职多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与此前华润置地的吴向东、前华南大区现任董事长孔小凯是校友。
然而吴向东早已离开华润,孙小凯也已前往华东,蒋慕川仍然留在华南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3月,曾有媒体曝出蒋慕川将离职,后来没了下文。
然而,事实证明蒋慕川并没有离开华润,今年他还在推进华南大区的业务上,频有动作。
今年2月,蒋慕川带队拜访广州各区政府以及广东省机场集团和广州地铁集团等,沟通多个旧改、综合体、TOD战略合作项目的推进运营工作。
此次李欣和蒋慕川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地产人言也将持续跟进。
2
新设深圳大区背后的逻辑
此次拆分华南大区,新设深圳大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战略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双增长极
首先,深圳之于华润,用比较形象化的话语来说,就像源源不断提供现金的取款机。
克而瑞数据显示,华润置地在深圳完成销售额约为188.33亿元,占华润置地华南大区791.3亿元销售额的23.8%。
在同样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华润的发展则比深圳逊色。
华润自2013年首次进入广州,截至目前,在广州共拥有6个楼盘,并参与3个城市更新项目,整体开发速度较慢。
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度广州房企权益销售排行榜》显示,2020年广州权益金额排名前3的企业分别为保利发展、越秀地产、万科,而华润置地的权益金额约45.74亿元,排名仅23。
这也说明,华润在广州的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后发力,更何况已经有了深圳这个超级模板可供效仿。
华润置地华南大区已明确提出,对于华南大区要立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深耕以“以广州为核心”的华南10城,并且要在广州“全面复制深圳模式”,将优势资源往重点区域倾斜。
此外,华润广州今年4月也已宣布,未来计划开发住宅项目15个,5个标杆项目,落地2个万象系商业项目,1座华润大厦项目,城市更新方面华润希望在广州获取5个旧改项目,土地储备250万平方米。
也就是说,此次调整背后也说明了深圳、广州将是华润置地未来的双增长极、双中心,新华南大区总部所在地广州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
李欣今年也曾对外表示:“未来大湾区是两个增长极,一个是以深圳为核心,另一个是以广州为核心。”
此次拆分的战略意义已经十分明显。
组织意义:打造样板城市 向集团-城市2级管控转变
今年3月,华润内部已经吹响全方面学习龙湖的号角,最显著的动作之一,就是弱化大区。
原来华润的组织架构为集团—大区—城市,华润的最终目标则是向2级组织架构转变:集团—城市。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要到前线去具体的事,其跟项目。
在今年3月华润置地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李欣说了这么一段:
“十四五”对深圳的定义不是示范区的概念,是样板城市的概念,所以要把深圳公司升为直辖市大区建制,按照大区的原则来配置财务资源,配置相关的人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做强深圳。
注意关键字:样板城市,而不是样板区域。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次变动唯独是拎出来深圳成立深圳大区,也再次说明华润对于过往在深圳深耕的肯定,也希望其他城市能够像深圳一样不断做强。
李欣还说了这么一句:
“十四五”期间,华润将围绕“做实做强一线”调整,将能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激励资源往城市公司倾斜,提升一线的自驱力。
也就是说,未来华润更加注重的是在前线打仗的城市公司的资源调配,哪些城市需要重点发展和支持,资源就往哪里倾斜。
同样,哪些城市未来表现优异,也很有可能单独开辟出来,就像深圳一样,成为样板城市,统领一个大区,比如未来华东大区某些城市做得比较好,就有可能会诞生上海大区。
管理意义:管理半径变小,更为聚焦
而伴随规模增张,进行区域裂变与整合,是诸多头部房企的惯常操作。通常来说,单个区域的裂变一般来说主要基于几种原因:
一来是,一把手势力过大,通过分权来取得平衡;
二来是,销售业绩没有达到老板预期。
区域拆分的最终目的,最终肯定还是为了刺激业绩增长。只有区域变多,每个区域总所关注的点才能聚焦,才能真正解决区域中很多项目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快速去化。
华润此次变动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让领头羊跑的更快,落后者更能聚焦自己的薄弱环节,改变不足,加快马力。
华润对于组织变革的阀门已经开启,未来估计还会有诸多相关的变革动作,在这个向管理要红利的时代,华润无疑给到诸多房企一个典型范例和参考。
参考资料:
独家!华润置地华南大区正式拆分!成立深圳大区,总裁李欣直管,南都人文地产
华润也要全方位学习龙湖了,一勺言
「独家」华润置地华南大区总部将从深圳迁往广州,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