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周健:梦想的力量

从2015年6月1日到2021年6月1日,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一校一梦想至少助力了25个省、自治州、直辖市的764个校园梦想,帮助了86958名乡村儿童和7921名乡村教师受益。
小到购买课桌椅,大到修建房屋,只有朋友想不到,没有他支持不了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聆听周老师的演讲,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他同行。
周健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
图片
大家好,照片上这位老人是我的姥姥。解放前我的家是开木工作坊的。姥姥和姥爷有二三十个徒弟,当我出生的时候,徒弟这样的制度已经被明令禁止。但是姥姥依然还在帮衬着她那些境遇不顺的徒弟。每次这些徒弟从我们家走的时候,姥姥都经常对我讲,一个巴掌伸出来五个手指头都不一样,每一个小孩儿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一定要顺着他的脾气性格去帮衬他,才能够成人。其实在姥姥心里面,她想的不是这些徒弟长大了要对她感恩戴德,而是怎么让这些孩子成人。姥姥活了90岁,在睡梦中离开了我们。生于辛亥年的她目睹了这个国家近一百年之大变化,她没有大富大贵,她也没有受过特别的苦,好人都一生平安!
2011年7月的时候,我在一个乡村的小学看见了布满灰尘的钢琴。校长对我说,这是企业捐的,没有老师会教啊!同样,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看见,六年级的女生宿舍窗户对着大街,却没有窗帘,而我走过来的时候看见教室里有几万块钱的电子白板。
图片
在过去的25年中,我走过了中国一百多个贫困县,看到的都是在这些土豆都不够吃的地方,我们送去的是猪肉炖粉条管饱;我看见有企业捐赠了崭新的教学楼,但教室里面却没有课桌椅;我看见有新修的宿舍楼,却告诉他们两年以后才有床铺;我也看见很多学校修了操场,但是没有一个篮球架。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强人所爱。所有的这一切让我想起了姥姥的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梦想,我们应该顺着他的脾气性格去帮助他。
图片
2015年5月的时候,我和野夫、杨立新一起在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了一个项目,叫“一校一梦想”。我想做一件事情:从学校真正的梦想出发,从他们真正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帮助他们去解决一个实际的困难。
图片
河北省邢台市南陈村小学的学生16年没有喝过一口干净的水,现在有101名孩子在这里上学,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喝的水都是每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学校的水井抽出来的水重金属严重超标。2015年5月26日的时候,南陈村小学的尹校长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一个梦想,想在学校做一个蓄水池,我还想在学校做一套净水系统,这样的话就能让孩子每天都能在学校喝上一口干净的水,这个费用大概需要8万块。”我告诉尹校长说,我们“一校一梦想”一个学校每年一个梦想,我们只能支持你3万块钱,有没有办法在3万块钱内把这个事情办成?尹校长对我说:“我可以试一试”,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的志愿者和我们的小伙伴帮助尹校长在网络上寻找最合适的水泵,最合适的净水系统,最终把预算控制在3万块钱以内。
图片
图片
我们最后用了3万块钱,12天的时间完成了南陈村小学16年没有完成的梦想,我们希望“一校一梦想”是一个赋能的平台,用3到5年的时间帮助这些学校完成3到5个梦想,在完成梦想的过程中去提升他们的力量!我们希望学校的校长、老师、家长能把他们周边的社区动员起来,能够用他们一起的力量去寻找社会、企业、政府的支持,让他们未来不仅有梦敢想,而且每一个人还有真正去实现他们自己梦想的力量!
图片
2015年的6月,我接到了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松岩村小学王老师的电话。他说,我们的梦想是希望有一个水泥的操场。松岩村小学解放前是私塾,1956年转成公立学校,在这个村子里整整60年的时间,三代人的梦想是希望学校能有一个水泥操场,这样他们的孩子在上面玩的时候就不会把泥巴带到教室里,就不会把自己的裤子弄脏。王老师说,以前他们做过预算,这个项目大概需要16万块钱。
图片
因为在这个山村里的学校没有自来水,修操场的水需要从很远的山坡上通过很多农田接过来,光青苗赔偿费这一样大概就要赔给农户一万多块钱。学校在离平昌县城还有110公里的大山中,这里没有打工的人,如果要修操场工人需要从外面请进来人工,也很贵。同样,他们这里买的每一粒沙子水泥和石头子,都通通要从旁边另外一个县用车运过来,运费也比其它地方贵很多。我想了想,还是同样告诉王老师,我说:“我们一校一梦想只能帮助一个学校3万块钱,你能不能和村里去商量,把人的问题、水的问题由村里来一起解决?”
图片
当整个筹款结束的时候,王校长给我打电话非常兴奋地说:“村里70岁的老支书蒲德邦已经把全村的人动员起来了!还有一个78岁的老共产党员坚持要参加到学校修操场!”当学校操场开工的时候,我看到全村的人都排着班进入了这个工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这中间包括染着黄头发的年轻人,穿着高跟鞋的姑娘,他们都在帮学校平整操场。他们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只有16岁。
图片
我看见有志愿者从学校旁边的水田里把水引到了学校的操场上。他们告诉我说,村里的人看见全国的人都在为松岩村学校修操场捐钱,他们决定不要青苗的赔偿费了!他们说他们每一个人扛着锄头把自己的地里挖了个缺口,这样水就一户一户的这么渡过来了。在很多人抬石条的时候,我看见这样的一个老人在教室的屋檐下编竹筐,他是村里的一个残疾人,腿不方便不能干重体力活,但是他坚持要参与进来帮助学校修操场。他说:“我的手能动,可以编竹筐”。没有路能够让车开到学校里来,修操场的每一个石头子每一粒沙子和水泥都需要村民们用人力、用竹筐、用斗车,从几百米外的地方运到操场里来,如果没有这位老人的竹筐这个操场是修不起来的。
图片
在操场修到第九天的时候,晚上10点多钟王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说:“村里有些人觉得修操场太累了,又没有钱挣,他们不想干了,我今天晚上挨家挨户做了工作,刚从支书家里出来。”我问他怎么办的,结果怎么样?王老师说:“我和村支书已经商量好了,我们明天给他们一人发三斤猪肉。”这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乡村的智慧,虽然三斤猪肉只有50块钱,它没有我们公益组织发出去的50块钱的志愿者津贴优雅,但是它代表了乡村的另外一个智慧。所以“一校一梦想”表面上在解决一个学校的实际困难,但是背后其实包含着我们对整个乡村的一个动员。
图片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让民间的智慧真正的重新被激发出来了,让乡村的熟人关系重新活跃起来了,让乡村的社会资本重新开始运转起来了。他们所有的行动都不是在为一个公益组织行动,而是在为他们自己的梦想努力。3万块钱 ,29天的时间,我们最终完成了松岩村小学原来需要16万块钱,整整的三代人 60年时间没有完成的一个梦想!
图片
2015年的10月,南陈村小学的尹校长打电话告诉我说:“我们想给二楼的教室装暖气,因为我们这个开学季的学生从101名增长到了156名,学校的教室坐不下了。”这个学校从教学楼修好那天起就从来没有用过二楼的教室,也没有给二楼装过暖气,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招到过这么多孩子。我告诉尹校长说二楼的暖气3万块钱是肯定做不成的,一个锅炉也要不少钱啊!尹校长说:“这个事我已经想好了,我用一校一梦想筹集的3万块钱善款来买暖气片,来买水管,修锅炉房施工的时候,我可以让学生家长来当小工,而锅炉我已经找了教育局从其它学校调到了一台淘汰下来的锅炉。”
图片
有了上次筹款的经验,当南陈村小学二楼装暖气的这个项目在公益平台刚刚上线的时候,尹校长就在学校里召开动员会,让老师和家长们通通要参与到这一次的捐款活动中间来。学校里有一对姐弟,他们的妈妈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村口卖烧饼,这一次这个妈妈告诉老师她把自己微信红包里唯一的5块钱也捐出来了,历经24小时完成了筹款。所以“一校一梦想”我们不是简单的去给学校一笔钱,去解决一个困难满足学校的梦想。“一校一梦想”是在激发校长、老师的自信,给予他们一个方法,让他们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解决自己的困难的时候,把他们身边的人,整个乡村把企业和政府的资源全部组合起来,在本地打造一个小型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因为我认为只有本地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才是真正的持续的可以给乡村小学持续不断的关怀,持续的去解决他们出现的一些小困难。
图片
图片
2015年6月1日到现在,一校一梦想已经帮助了全国15个省87所学校,1272个乡村老师和14935名留守儿童完成了他们的梦想。但是在中国还有3200万乡村留守儿童,还有216400所乡村学校,需要我们去帮助。如果我们一年筹集3000万善款帮助1000个学校需要21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发现 “一校一梦想”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有乡村学校不停地在复制着我们的乡村“一校一梦想“。当我们赋予这些乡村学校老师能力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去解决他们的一校一梦想,这样我们看到了希望。
图片
2016年8月21日当我再次来到河北省邢台市南陈村小学的时候,尹校长非常自豪的很高兴地对我说:“因为参加了“一校一梦想”的几个事,水的事情、暖气的事情、校服的事情,我现在学会自己筹款,而且我也学会了去找其它公益组织来合作解决学校的一些问题”。在暑假之前,他从当地的地产商那里募集了28万的善款,又从教育局里拿到了一些配套的钱,他为这个学校修了操场、食堂、餐厅、一年级的宿舍,他们还利用二楼装上暖气的闲散的教室做起了音乐教室、图书教室电脑室、书法教室,尹校长还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了这个学校的数学和英语的远程辅助教学,还在网上通过移动互联网召开了两次家长会。
我们看到中国的乡村学校孩子都在不断的减少,但是在南陈村小学,因为加入“一校一梦想”,他们的孩子在不断地增加。2016年9月的开学季,南陈村小学的注册学生达到了200人以上,所以在这个学校,我看到的是除了校长的办公室没有变,所有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校一梦想”,我们每一个梦想实现的时候,我们都是把钱直接交给了乡村学校,由他们的老师自己去完成他们的梦想。直接给钱的公益对乡村学校最大的好处是我们的信任鼓励了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自己觉得自己能办好自己的梦想。
图片
乡村学校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他们的不自信。所以“一校一梦想”在陪伴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地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找到一个自己去改变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今天我们试图通过移动互联网重新去把一盘散沙的乡村社会的互助系统建立起来,让因为进城而导致乡村公共生活的破裂重新组织起来,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因为距离而疏远。
图片
“一校一梦想”在帮助乡村学校实现梦想的同时赋予了校长、老师和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让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当这样的力量汇集起来的时候,它一定能够改变今天乡村贫困的现状,一定能够让贫困不再祖祖辈辈的传递下去。
图片
现在我想邀请大家一起加入到“一校一梦想”中间来。在完成乡村学校梦想的同时去实现我们的梦想,让我们的生命因爱的存在而变得灿烂而荣光。这就是“一校一梦想”赋予的力量,这是梦想赋予我们的力量,这就是我今天讲的梦想的力量!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