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龙城(25)|“顺风耳”王诤: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

常州是一块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常州“红色宝藏”,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常州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龙城系列报道,回顾百年历史、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前进力量。
“顺风耳”王诤
王诤将军是江苏省唯一一位开国中将,出生于武进洛阳。王诤将军经历过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图片
英烈已逝,精神不灭。王诤将军身前的故居位于洛阳镇天井村的杨巷,一座干净整洁的清式院落,带着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出生于一个耕读之家,1928年,19岁的王诤考入黄埔军校进修无线电专业,1930年参加了红军,他的加入让红军的无线电通信有了质的飞跃。
1931年1月,毛泽东、朱德决定组建一支无线电战队,任命王诤为当时的队长。可当时红军只剩下了一部只有收报功能的电台,王诤将军却利用这“半部电台”,先后参加了四次反围剿战争,收获了大量敌军情报,也组建了第一支红军无线电战队。
王诤将军纪念馆党员义务解说员罗海伦:
为什么是“半部电台”?其实当初王诤将军加入红军的时候,这部电台是好的。但是后来被一位不懂行的小战士不小心给摔坏了,所以当时就只有收报功能,没有发报功能,因此它被称为“半部电台”。
图片
目前馆内展示的是根据当时的原件,由工程师1:1建造的,它的原件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是非常珍贵的一级军事文物。
在敌人严密的包围中,部队要经常行军作战,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王诤亲自担任教员,动手制作训练器材,他们用木块、铁片制作电键,用废旧铜线制作电码训练器,短短4个月,就为我军培养了第一批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为随后的“反围剿”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
王诤将军纪念馆党员义务解说员罗海伦:
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的时候,当时毛主席率领3万红军被敌军包围,当时敌人集结了20万的部队,王诤将军他监听到了敌人的重要情报:什么时候撤退、什么时候绕行、什么时候出发以及目的地在什么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设下了陷阱,打了敌人一个伏击战,那一次的战役大获全胜。
王诤以自己的无线电专长,为红军的通信、情报侦查、新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并跟随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图片
抗日战争中,
王诤又数次破获日军电报密码,
被称为军队的
“顺风耳、千里眼”
图片
“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这就是王诤将军的写照。作为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立者,他在无线电的技术较量中,让人拍案叫绝,此外,他在新闻广播、邮电事业、气象观测等领域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明天,请继续关注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红色龙城系列报道
继续聆听王诤将军的故事
CBS融媒记者:潘丽霞 唐宁 张品阳
图片
信息源自:看常州
内容整理:常州驿站(微信号:changzhouyz)
转载请注明
常州驿站文章底部已开通评论功能
一起来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