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标准正式更改,肺部的原位腺癌,只算癌前病变

看到癌症诊断书,没有几个人能够保持淡定;如果病历上写着肺癌,躺平的人都会立即弹起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如今,已经排在威胁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排行榜的第1位。可以想象,如果1个人被诊断为肺癌,会紧张成什么样子?不过,却有1种肺癌,被正式剔除出了诊断范畴,不再需要手术。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仍然具有高度的权威,由这个组织颁布的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是大夫们给人们开刀或下药的指南。202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的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已经将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列入腺体前驱病变范畴。就是说,肺部的原位腺癌,已经被剔出癌症圈,只被归结为癌前病变。那么,原位腺癌,还需要做手术吗?回答这个问题,咱们需要先介绍诊断标准变化的背景。
图片
原位癌,英文简称是AIS,是指正常组织转化为肿瘤细胞的第1个阶段,特点是黏膜上皮细胞层内发生非典型增生或癌变,但是,基底膜完整。这种细胞学变化,可以继续发展,细胞突破基底膜,就会演变为微浸润性或浸润性癌症。原位癌,生长缓慢,大部分可以保持10年以上的稳定性;因为没有突破基底膜,肿瘤局限在上皮层内,因此,不会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而且,切除后不会复发。
图片
纵观肺癌诊断标准变化的轨迹,应该说,期间经历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1967年,肺癌被划分为支气管源性和肺泡源性;1981年,肺癌被分为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实性腺癌等4个类型;1995年,根据肺癌的预后,将肺腺癌划分为6个分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成为关注的重点;2004年,发现了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突变;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中,原位腺癌,仍然被归在肺腺癌类别中。
图片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新版标准,将肺原位腺癌分离出来,归入腺体前区病变范畴,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一样,属于癌前病变。按照新的标准,腺体前驱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肺腺癌,则包括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不同的分型,表示癌症的严重程度及演变阶段,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按照诊断结果,细致地了解相关信息,冷静而客观地应对。
图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就是,肺癌是笼统的概念,具体到个人,是否需要手术,应该着重参考的指标,是肺癌的分型。咱们现在介绍1项科学研究的结论,帮助大家开拓思维。在2014年的芝加哥胸腔肿瘤多学科论坛上,埃默里大学的学者做了1个报告。研究者对2011年到2014年间的18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863位患者中,451位是原位肺腺癌;344位是最低浸润性肺腺癌。如果发现,原位肺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最低浸润肺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6.7%。因此,学者认为,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腺癌,预后较好。
图片
大家需要理解,目前的肺癌诊断,主要的依据是影像学检查结果,是1种需要借助经验进行的判断,是存在误诊可能的。通过影像学结果诊断为原位癌,最终需要经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原位腺癌的CT影像特征,是密度较低、多为小于1厘米的毛玻璃影,可以有毛刺、空泡、血管通过,但是,没有血管弯曲。因此,当前的应对策略,首先是进行6到12个月胸部CT复查随访,如果发现肺部结节增大,考虑为原位癌,则建议进行胸腔镜手术切除;如果结节虽然不大,但是患者心理压力太大,或者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而且结节靠近外周,可以考虑局部切除或者胸腔镜切除。切下来,看看,不是严重的肺癌,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了。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