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跳高『新十年』开启——从19岁王振跳过2.30米说起

图片
跳高乃田径比赛中最精彩、最具欣赏性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田径最富有优秀传统的项目。
若套用两句清代诗人赵翼家喻户晓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八九年”,几如“量体裁衣(tailer made)”,非常合适。
从1957年郑凤荣1米77第一个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到70年代倪志钦2米29的男子世界纪录,再到80年代朱建华2米37—39的连续三次世界纪录,90年代是周忠革的2米33、徐杨2米31、毕洪勇2米30,2010年—2020间年则有王宇2米34、张国伟2米38的“双雄争霸”……若以十年周期计,这个传统基本上没断裂过。
又一个十年已然来临,中国跳高下一代“王者”会是何人,将来自何时、何地?
街头赛爆出惊人好成绩
没人想到一个“新十年”的开启会来自一场“街头赛”。
2021年5月15日晚,10名当下最优秀的中国男子跳高高手齐聚南京,在闹市街头向横杆发起挑战。
因新冠疫情肆虐,国际、国内体育比赛节奏被打乱,东京奥运会被迫推迟,南京街头赛几乎成了中国田径一年多来唯一一场现场有观众的比赛。只是,赛前没有人期待临时搭建场地以普及、表演为主的街头赛能出好成绩。
10个人很像是个“老鹰抓小鸡”阵容,首当其冲是29岁“老将”王宇,“紧随其后”是28岁的郭劲岐和2020年9月全国锦标赛跳过2米24夺冠26岁的李佳伦,其余7人全是00后。王泱2000年出生,王振2001年,武国彪、陈龙、马佳、王任飞皆2002年,最后的“小尾巴”是2005年出生刚满16岁的董子昂。除王泱最好成绩2米15外,6名00后最好成绩全在2米20以上,其中陈龙2018年2米22青奥会夺冠,2019年2米26青运会夺冠,曾被认为是00后的“未来之星”。
图片
曾跳出2米38的张国伟去年宣布退役,中国男子跳高领军人物只剩与张国伟同为29岁的王宇在“孤军奋战”,且自王宇2019年5月南京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越过2米31夺冠后,中国男子跳高已两年与“2米30大关”无缘。
雨后南京的夜晚,阴冷、潮湿。比赛从1米95起跳,每次升高5厘米。第一拨惨烈“战斗”发生在2米10,王宇一直免跳,此前免跳的王振开始起跳、但第二次才过。十几次你争我夺后,马佳、王任飞、武国彪依次过关,陈龙、郭劲岐、王泱三人“毕业”。
2米15,王宇开始起跳、第一次过,但王振免跳,马佳三次没过后,剩下6人在2米20上展开第二波“生死搏斗”。
王宇、王振第一次过2米20,李佳伦、王任飞和武国彪也后几次试跳过关,只16岁董子昂被淘汰。
但2米24,上一高度第三次才过的天津小将武国彪一次过杆,给比赛带来惊喜。另一头初生牛犊、19岁江苏小将王振2米24免跳,虽他3月成都室内赛跳过2米24,4月长三角精英赛过了2米28,但2米24免跳不同凡响。王宇、李佳伦、王任飞2米24皆三次试跳失败,18岁的武国彪呈一枝独秀之势,他已将PB(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4厘米。
但王振第一次就过了2米27,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的武国彪第二次也过2米27,两位00后小将在2米30上继续厮杀。武国彪连续三次试跳没能成功,王振第三次试跳以流畅有力的助跑、果断起跳后双臂牵引后仰、连接以杆上大幅度背弓,干净利索越过2米30,将一个月前刚创下的PB再提高2厘米,随后王振示意放弃冲击下一高度。据王振新任教练黄健民赛后透露,起跳前他注意到因雨天地滑等原因,王振脚指甲被磨破、袜子都被染红……
图片
黄健民曾执教过张国伟、徐杨、毕洪勇、王舟舟等名将,从2020年9月接手执教王振,仅半年多迅速将王振成绩从2米20提高到2米30。
田径比赛有些男子项目的成绩是标志性的:100米的10秒,跳远的8米,三级跳的17米,及跳高的2米30……这几个成绩差不多皆为几十年前的世界纪录,如今世界大赛前八名的“护身佛”和通行证,标志着已进入世界最高水平一档,就像向8844米珠峰顶峰发起最后冲击前那个8868米的“第二台阶”。王振也是中国男子跳高历史上继朱建华、周忠革、徐杨、毕洪勇、黄海强、张树峰、张国伟、王宇等名将后,第11个越过2米30者,他已毫无疑问的跻身中国跳高优秀传统继承者之列。
中国男子跳高又涌现出一颗新星。
但在黄健民眼里,王振、武国彪异军突起,仍可能在高水平继续运行的王宇,一个多人成绩在2米20—28之间的“小集团”,预示着中国男子跳高“新时代的大门”已经被推开。
黄健民点石成金底蕴深厚
一个“新时代”经常是以一位、或几位明星的辉煌瞬间为代表,但却必然是更多人多年团结合作、前赴后继所共同打造。
黄健民何许人也?一个冬训就能把王振成绩从2米20提高10厘米,颇有“点石成金”之意。
若说黄健民即带张国伟跳出2米38之人,是否已瞬间顺理成章?
图片
实际上,张国伟之前,黄健民90年代就带出过跳过2米31、夺得全运会冠军的徐杨;跳过2米30、夺得全运会冠军的毕洪勇;连续5年夺得全国冠军的王舟舟……黄健民最早的成功经验甚至可追溯到80年代初,他北京体院读本科生时以1米73的身高,从入学时1米87的成绩迅速提高到2米16,1984年以北京体院老师身份、代表北京队以2米10取得全运会第六名(朱建华2米38夺冠、创世界纪录),至今他深蹲165公斤、纯弹跳120厘米的强大体能仍少有人能及。
四年北京体院40多门课的刻苦攻读,师从教跳高资格最老的张天翔老师。为抓紧一切时间“补料”,四个寒假没回新疆过年,毕业留校当老师5年,黄健民需要做的是:在短短几节普修课内,以最高效率让缺乏基础的学生掌握跳高、跳远、三级跳要领。及1987年调入国家队教练组,27岁的黄健民已站在非常坚实的平台上。
1987年末,黄健民执教他的第一个队员——1970年出生的徐杨。徐杨省青少年比赛成绩只有1米87,但跟黄健民训练一年后,即以2米18夺得全国少年冠军。一年内奇迹般提高成绩31厘米,对18岁少年徐杨和不到30岁的黄健民皆为极大鼓舞。1993年全运会,身高由1米83长到1米88的徐杨以2米31力压1990年亚运会冠军周忠革夺冠。徐杨、毕洪勇之后,黄建民又带出连续五年夺得全国冠军的上海队员王舟舟,1977年出生、身高1米99的王舟舟22岁才被黄建民收之门下,后最好成绩达到2米27。1990年出生,身高1米93,曾2007年世界少年锦标赛2米22夺冠的王臣,也随黄健民训练多年,2017年第13届全运会王臣2米27排王宇之后夺得亚军。
往来无白丁,手下皆名将。2013年,黄建民接手22岁、已跳过2米32的张国伟。相比他之前的队员,张国伟年龄偏大、成绩好,技术基本定型,再提高难度更高。黄健民很快发现他助跑和节奏上的问题,身高2米02的张国伟助跑步幅大、距离长,45米的助跑距离比其他选手约多10米,但他一直没掌握好助跑两个标记点的关系。踏准第一个标记点,他就开始加速,常导致第二个标记点后步幅缩小、打乱节奏。经“5次大手术”反复调整、改进,黄健民最后干脆取消了张国伟助跑的第一个标记点,前面放开跑、后四步标记开始加速找节奏,从而充分保持了助跑的速度、步幅和节奏。
解决了助跑问题,重新调整好助跑弧线、保证起跳的垂直性,再专项体能和专项技术上坚定不移下功夫,张国伟开始实现新的突破。2014年在比利时跳出2米34;仁川亚运会2米33,输给巴西姆(2米36)获亚军;2015年,北京世锦赛2米33夺得亚军;美国尤金赛跳出2米38,排2米40的巴西姆之后居第二;黄金联赛奥斯陆站跳出2米36夺冠,年底黄金联赛总决赛2米30、总分居巴西姆之后排第二。
张国伟2016年前三个月一直在美国训练,平时训练一年约12次过2米30,2016年第一季度就9次过2米30,但大好势头却被一次意外受伤打断。4月美国一次比赛场地太小,张国伟不得不跑到场地外草坪上助跑,脚踝被划破。带着不大不小的伤训练、比赛期间,张国伟感觉后大腿肌肉很紧……打过两针封闭后,张国伟里约奥运会资格赛只跳出2米26……
图片
2018年冬训,黄健民曾带张国伟去深圳青少年跳高训练营,在那见过王振。2020年黄建民从国家队退休后,被江苏省田协聘为教练,而此时王振也被南京大学录取,离开在体校朝夕相处九年的启蒙教练。
谈及王振的进步,黄健民举重若轻的说了四点。一、青春期运动员伴随着身体快速生长提高成绩很自然;二、训练中紧紧抓住青春期身体发育规律来提高体能、紧密服务于专项,即:体能与专项高度吻合,如五级跨跳由18.50m提高到21.65m,摸高3.40m提高到3.60m……;三、修正助跑路线,使其更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有利于前飞过杆、缩短过杆时间;四、很抓起跳的上步技术及能力,为助跑与起跳搭建起动力源、坚固发力支撑。
启蒙教练九年细心呵护
没有人的成才是“横空出世”,任何天才皆需一步步成长,“英俊少年”王振又是如何被发现、成长起来的,跳出2米20前他都有什么故事?
已年满60的苏州吴中区体校教练盖烟锡还清晰记得九年前的一幕:一个10岁男孩以14秒2(手记时)夺得吴中区小学生运动会100米跑冠军,盖烟锡立即被这个孩子瘦长的身材和奔跑节奏感吸引住了,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在想象中把这个孩子与未来跳高冠军联系起来,九年里从未动摇。运动会结束,盖烟锡立即通过体校领导与该小学领导沟通希望王振练跳高,达成一致后盖烟锡又以朱建华为例说服了王振的父母。
从此,一周二次,盖烟锡做公交车来回三小时,到王振所在小学训练他跳高一小时。周末,则由王振父亲开车送他到盖教练的体校训练三小时,一周四次,雷打不动。王振上初中后,盖烟锡说服家长在学校(离体校很近)附近租房子,由退休的爷爷奶奶照顾王振生活。在王振以优异的跳高和不错的学习成绩升入高中后,盖烟锡又一直将王振带到高中毕业,以跳高2米16、高考421分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
图片
(右四为盖烟锡、右五王振)
盖烟锡为何能对王振的发展前景如此肯定?他如何能既没看走眼,又没走弯路?
1979年,17岁的盖烟锡以跳远6米80考入西安体院,跳高也跳过1米83。毕业后他回西宁市体校做了4年教练,1987年调入苏州市吴中区文体旅游局下属体校。多年来,盖烟锡先后带出多名队员、输送到省市队后取得过好成绩。400米栏选手郑丽媛,1992年全运会以53秒获得第4,三名女子跳高队员分别跳出1米73、1米70,现手下一名12岁女队员,已跳过1米62……对于一个基层教练来说,亦属阅人无数,经验丰富。
王振四年级开始跟盖烟锡练跳高,半年后跳过1米40;五年级1米60,六年级苏州市小学生运动会跳过1米80,破记录;盖教练带王振逐年提高成绩的同时,还不断以朱建华同年龄成绩为参照;初二1米89,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夺冠;初三2米,全国少年(14、15岁组)锦标赛冠军;2017年高一2米12,全国U18少年锦标赛暨世少赛选拔赛冠军(因学业紧张没去世少赛);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少年组田径赛混合跳高冠军,2米15;2019年苏州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冠军,2米20。
盖烟锡带王振训练一直有俩目标:不断追求最好成绩,考入最好的大学。这也是他与王振家长、及相关教育、体育部门达成的共识,王振自己也一直将比赛、学业齐头并进的名将王宇引为榜样。
但一个孩子要在训练和学业上同时追求卓越很不容易,为弥补训练耽误的学业,王振经常熬夜。盖教练常看到王振训练中都困到快睁不开眼,他一边和老师、家长沟通,尽量减少王振熬夜学习;一边为防止受伤,很少给王振安排大重量、大强度训练。王振100米初二就达到11秒28,但盖教练一直没刻意去追求他的速度极限。力量也如此,王振的高翻重量也一直被掌握在折中力度上。九年一路练下来,王振几乎没受过伤。
图片
(师徒雨后训练奏鸣曲)
学校、区里相关部门也都对王振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专门安排老师为他因比赛错过的课程补课,区体旅局甚至还负担了他在学校附近租房的部分费用。王振也非常自律、学习抓得很紧。初中升高中考试,他以体育特长生考了541分(录取线630);南京大学入学考试,他跳高2米16,全国统考421分过二本线,可谓体学兼优,全面发展。
九年细心呵护,王振被一流大学录取,又“天作之合”般投师黄健民门下,盖烟锡在完成“历史任务”后深感欣慰。王振跳出2米30,盖烟锡正在一个中小学运动会上,是黄健民微信告诉他王振的比赛细节。
盖烟锡说把王振交到黄健民手里“很放心”,他俩完成了一次“完美接力”。
未来十年中国男子跳高展望
在盖烟锡的理想想象中,王振是“另一个朱建华”。
但在黄健民非常现实的计划里,眼下“燃眉之急”是解决好王振的问题,力争在近在眼前6月11—13日绍兴全国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和6月30日一个比赛上,一举获得东京奥运会比赛资格(2米33)。未来几年,黄健民计划将王振的摸高至少提高到3米65(朱建华3米71,张国伟3米80),跳高成绩提高到2米35左右,在田径世锦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盖烟锡的经历中,王振绝对属于“比赛发挥型”,“他几次比赛成绩都超平时训练成绩5—10厘米,一次是小学五年级,受到一个昆山孩子的挑战,他跳出1米60夺冠(比训练多10厘米)。另一次是全运会青少年混合跳高赛,因女队友只跳过1米69,王振2米10已男子第一,但他必须跳2米13才能团体夺冠,他跳出2米15……”“王振发挥很稳定还表现在他越过新高度后,就不会掉很多,掉也掉不几厘米,从没‘大落’”。
王振平时话很少,很宅,家、学校、训练场“三点一线”。有时一个月只爷爷带他出门理一次发,貌似很内向,“但他很专注,除了训练、就是学习,比赛很有数、有信心。比我有信心的多,带他比赛很踏实。即便夺冠,也只是单臂一挥,南京街头赛过2米30,难得看到他挥动了双臂。”
但以黄健民更高的标准,王振1米89的身高还不是世界级的,而过去的一切已成历史,王振如今面临的是更强大的对手、更复杂的环境。此次南京赛他第一个高度2米10第一次没过,2米30前两次没过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很正常,只有更高的高度、更激烈的竞争环境,才能真正看出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出心理素质。”在黄健民眼里,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想象都要排在一点一滴的现实之后。
一个前途无量的王振,还有年仅18、身高1米92一下把PB提高7厘米、短时间内连续提高19厘米的武国彪同样值得关注,从他俩身上几乎可以看到几年前张国伟和王宇“双峰争霸”的未来前景。加上18岁的陈龙、马佳、王任飞,16岁的董子昂……别忘了,还有29岁“宝刀未老”的王宇,及随时可能“斜刺里杀出来的程咬金”。可以肯定,未来十年的中国男子跳高,将比徐杨、毕洪勇和周忠革为代表的那个十年争夺更激烈、更精彩,最高水平能否超过“朱建华时代”的2米39和“上一个十年”张国伟的2米38,尚需拭目以待。
图片
(2017年深圳中国田径跳高讲习班,未来十年的男女跳高希望之星几乎尽在其中)
但一个“新的十年”大门已经开启,一个新时代已隐约可见。
采访最后我还和黄健民提及中国女子跳高现状。黄健民曾在1995年冬训带过郑幸娟,并把她的成绩从室内1米94提高到1米95(随后郑幸娟回福建训练跳出1米96),黄健民认为,随着已32岁郑幸娟的退役,眼下中国女子跳高已没有了领军人物。但现在中国女队员的身体条件很好,身高1米82—85的好几个,且都天赋不错,具备冲击世界水平的潜质,只要在培养的衔接上利用好体制优势,集中各方力量,中国女子跳高重铸辉煌很有希望,或至少很快出几个过1米90的。
一个期待中未来十年的中国男子跳高群雄争霸,还将有女子跳高崛起的“伴飞”,将是一番何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绚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