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醛固酮/肾素比值筛查原醛,或无需停用RAAS抑制剂!阜外娄莹等研究

导语:阜外医院娄莹和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孔剑琼等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非标化状态下的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来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有一定的价值。
什么是非标化状态的ARR?
非标化状态是指:在测定ARR前不停用明显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降压药物。
研究者指出,2008年由欧洲内分泌学会制定的原醛诊治指南推荐使用ARR在高血压人群中筛查原醛。目前国际指南及国内专家共识均建议,为提高原醛筛查准确性,测定ARR前需停用明显影响RAAS的药物,血压较高的患者给予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或)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即给予标化降压药物。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对严重高血压者,标化药物的降压作用有限,患者难以坚持2~4周。
研究描述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0例怀疑原醛的高血压患者标化降压药物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PRC)及ARR变化。
原醛患者中降压药物对醛固酮、肾素水平及ARR的影响均较小
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常用降压药物,均明显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醛固酮水平,进而影响ARR,但并不影响患者的最终诊断,而原醛患者中上述降压药物对醛固酮、肾素水平及ARR的影响均较小。
在23例原醛患者中,标化前ARR>37的19例患者,标化后ARR仍>37,经确诊试验最终证实原醛诊断;只有4例(2例标化前服用ARB+钙拮抗剂,另2例服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标化前ARR<37的患者,标化后ARR>37,经确诊试验最终证实原醛诊断。[ARR单位为(pg/ml)/(μIU/ml)]
作者指出,在该研究中,标化前ARR>37的高血压患者,最终可以100%诊断原醛;但对标化前ARR在21.6~37.0范围内的患者,仍需要停药后复查醛固酮、肾素水平及ARR,以避免漏诊原醛;标化前ARR<21.6的患者,最终诊断原醛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认为,在怀疑原醛的高血压患者中,非标化立位ARR≥21.6与标化立位ARR≥37对于筛查原醛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可能会简化诊断流程,但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予以验证。
来源:孔剑琼,娄莹,田小园,等.非标化状态下醛固酮/肾素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中国循环杂志,2021,36:465-469.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5.009.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