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花开别样美——师海全痴心文冠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高文浪
在白银市景泰县正路、寺滩,靖远县东升、五合等乡镇,提起文冠树,大家都赞不绝口,说它是这些年帮助山区群众增收的致富树,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绿化树。而这棵树背后的一个人,更是一个传奇,不论走到哪里,当地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从陕西只身到甘肃倾心发展文冠果产业,那种不怕艰难、倾情投入、敢叫荒滩戈壁变绿洲、百姓不富我不回的执著精神。
他叫师海全,是个生长在陕西,创业在内蒙古、甘肃的北方汉子。
图片
师海全(左)向外来参观者讲解文冠果的栽培技术
(一)
5月30日,沐浴着夏日的微风,记者驱车从兰州前往景泰县,一路上,除了一片片刚刚长出幼苗的田地,便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和植被稀少的山丘,而进入景泰县正路镇,道路两旁盛开着大片的文冠花,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记者来到正路镇三墩村,在离村支部不远的扶贫车间外的广场上,只见村民排着长队,男女老少手中拎着刚刚采摘的文冠树嫩芽等待收购。村民们一边交售茶青,一边当场领取现金,每个人脸上无不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大家谈论着文冠树给村上带来的变化,交流着各自种植文冠树的经验,和忙里忙外的师海全打着招呼。
图片
制茶车间工作人员在晾晒文冠茶
车间里,杀青、揉捻、闷堆、晾晒、制茶……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不少村民成了家门口上班的工人。
村民林积仁两口子高兴地说:“我们今天早上共采摘嫩芽26斤,每斤10元,共收入260元,明天还要继续采摘,往年五六月份是收入断茬的季节,有了文冠树芽的收入,家里一下宽裕多了。”林积仁告诉记者,他家共种植文冠树20多亩,采摘期每月能收入五六千元。
像林积仁这样种植二三十亩文冠树的农户还有不少。排队等候的黄羊淌村原村支书任国君自豪地说,他们村是文冠树种植最早的试点村,全村110户人家,家家都种植文冠树,村上的文冠树无论栽培、修剪、管理都是最好的,受益也最多,从几亩到数十亩,几乎每家都靠文冠树增加了收入。如今,景泰县种植的文冠果林已有近十万亩,随着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图片
种植户在采摘文冠树鲜叶
正路镇的老百姓之所以因文冠树而获得实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大家都知道这个功劳要记在师海全的身上。
村民们习惯称师海全为老师,正如他的姓一样,名副其实,师海全的确是文冠树栽培的专家级人物,十多年里,他用汗水浇灌着文冠树,从零星幼苗长成了连片的树林,文冠果扎根在昔日收入稀薄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说起师海全,村民们赞不绝口,可以说,是师海全拯救了这里的文冠果,称他是敢做敢为、矢志不移的标杆式的带头人毫不夸张。村主任冉得云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土地贫瘠,种小麦和杂粮,每亩也就百十斤,收入二三百元,别的不说,单就文冠树叶的收入就能顶得上一亩地的收入。现在村民们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够收购文冠果核,能够在村上建厂引进设备,把数万斤的文冠籽加工成文冠油,这样一来,村民种植文冠树的热情就会更高,收入就会稳定增加。”他说,“我们全靠师总的帮扶和指导,说实话,就担心师总被新疆和内蒙古等地把他‘挖走’,林子成长起来了,后续的收购加工没了着落,这是村民最大的一块‘心病’。”
图片
交售文冠树鲜叶的村民排成了长队
说来也巧,就在这天,武汉一家公司的人前来与师海全洽谈文冠茶的销售合作,同时采购了大量的文冠茶;青岛中科蓝海控股公司的张总一行数人专程前来与师海全面对面洽谈文冠果的扩种、加工、销售等深度合作事宜,这无疑给师海全打了一剂“兴奋剂”,同时也多少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师海全常常自豪地说,村民们把我看做文冠神树下的“神人”了!无论眼前有多少困难,我也要坚持走下去,和这里的老百姓一起实现“文冠梦”。
(二)
是的,六年前,师海全怀着一腔热血,从内蒙古来到白银地区,率先在景泰、靖远县做前期研究探讨,经过几番深入考察,已经研究文冠果树栽培技术十多年,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师海全,决心在白银地区大干一番。这位生在宝鸡,大半生热衷于研究文冠果的外乡人,如今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文冠缘”,他已经属于这片土地,也离不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们。
要知道,文冠果根系嫩脆易折、创伤断面易腐、新根再生能力差,加上西北地区春季气候冷热交替,裸根移栽成活率低下,植树季节短暂,无法大面积栽培,并且因为低产,素有“千花一果”之称。
图片
馨香四溢的文冠花
在师海全看来,要想取得更大的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文冠果树改良育种势在必行。经过多方考察,师海全开展了文冠果容器育苗技术研究和高产整形、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品种选育工作等多项育苗栽培实验,并大获成功,实现了文冠果树工厂化育苗,容器活体、四季移栽,打破了树木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栽培成活率由裸根移栽的17%提高到了98%,解决了西北地区文冠果在治沙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破解了文冠果大规模栽培的技术瓶颈之后,师海全接着面临另一个任务,那就是大面积推广。他深知规模化不等于经济效益,而要大面积推广,除了生态效益,也需要经济效益来支撑。师海全以多年从事农业产业的眼光,认为文冠果生态产业是正待被开发的“宝库”。下定决心后,师海全为此成立了甘肃海全文冠果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文冠果的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示范种植、辐射推广以及文冠果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师海全和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罗兴平、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董玉组成6人科研队伍,专门针对文冠果的价值进行研究并进行成果转化,研发出了文冠果保健茶、文冠褥疮膏、文冠保健枕、文冠食用油等多项成果。
图片
在干旱山区,怒放的文冠花成为一道风景。
过去,村里不少人选择在外务工,撂荒成常态;如今,在解决了技术难题和看到文冠产业发展的潜力后,不少村民返乡,种起了文冠树。师海全开展的“企业+农户”的助农模式使多方受益,企业把技术和资金带入林业,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这种模式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还为农民带来了低门槛、劳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让农民不出乡也能致富,形成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文冠树生长在黄土高原、戈壁滩等沙化地带,据师海全介绍,文冠树浑身是“宝”,被誉为才貌双全的“东方神树”“东方菩提”。文冠果树姿优美,花朵繁茂,是不可多得的生态绿化树和观赏树;同时文冠果种仁含油率高,是生产高端食用油和新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料,也可加工果汁露,文冠树的花和叶子还可以制成功能茶叶,也可以入药,对肾虚失眠、痛风及“三高”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文冠果壳可提取糠醛、皂苷等化工原料,是生物原料产业树;文冠树的木材坚硬,纹理美观,它不仅是蒙医药中应用广泛的药材,而且还可以制作家具或用于雕刻,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如今,村民们急切盼望在师海全的带领下,把文冠果籽加工成文冠果油,他们的收入就会更高,种植文冠果树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前景就会更加光明。依托这块适宜文冠果生长的宝地,打造特色文冠小镇的呼声也随之日益强烈。
图片
满山遍野、顽强生长的文冠树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力军。
我们期待,也有理由相信,在师海全的一片痴心和辛勤耕耘下,文冠果这一适合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树,必将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实惠,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增添更多的绿色,助推景泰、靖远等适宜种植地区走出一条特色致富、产业兴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