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总书记足迹,看守护八桂美丽富饶的气象力量!

国之大者
上下同欲者胜
这“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7年与2021年,皆春夏之交,习近平总书记两度考察广西,一言一行寄满了对产业富民、山水保护、精神文化传承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挂,勉励大家“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图片
在毛竹山村,“总书记那么忙还来看我们,在果园里问葡萄长得好不好。村里有珍贵的小气候,我要按气象专家的指导,种出品牌葡萄来。”
在漓江畔,“想不到我家也能吃上‘生态饭’!总书记说桂林山水是块宝贝,嘱咐我们要把它保护好,保护生态就是在端稳自己的饭碗哩!”
图片
在铁山港,“就是在这个泊位,总书记指示我们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开放经济。这几年铁山港年年大变样,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了安全加速跑。”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这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赓续红色精神,气象党员必须接好新时代这一棒。”
图片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访,点滴变化、声声民意,传递出炙热土地上质朴人民的火热干劲,也投射出气象党员干部职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本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基层看气象广西采访团足迹。刘英轶拍摄剪辑
从高产量奔向高质量
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告别“泥砖瓦,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的过去,如今的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扬名全国的调研学习、旅游观光福地。
2002年,政府指路,毛竹山村着手试种葡萄。渴望发展特色产业告别穷困,又害怕承担风险,村民在种与不种中“拉锯”,不少人将刚挖好的定植沟又埋上了,想着“赚少赚一亩,亏少亏一亩”。
村主任王新明果断拍板:“党员先种!”接着,村里成立葡萄协会,防灾减灾、科学种植的技术跟上来;镇政府出面协调,贷款额度提上来。双重保障下,两年创业见了效,10余户试种村民全部拿回成本,心里有了底的村民纷纷加入,一干就是近20年。
图片
毛竹山村的一排排葡萄棚。刘英轶摄影
早些年,村里柑橘、苎麻、水稻挨个试种过,都只维持温饱。为何唯独葡萄成功了?“气象专家帮我们分析,村里的雨水、温度非常适宜葡萄生长。”王新明说,总书记鼓励大家多掌握科学技术,沿着这条致富路走下去。接下来要在有限的种植规模上改良品种,靠气候和品质打品牌,也把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卖向全国。
在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武鸣,种植企业经营者罗增桂不仅实现了产品的网上销售,还在今年春节前夕,把7.68吨武鸣沃柑出口到了文莱,让广西供给东盟市场的“果篮子”再添一味甜蜜。
今年,武鸣沃柑预计投产40万亩以上,将跻身“百亿元”水果大产业。致富的产业、甜蜜的事业需要精心呵护。提供精准的晴雨等信息,帮助合理安排灌溉、打药时机,依据气候预测结果指导调整生产节奏、错峰上市,联合探索优化品质的气象条件配置技术……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三级气象部门以全链条智慧服务,守护沃柑生长、开花、结果走向市场,“一站式”实现防灾减灾、节本提质的综合效益。
图片
武鸣区气象局局长陈瑜琨了解沃柑生长情况。张芳琳摄影
“在今年沃柑上市期,我们获评特优气候好产品。”罗增桂测算,优品认证让每公斤沃柑价格提高0.5元,在出口和零售中更受欢迎。
受益的不仅是葡萄、沃柑,全区针对13种特色作物建立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研发了针对罗汉果、金橘等专项服务产品,在田东、环江、容县等5个县(区)完成芒果、柑橘、茉莉花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农业气象科技“福利”遍及各类特色果业
从要产量到要质量,从物质满足到精神富足,广西正以多维度、多角度、多元化融合的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桂林阳朔县鸡窝渡村经营民宿的叶子姐以新农村改造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来定位自己:“最初看中的是这里的美景和气候,可真正打动我的是从内到外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
曾经的鸡窝渡村就和它的名字一样,又脏又乱,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挑硬骨头啃,2019年县里启动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鸡窝渡是首个被改造对象,且成了“样板村”。高端民宿投资者纷至沓来,农家乐、民宿保洁等服务空档迅速被村民补位,较完善的配套也博得国内外游客青睐。
图片
图片
鸡窝渡
今昔对比
“以前出门可不敢说自己是鸡窝渡的,怕丢脸。现在不一样了,远近乡亲都羡慕我们村呢。”村主任徐文通的自豪感,让当初和村民一起苦干百日的镇干部陈林娜也不由感慨:村容村貌的改变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层面,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乡风文明程度提升则是更持久和深层次的
现在,一场暴雨来临,紧急行动起来的不仅是党员干部,村民、民宿经营者、游客也都不会当旁观者。“微信群里都能收到天气实况、预警信息和防汛指南,保障经营安全、人员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叶子姐说,只有把村当家,村才会发展得更好,这也是民宿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叶子姐回忆暴雨来袭后,全村开展的互助与自救。刘英轶拍摄剪辑
从一湾山水到美丽海岸
气象融入“金不换”生态优势
5月12日晨,在桂林市滨江路2号码头,桂林市、阳朔县气象局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部分党支部签订协议,加入“漓江卫士”党建联盟,与沿江44个村基层党组织一起,守护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这块宝地。
漓江属于山区丘陵雨源型河流,雨季防汛压力大,旱季生产生活用水受制约。自2016年以来,近百次人工增雨作业,保护了漓江流域近千平方公里,缓解了游船断航、农业干旱等压力。未来,气象部门将在漓江上游水库及阳朔段白沙水库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为涵养水源、生态补水、改善水质提供更“解渴”方案。
图片
与苍翠碧波山水同在,多物种和谐共生的滨海也是广西的生态优势所在。在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气象与农业科研人员常常一身土一身泥,专注于气候因子滨海湿地环境生态影响的测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交付的任务——“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红树林是防风护岸、固碳储碳的“海岸卫士”,生存于经济活动频繁的海岸,极易遭受人为破坏。多领域科研人员致力于开发红树林生态健康监测、保护策略、修复模式、可持续利用等实用技术,以期为提高保护效率、科学修复给出更优路径。
图片
牧场红树林植株培育。刘英轶摄影
自治区气象局建成广西首个红树林生态气象观测试验站,长期实施气象、水质、植被、碳和水汽通量观测,绘制红树林时空分布遥感变迁图,开展红树林适宜气象指标、气候背景及碳通量变化特征等研究,强力支撑红树林生长情况监测评价、生态修复及海岸带生态修复保护工作
图片
钦州市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李斌喜摄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普通公众加入了守护者行列,“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就是端稳了自己的饭碗!”科研工作者在寻求更大领域的开放合作,“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存构成威胁,红树林生态监测离不开气象支持。”决策者兼顾环境保护与民生发展,以重拳治乱象,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不适合搞开发的区域则坚决不能动!”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守住底线,才能抵达高线。自治区气象局参与全区约6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划定和管控工作,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优势,提供广西植被生态综合监测评估,为实施“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强区”战略注入气象力量
从守业到创业
向海经济释放“蓝色”潜力
在铁山港码头,门机吊起“中洋8”号轮上载的钢板,稳稳地卸在港区货运车上;在钦州港区,“天隆河”号货船上的集装箱被逐一吊卸,运货卡车有序穿梭——繁忙的景象是疫情过后经济复苏的信号,也是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崛起的标志。
图片
铁山港码头作业景象。刘英轶摄影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建设标准,铁山港区于2018年探索成立大帮办中心全程跟踪服务企业;2020年,北海市委、市政府推动实现主要园区“区域评估”全覆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大包干”式的区域评估,简化了企业项目报建程序,提高了审批效率,助推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们是受益于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首批进驻园区的企业。”短时间内免费获取公司设计阶段所必需的气象数据和工程参数,园区一家环保科技企业负责人李宏宽说:“这种方式大大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作为铁山港区域评估的项目之一,气候可行性论证的价值在于从源头上避免灾害影响。
一组数据见证着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展向海经济的实践与成效:今年1到4月,北部湾货运吞吐量完成839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45%、35.93%;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范围扩大至中西部10省份33市66个站点,开行班列同比增长83.15%。而这实践,必然包括以保障北钦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的全程护航。
北部湾港钦州码头 刘英轶拍摄剪辑
“8级阵风要立即停止过驳原油,7级阵风港口门机要停止吊装……”对于各类天气条件对应的处置方案,从业30余年的钦州市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农成万早已熟稔于心,出色的专业能力也让他在数次海上险情处置和应急救援中成为被“点名”邀请的专家。
去年8月,装载着880吨易燃易爆危险品石脑油的“中匀7”号轮在码头发生泄漏燃爆事故,农成万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家组成员,顶着巨大压力为海上险情处置捕捉到“黄金时间窗口期”。这也成为全国同类事故处置中最成功案例。
图片
气象工作人员在现场开展防雷接地检测。黄崇洁摄影
守望大港,亦要守护民生。“船票都是预售,依据航线天气预报调度游轮,既能规避海上恶劣天气影响,保证游客安全,又能维护企业收益。”北海新绎游船有限公司总调度林勇华回忆,4月26日海上突发大风,气象部门提前一小时发出大风起止时间提示,公司据此延后了两班游轮,保住了上百万元效益。
气象服务向海经济发展,更深更远处的谋划也在蓝图上徐徐展现——
加快北海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使之成为北钦防海陆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核心;建设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决策支持平台,开展海洋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业务;共享海洋风能资源观测数据,提供趋利避害示范应用服务……不断满足面向华南、辐射东盟、“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气象和生态服务需求,激荡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
推 荐 阅 读
本文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苗艳丽 谷星月 黄姿娜 通讯员 曾涛(张薇 黎时迪 覃潇潇 唐莉梅对本文亦有贡献)
视频图片:刘英轶 新华社等
编辑:谷星月
审核:崔国辉 段昊书 苗艳丽 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