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涉新冠疫苗新骗术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
近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开展,与此同时,诈骗分子也没闲着,诈骗手段迭代更新。据市民反应,我市近期新出现了多种涉及新冠疫苗的电信诈骗案件。昨日,我市警方专门整理了几种涉及新冠疫苗的骗术,提醒广大市民,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一: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近期各地公安都接到报警,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疾控中心、卫健委工作人员打电话,谎称事主涉嫌非法散播新冠疫苗不实信息、非法买卖新冠疫苗等罪名,要求事主配合调查。
【案例一】
杨女士某日接到公安局的电话,对方称杨女士涉嫌非法买卖新冠疫苗,已经查出涉案资金被转到杨女士的账户上,要求杨女士配合调查。杨女士起初有所怀疑,但对方通过彩信将准确写着杨女士个人信息的“逮捕令”发给了杨女士,并以清查资产为由要求杨女士将个人账户上的资金打入“安全账户”,否则将对其展开抓捕,杨女士感到害怕,于是听从对方的指示将个人账户上的5万元转到对方指定账户,随后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手法剖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但是诈骗分子狡猾之处在于紧跟时代,在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关键节点冒充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买卖新冠疫苗犯罪恐吓市民,同时制作虚假“逮捕令”、录制公安机关办公场所视频来获取市民信任,通过诱骗当事人向“安全账户”转账来完成诈骗。
【公安提醒】
公检法作为国家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来办理案件的,相互之间也不会进行电话转接,且任何部门都不存在“安全账户”这个说法,市民如果接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要求市民进行转账汇款的,请一概不要相信。
骗术二:冒充班主任等熟人骗取接种费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途径混入QQ、微信的班级群、通知群等,将头像和昵称改成和班主任一样的“高仿号”,选择班主任不在线的时间,冒充班主任发布收费通知或收款二维码等虚假信息,收款后便销声匿迹。
【案例二】
2020年12月,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接到金普新区某中学学生家长报案,有人冒充其女儿的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信息,要求每名学生缴纳350元的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并提供了支付宝收款二维码,随后多名学生家长向其转账。经调查,诈骗分子先是冒充学生家长通过扫码进入微信群潜伏,案发当日诈骗分子克隆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在群中发布接种疫苗缴费的消息和收款二维码,成功诈骗多位学生家长。
【公安提醒】
在我国新冠疫苗的接种是免费的,收费接种疫苗皆是骗局,收到“班主任”等熟人在群中发布的收取疫苗接种费的信息时,请提高警惕!
骗术三:群发“预约疫苗”钓鱼短信
【手法剖析】
【公安提醒】
广大市民切记预约接种疫苗请到正规官方平台、APP,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在不明网址中随意输入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骗术四: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诈骗分子还会伪装成“疫苗接种员”、国家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等,在电话中要求核对个人信息,或称有人使用市民的个人信息登记打疫苗,又或者以“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添加市民微信,将市民拉入“疫苗接种群”,后续在群中发布刷单诈骗等诈骗信息。
【公安提醒】
广大市民对陌生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开头的境外电话,要做到陌生电话不轻信,不明身份好友不添加。
大连公安防骗指南
1.防范电信诈骗要牢记“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切实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2.“96110”是全国反诈专线,如遇到“96110”打来的电话,说明你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一定要立即接听,防止被骗。
3.如果遭遇电信诈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4.广大市民可以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能够帮助甄别诈骗电话、非法网站,保护市民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