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孩2天拉掉全身“一半血液” 原是胃黏膜跑到小肠捣乱

ECT显示,贝贝右中腹异位胃黏膜(箭头所示)

温州网讯 4岁孩子全身血量只有1600毫升,而贝贝(化名)去了两次厕所却拉掉了身上一半的血液。造成贝贝大出血的原因是,本应该待在胃里的黏膜异位到了小肠的位置,腐蚀血管导致大出血。记者昨天从温医大附二院了解到,经过9名医护人员的救治,贝贝终于脱离危险,将于6月10日康复出院。

贝贝是温州人,小姑娘长得活泼可爱,平时身体也没啥大问题。上月29日,家人发现孩子突然出现了便血。“第二天又拉了一次。”孩子便血时就像拉肚子一样,而且量很多。多到什么程度?“身上一半的血液丢失。”温医大附二院儿童普外科副主任朱利斌解释,人身上的血液量是体重的8%左右。而4岁贝贝的体重在2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那两天的便血让她失去了将近800毫升的血液。血色素只有59g/L,仅为正常值下限的一半。情况十分危急,孩子随时有可能因为血压下降而出现休克。

随后,贝贝住进了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经过紧急输血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后,孩子的情况有所稳定。但出血原因没找到,危机还是没有解除。影像学检查提示,贝贝右中腹异位胃黏膜。“考虑麦克尔憩室导致的出血可能性。”朱利斌解释,麦克尔憩室病是一种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表现为胃肠道的管壁出现了薄弱区,在1%~3%正常人群中存在这种畸形。有些憩室往外突,并在憩室内长了本该只出现在胃里的胃黏膜,也就是异位胃黏膜。而胃黏膜会分泌腐蚀性极强的胃酸(即盐酸)。除了再生能力强大的胃,其他脏器都无法抵住其攻击。胃酸不断地腐蚀憩室,进而腐蚀掉周围的血管、脏器,引起大出血。

但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出血不能完全排除。消化道包含了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长达四五米。这么长的距离,如何寻找出血点?按以往,先由儿童消化科医生用胃、肠镜对胃、结肠等常见出血部位探查,再由儿童外科医生用腹腔镜对长达两三米的小肠探查。“这样做,病人至少要跑2个科室,需要两次麻醉。”能不能病人不跑医生跑?经多学科MDT讨论,最终决定行胃镜、肠镜和腹腔镜三镜联合,一次性探查所有消化道。

手术当天,手术室内聚集了来自儿童消化科、儿童普外科、麻醉、手术室的9名医护人员。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闫秀梅第一个上台,对胃和结肠进行探查,没有出血点。朱利斌操作腹腔镜,仔细寻找出血点,终于在回盲部的70厘米处发现了一处往外突出近5厘米的憩室。在憩室的顶端有很多胃黏膜。“肠系膜一条很粗的血管被胃酸腐蚀掉,导致了大出血。”手术仅通过脐部一个2~3厘米的切口,就将憩室切除。同时还修补了右侧斜疝。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何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