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美军M17手枪性能如何?发射25000发子弹之后 拆开看内部

枪械性能有一个隐藏属性,那就是寿命。因为东西方在设计理念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对枪械寿命的理解也有很大不同,之前曾经写过相关的话题,希望能够借着这篇评测来说明些许问题。
图片
本文为thetruthaboutguns网站发布的评测,作者Josh Wayner,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很少有手枪像西格绍尔的M17型9×19mm口径手枪一样具有争议。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已经在几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这种手枪的性能及其操作方法。今天已经很难找到一名射手对它,及其原型P320缺乏认识,所以有鉴于此,今天笔者要谈谈自己对这种手枪的体验,以及在使用几年时间后,对它的一些看法。笔者已经拥有了几支P320系列手枪,图中的这支手枪是发射弹药最多的,累计射击约25000发弹药。
笔者用这支手枪发射了几乎发射了所有类型的弹药,因此不会在文中罗列每个品牌的弹药。只要市场上出现的弹药,都可能用这支手枪发射过。
图片
笔者最主要的感受就是这支M17手枪从未出现任何故障,笔者之前使用的P320系列手枪也都没有出现过故障。笔者之前听到很多人讨论P320系列的制造工艺有多么糟糕,但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有过这样经历的人,看来评论中很多都是带有欺骗的色彩。
图片
对于那些不熟悉M17手枪的朋友,笔者认为有必要再说明一下:
已经有超过20万支M17手枪装备美国军队;
在最后批次验收测试(LAT)中,三支M18手枪(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紧凑型)分别发射12000发弹药,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M17 / M18手枪目前在美国所有的军事部门服役;
有些人可能认为本文是西格绍尔的宣传软文,所以笔者特意花了如此长的时间使用这支手枪,特别从个人不喜欢它的地方开始。
图片
笔者使用这支M17遇到的唯一问题与手枪本身的功能无关,而是与瞄准具有关。固定照门和微型红点瞄准镜接口盖板的螺钉已经松动,这很容易解决,但那天笔者偏巧忘记带扳手,所以不得不提前停止射击。
这次问题出现在大约射击了10000发弹药的时候,尽管这是一个可以预见到的问题,笔者在较早时候拆下了盖板,在安装时并没有拧紧螺钉,由此留下了隐患。笔者特此在这里强调,让大家在固定螺钉之后一定要确定它确实已经拧紧。
图片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说,笔者不太喜欢这种模块化手枪的圆形握把外形,而且防滑纹路对笔者而言不够尖锐。这支M17已经使用很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滑纹路已经变得圆滑起来,当手上有汗时,很难提供足够的控制力。标准大小的握把厚度对于笔者而言稍微有点宽,当然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剩下的唯一抱怨与其说是西格绍尔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个枪械行业的问题。笔者希望能够拥有更多M17握把模块的选择,由于M17是带手动保险的P320改进型,因此市场上大多数P320握把模块都无法使用。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没有手动保险的手枪型号,枪械企业自然会迎合这方面的市场需要,所以喜欢手动保险的用户在配件选择方面就受到了影响。
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M17手枪的优点。这支手枪射击手感非常柔和,笔者使用M17时,从来没有感觉到无法控制的情况,包括发射一些后坐力非常大的+P+弹药。这一点完全仰赖全尺寸枪管,以及带有全长套筒,让自动循环过程非常顺滑。
就后坐力而言,就好像是M4卡宾枪与M16步枪的对比,而M17就像是M16步枪。自动循环非常放松,部件动作更像是滑行,而非M4卡宾枪那样高速,有些磕磕绊绊的自动循环动作。
图片
笔者注意到,使用M17手枪射击如此多的弹药,从来没有真正感受到瞬间击发的体验。笔者射击时,大多数会感觉一种机械磨合的感觉,就像零件紧密贴合在一起,并相互认识一样。
这个感觉不仅仅体现在M17手枪上,笔者认为这与手枪采用的击针平移式方式有关。毕竟考虑到击针的坚固性,西格绍尔将M17手枪的击针设计得比较大,比1911之类的击锤式手枪的击针要重得多。
图片
M17扳机组非常好,在笔者使用这支手枪的时间里,扳机力完全没有发生变化。从任何角度来说,它都不是一个轻型扳机组,但它可以干净利落地击发,并且击发点保持一致。
图片
这让M17手枪的射击精度始终没有明显的降低,也没有出现一些奇怪的响声。对于大多数弹药而言,M17完全达到了开箱即用。距离25米,它可以在一整天都保持散布圆直径51mm的水平。使用相同的弹药,都会打出相当稳定的散布成绩,而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笔者认为复进簧组件最终可能需要更换,但继续使用也没有任何问题。笔者注意到,在发射后坐力较大的+P+弹药时,套筒似乎用了更长的时间完成自动循环,但这并不是笔者能够进行量化统计的问题。
图片
用这支手枪打了25000发弹药,难道不应该到处有裸露的金属,枪身上满是磕碰的凹痕?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好吧,如果你把它买到自家鸡窝里一个星期,然后用盐水反复清洗,就像特种部队那样粗暴使用枪械,如果你没有做到,说明你真的没有认真测试这支手枪。
这是作者在文章中的牢骚,是不是跟很多杠精的口头禅“有本事你就XXXXX”一样?
图片
笔者不想这样说,但那样的测试方法不正常。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很好地照顾他们的枪械,笔者也从来不会故意把枪械摔到地上。手枪通常会得到良好的维护,考虑到日常携带的需要,很多人都会为它配备枪灯等附件,并带它去参加一些射击比赛。
25000发弹药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量,笔者认识一些资深枪迷,每年为了IDPA和USPSA比赛都要打光5~10万发弹药,当然这是在疫情之前。如果你想故意让手枪出现故障,那真的很容易做到。笔者像对待自己拥有的任何枪械一样爱护这支M17手枪,作为报答,它的表现也非常好。
图片
从几率上讲,会认为笔者发射两万多发弹药肯定会有一次故障,但在这支手枪上,它并没有发生。根据笔者的经验,弹药的故障率比大多数枪械的故障率要高。
至于更换枪管,笔者可能不会那样做,更可能在某个时候购买一个新的复进簧组件。多年来,笔者认识的大多数比赛选手,每年只更换参赛枪械上的复进簧。笔者认为,根据这支M17手枪现在的状态,它应该可以轻松达到50000发不需要特殊维护,尽管未来可能会更换更适合手型的握把模块。
通过这次长时间的测试,笔者认为M17是一支非常出色的手枪,美国军方选择了一款耐用、精确、可靠的手枪。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主要日常携带枪械,并很乐意在射击竞赛中使用它,而且不经过任何改造。
图片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欧美枪械主要针对民用市场,因此枪械寿命都比较长。以手枪为例,经常听到人说自己的格洛克已经发射了几万发弹药,没有换过任何零件,依旧保持了很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而东方枪械主要面对的是军用市场,具体而言就是苏联作战思想的影响。苏联当时认为手枪作为一种辅助武器,在战场上开火的机会很少,因此没必要在寿命方面花费太多力气。所以大多数苏联手枪寿命通常只有几千发,新中国武器设计方面受到苏联的深远影响,手枪当然也不例外。
以往,大家认为92式手枪的3000发寿命已经足够,但是在新世纪遇到了新问题。92式手枪作为中国警用手枪后,确实比老旧的54式、64式、77式手枪性能更好,但在特警使用时就显得非常尴尬。目前,中国特警每人每年要消耗手枪弹药5000发左右,相对而言92手枪寿命就很短了,每个特警每年就要打报废两支手枪,这让每个公安局都无法承受。当然,这只是用92式手枪做个例子,如果不修改国产手枪的设计标准,再出来个“22式”手枪同样还是这个寿命。
近几年,出现的多款国产手枪都号称寿命达到X万发,但始终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归根结底只是一个检测数据,而非设计和生产标准。因此这是理念的问题,而非制造领域的问题。
图片
2018年1月,本人在美国曾经试射过西格绍尔P320手枪,只不过这支是紧凑型。使用这支手枪之前,本人刚刚打过格洛克17第五代和P226,因此感受对比特别明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扳机很舒服,射击精度和稳定性非常好。具体说不出哪里特别出色,但就是比前两种要好一些,可能这就是整体水平较高的体现。
跟美国枪店的工作人员交流,他一再嘱咐本人,这支手枪是全新的,制造质量非常好,试射时一定要小心。本人用其他更贵的枪械时,他都没有这样说过,看来他真的是喜欢这支手枪。要说的是,射击时的感觉与根据外观想象的有很大差距。P320看上去头重脚轻,但射击时的可感后坐力和枪口上跳幅度,都比格洛克要小。当然,这种直观体会因人而异。
图片
最后要说的是,手枪乃至整个枪械领域都已经出现严重的同化趋势,很难再有什么突破,因此更多地体现在任何发挥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优势。既然世界95%的新型手枪都采用改进的勃朗宁自动方式,那么就说明这种方式就是最佳选择,在这个方面绞尽脑汁就是跟自己,乃至所有人过不去。
看过Josh Wayner这支发射了25000发弹药的M17手枪,尤其是看到枪管、套筒上保存完好的涂层,实在令人感慨。很多不受关注的领域才是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就是最基础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许多人都只关注产品外形,然而看上去相近的产品,为何使用一段时间后,外观和性能就暴露出明显差距,就是这个原因。
基础学科的研究远比一些看上去花里胡哨的概念更重要,没有先进的材料进行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