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场|钟振振:凡是创作的人,第一步都是读

文学现场
十八岁告别中学校园,二十八岁以初中学历考取“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当代著名词学大师唐圭璋,六十岁退休走出象牙塔,成为全中国诗词爱好者的偶像……在旁人看来,当代古典词研究大家钟振振教授的经历颇为传奇。多年来,钟振振教授一直致力于古诗词尤其是词文化的普及工作,担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学术总顾问,为古诗词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久前,他还应邀参与了诗歌庭院雅集类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的录制,他认为好的教育形式是多元的,如果能让观众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爱上古典诗词,也许比在课堂上严肃的讲授效果更好。
在钟振振教授看来,词是与诗并列的一种重要文体,但比起唐诗,人们对词的理解还常常停留在“美”“雅”或“哀婉”“凄切”的印象上,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华词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美感至今还没有被充分读取与挖掘。因此,他筛选了64首可能在当代人看来有点冷门、有点另类、有点奇特,但却能带我们打开视野和全新审美体验的词作,以美文形式一一赏析。这本集纳了词文化的无边、博雅与多样性的《钟振振讲词》,近日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文艺君也有幸邀请到钟振振教授来到我们的文学现场,一起聊聊这本新书背后的故事。
图片
钟振振
1950年生,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三十多所海外名校讲学。
图片
《钟振振讲词》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Q
您是因为什么机缘开始从事诗词鉴赏工作的呢?《钟振振讲词》中选入的词作有许多是我们不太常见的一些篇目,可以分享下您的筛选标准吗?
钟振振:八十年代,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唐诗鉴赏词典》,卖得非常火,掀起了一轮诗词阅读、学习、鉴赏的热潮。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上海的新婚夫妇必须要凭结婚证书才可以到新华书店购买一本,不是说有钱想买就能买到的,要排长队。后来,我的导师唐圭璋教授受邀主编了《唐宋词鉴赏词典》,我那会儿在读博士,为这本书写了一些稿子,也做了一些审定的工作。在审定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理解鉴赏诗词的稿子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重新写……就这样,我慢慢走上了研究和鉴赏诗词的道路。近年来,我根据自己阅读诗词的体会,常常发现有一些作品其实非常特别,非常值得向读者介绍,却又偏偏没有入选任何相关读本。所以,《钟振振讲词》里面所选的42位作家和64首作品,有一半是我自己推荐或者说是我自选的。这些作品,有的甚至没有学者关注到,更没有入选任何通俗选本,但我觉得它们很优秀,有些还很另类,我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奇”。这就是《钟振振讲词》跟一般的选本很不一样的地方。
图片
钟振振专访现场
Q
您一直在做古诗词的普及工作,这样的坚持让我们非常敬佩。坚守的背后,您有着怎样的初衷呢?
钟振振: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分工吧。咱们有体力劳动者,有脑力劳动者,我是后来留在高校当老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是一个脑力劳动者。咱们虽然不是具体的物质生产者,但我们享受了社会其他成员劳动的成果,比如吃着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住着建筑工人造的房子,当然,我们也要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回馈社会。所以,这是一个学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的本分,也不是说我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或者奉献,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就该这么做的。
图片
《钟振振讲词》
钟振振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Q
您在《钟振振讲词》的自序中,还创作了一首词,其中两句是:“说诗人是卖花人,卖花声里幽香扑。”这首词写得太好了,不仅典雅清丽、耐人寻味,而且也非常有意思,既道出了您对自己的期许,对知音读者的期待,也不期然道出了我们做书编辑们的心声。可以分享一些您自己创作诗词的经验吗?
钟振振: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爸妈给我买了一本小册子,那时候还不是《唐诗三百首》,我印象很深,是叫《唐诗一百首》,读的第一首诗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虽然还是小学生,我当时一读就懂了,就觉得唐诗真好,真有意思。读多了以后,我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写啊!当时也没有人教,就自己学着写。一开始写,自然都是很幼稚的,但写得多了你总是在长进的。其实,现在创作古诗的人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少。我可以分享一个数据,有一个网站开发了一个可以帮助检查诗词格律准确性的小程序,发展到现在,这个小程序已经有了四百多万的用户,这个数字还是非常可观的,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应该讲,我们今天比古人有很多优势,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那是古人没法比拟的,而且也都很聪明,我们现在只要坚持去创作,是完全能够写好的。
图片
《钟振振讲词》自序
Q
现在很多人都想学习创作古典诗词,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
钟振振:第一步,当然是读了,所有的作者都是因为先读了以后才创作的。那么多人爱唱歌,他们也是听着别人唱歌唱得好听,然后才学着唱的。我们也是阅读了古人的或者现当代人写的诗歌,觉得美,是一种享受,也因此进到写诗的行列。我读过很多现当代诗人的作品,觉得有很多不敢说比古人好,但起码不比古人差。我们今人的很多价值观念、思想感情、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和古人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的作品都能够写出不同的精彩来。所以我要说,凡是创作的人,他迈出的第一步都是读
Q
您在五月份受邀参加了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的录制,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您是怎么看待这样一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呢?
钟振振:我觉得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多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总比少一种要好。我们现在生活这么丰富,传播手段这么多元,像这样把诗词和歌舞等各种综合的艺术门类糅合在一起,能够触达有着各种各样爱好的受众群,让更多的人接触和爱上古典诗词,这样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传播方式其实是非常好的。如果说把所有的文化传承都变成那种很严肃的课堂教学,效果未必好。好的教育应该是有多种形式的。诗歌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当然了,我们不能把它降低到手段工具的地位,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种培养对社会有益有用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施教。我们传统的儒家在两千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用诗歌来教育人,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在告诉大家,学了诗以后,说出来的话,和不学诗说出来的话是不一样的。你说出来的话会更高雅、更有品位,它能从精神上、心灵上去全面塑造一个健康的、良善的人。
图片
《钟振振讲词》
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它远从《诗经》《楚辞》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它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钟振振讲词》选取了42位词坛名家的64首词作,精校精编精题解注释,自敦煌曲子词始,经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解说了一千多年来词史各阶段的经典名篇,可谓千年词国无尽风华尽收。此外,钟振振教授还对所选作品进行了精彩赏析,文字晓畅易懂,文采斐然,是提高广大读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的必备佳品。
名家推荐
深入把握中国古典词之大脉络,重回千古名篇诞生现场。钟先生亲选注释、精辟赏析,方便读者一窥古典词之堂奥。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百家讲坛主讲人
随钟振振教授走进优秀词人永恒的灵魂,古典文学爱好者必读的词学经典。
——杨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
《文学现场》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自媒体平台打造的名家访谈栏目,关注当下的文学热点话题和作家作品,以作家专访、作家印象和深度对话等形式,形成作家、编辑与读者的良好互动。
编辑 | 朱安琪
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