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的这座跨江大桥,为何能获得数个西方国家专家的称赞

图片
图片
从1992年开始,上海正式开启了三个“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高潮。那些桩机声隆隆的岁月,为城市留下了丰厚的宝贵财富。直至今日,以创新手法破解城市运行痛点,依然是建设者们的孜孜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从浦东到浦西基本都要依靠摆渡。随着在中心城区,一座座创造新纪录的大桥陆续建成,横跨东西两岸,浦东浦西的往来不再是个问题。
这个“越江之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等一批建设者的努力。上海中心城区的杨浦、南浦、卢浦、徐浦4座越江大桥,以及通往洋山港的东海大桥,均由他主持设计。直到今天,85岁的他仍能清晰地回忆起杨浦大桥通车时的场景:大桥两侧和桥面上,彩旗迎风飘扬。镶嵌在主塔上的“杨浦大桥”4个大字由邓小平题写,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主桥上空及大桥两旁,飘浮着24只悬挂着白底红字直幅标语的大气球,标语上分别书写着“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发扬大桥建设者奉献精神,加快上海城市建设步伐”。
图片
南浦大桥
图片
杨浦大桥
图片
卢浦大桥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正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随着浦东开发开放、邓小平要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杨浦大桥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
“杨浦大桥在设计上,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林元培说。前两种方案的设计都有先例可以参考,但可能会影响航道或岸边地基;第3种方案,采用一跨过桥,跨度达到602米,如果建成,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我的想法是,要么不造,要造就造最好的桥。”最终,林元培选择了风险较大,但最为合理的第三种方案。提供贷款的亚洲开发银行请来几个国际顶尖专家审查方案,专家一致评价:杨浦大桥设计合理,代表了桥梁技术的杰出进步。
早在1991年,由他主持设计的南浦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黄浦江上没有桥的历史。南浦大桥的结构原型,是位于加拿大的世界第一叠合梁斜拉桥安纳西斯桥,但在实地考察时,工程师们发现,那座桥的桥面上已经出现了上百条结构裂缝。这样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在南浦大桥上,后果不堪设想。
焦急的林元培将自己关在客厅,一遍遍看着幻灯片,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研究出4种解决裂缝难题的办法。直到20年后,南浦大桥例行大检查,桥面都没有一条结构性裂缝。
建造卢浦大桥时,林元培也选择了自己从未做过的拱桥,由于没有经验可循,需要自己推导公式、编写软件,解决结构计算和施工工艺等难题。
“有80%的把握,但我们会用120%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林元培答道。毕竟,科研允许失败,工程却不允许,“工程师要保证自己的设计不出问题”。回过头看,林元培坦言,只有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而创新就是在一个个困难中倒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