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峰:《告别情绪性进食的DBT方法》序

图片
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组联合推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SMHC)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团队翻译的《告别情绪性进食的DBT方法》已出版上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一峰院长为本书倾情作序。本书作者、美国斯坦福斯坦福大学成人进食与体重障碍诊所共同主任黛博拉·L·赛飞(DebraL. Safer)博士,与本书主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博士,合作完成前言,并联袂推荐这本好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写给情绪性进食患者的,关于“接受”和“改变”自我,从而“正视”并“改善”情绪性进食的图书。
DBT,即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玛莎·M·林纳涵(MarshaM.Linehan)创立。本书以课程的方式介绍了DBT方法用于情绪性进食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技能,包括停止情绪性进食的方法、如何制订计划并实现目标、辩证思维和正念在改善情绪性进食上的优势、自我掌控情绪、增加积极情绪及防止情绪性进食复发等,同时在每课中配以大量练习,帮助读者理解并实践该课的要点。按顺序阅读并跟随练习,将帮助情绪性进食患者认识情绪与进食两者的关系,找到属于自己的“接受”和“改变”之间的平衡点,成为自己的情绪和饮食的真正的“掌控者”。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情绪性进食患者,如习惯通过进食排解压力或负面情绪的人,同时也可供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中文版序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终日忐忑于体重腰围,对于为《情绪性进食的DBT方法》(Safer,Adler and Masson, 2018)写序颇感压力,同时也有先睹为快和偷师的窃喜。
以个人体验而言,改变与食物的关系的确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坦白地说,在世界上尚有数以亿计的人们为下一顿饭的着落犯愁的时代,本书谈论的暴食症似乎还没进入亟须解决的问题名单,患者的痛苦并不广为人知,或获得应有的关注与同情,而更多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我们还不知道暴食症或更大范围上“进食障碍”的病因,但显然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来自文化、家庭、同伴的压力,导致曾经以为是白人女性独有的这种病症被发现广泛存在于任何族群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其中包括5%~10%的男性。相当一部分患者从来不寻求治疗,且进食障碍很少自行消失,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状况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可以发挥作用,尽管这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不一定立竿见影,而且需要患者和家人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本书所述的辨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暴食症患者的非药物治疗,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
DBT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变种,由美国心理学家玛莎·M·林纳涵(Marsha M.Linehan)创立,发展至今已有30年。DBT基于“生物社会”理论,综合了情绪调节及现实检验的认知行为技术和主要来源于冥想的正念觉知。作为原本用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一种循证心理治疗方法,现在它也被用来治疗情绪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自伤、物质依赖和本书主题暴食症。考虑到大多数暴食症患者并未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也出于隐私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学习自助的方式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本书介绍了DBT的三个基本模块:正念、情绪调节和痛苦忍受,并辅之以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极大鼓舞参与者的信心,鼓励他们去理解自身与食物的关系,观察自己的真实感受,关注情绪失调与暴食之间的联系。通过以辩证思维取代“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模式,在“接受”和“改变”之间找到平衡,使人们在接受自己的同时,认识到停止暴食的需要。不同于传统的治疗师主导的治疗,这本书力图帮助人们成为自己的教练。非常具体的学习内容、案例分析,加上技能训练,佐以每章后的练习和家庭作业,使本书生动活泼,循序渐进,让人不忍释卷。
本书主译陈珏博士和她的心身科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进食障碍的临床治疗和病理机制研究。作为心身医学特色专科和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博士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学习世界上最新的饮食失调治疗方法之一,即适用于暴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辩证行为治疗,并于2017 年10 月邀请了UCSD进食障碍中心专家为我国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界的130 余名专业工作者开展了为期五天的DBT 培训,之后又在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对门诊贪食症患者开展DBT 团体技能训练,得到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尚缺乏有经验、有资质的DBT治疗师和DBT督导师,DBT 的研究也仅处在萌芽阶段。有鉴于此,她和团队决定将黛博拉·L·赛飞博士等的The DBTSolution for Emotional Eating翻译成中文。这本自助治疗方法图书的出版无疑将推动DBT本土化研究,促进DBT 在中国人群治疗中疗效证据的产生。
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来减肥的人恐怕不能如愿,但它将帮助你建立更积极的体验及人际关系,获得对自我的更好了解和掌控,坦然接受生活的本来面貌,提高幸福感和自信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通过反复练习和温习,定能获益良多。
在本书接近结尾处,看到这样一段话,在2018的最后一天,也将它作为我的祝愿吧:“这个课程实际上是教你一种新的存在于和回应世界的方式。我们希望你能运用你所学到的技能来帮助自己以这种新的方式继续生活。”
徐一峰
2018年12月31日于上海
图片
徐一峰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精神健康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文版前言(本书作者和主译共同创作)
是什么促成了本书中文版出版?
陈珏博士在中国从事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的治疗已有20多年。她一直致力于在中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2016年,她前往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学习世界上两种最新的饮食失调治疗方法:神经性厌食症基于家庭的治疗(FBT),以及适用于暴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辩证行为治疗(DBT)。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她遇到了DBT专家黛博拉·L·赛飞博士。2018年,陈珏博士回到斯坦福大学后,她和赛飞博士再次相遇。当时,陈博士已经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邀请,准备将赛飞博士及其同事最近出版的The DBT Solution forEmotional Eating(Safer, Adler,Masson, 2018)翻译成中文。
最新的中国调查结果(《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2015)显示中国进食障碍患病率呈增高趋势,由此陈珏博士和赛飞博士坚信出版本书中文版具有重要意义。陈博士的研究还表明,压力和负面情绪与进食障碍有关(陈珏,2012)。更重要的是,赛飞博士和她的同事已经发展出有效的、基于实证结果的DBT自助治疗方法来减少暴食。而目前在中国还没有针对暴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的自助治疗方法,这让陈珏博士和赛飞博士感觉到这本书将会对中国的患者有帮助。陈珏博士和赛飞博士非常感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鼓励和支持,没有出版社的协助,本书出版是不可能的。这些由陈珏博士发起的努力与协调最终促成了读者现在阅读的译本。
什么是情绪性进食?什么是暴食?
情绪性进食是指主要为了缓解情绪不适而不是生理饥饿而进食。暴食包括吃东西的时候对吃什么和吃多少失去控制感。要被诊断为暴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进食的食物量通常至少是正常饮食的2~3倍。举个例子,尽管你已经不饿了,你仍然买至少两大包饼干或者几袋坚果,并在晚上全吃完。你的胃可能会吃到疼,但你还是会继续吃。暴食症还包括吃少量食物,但伴随失控感,这被称为“主观性”暴食。在暴食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放松或快乐,但之后你很大程度上会因自己的失控而感到后悔、自我批评和羞愧。也就是说,情绪性进食包括暴食,也包括不伴失控感的进食(量或大或小)。
我有希望停止情绪性进食或暴食吗?
我们有研究证明,这本书可以教你停止或显著减少暴食或情绪性进食的技能。这本书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指导者的帮助下使用。这个指导者可以是某个家庭成员,如你的父亲或母亲,或其他你感觉能接受你的亲属(这样你会感觉你可以对他们坦诚),他们会鼓励你不要放弃。或者,指导者可以是治疗师,尽管这不是必需的。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能帮助你的指导者,定期阅读章节,完成作业,练习书中所教的技能。这个课程需要努力,有时你会失去动力,这是正常的。改变你与食物的关系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事情之一。如果你知道你是这样的人——会在他人的督促和支持下受益,我们建议你在使用本书时找一个指导者。
我能通过这个课程减肥吗?
因为我们跟很多因超重而烦恼的患者一起工作,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问题是,节食不仅长期效果不佳——减肥后的体重不仅会反弹,而且还会增加体重,并且节食本身还会使本已紊乱的进食问题恶化。即使紊乱状况在节食的过程中得到了暂时改善,但如果遵循过于严格的饮食计划,你将没有机会真正学习和实践这些技能。我们的经验及建议是聚焦于长期效果,将停止暴食作为你完成这个课程的首要目标。停止暴食本身就意味着体重下降。
如果我得了神经性厌食症怎么办?这个课程能帮助我吗?
我们还没有验证这个课程对神经性厌食症的有效性。如果你患有神经性厌食症,我们建议你去进食障碍专家那里进行评估。对于神经性厌食症,不建议进行自助治疗。
这本书是用心为你翻译的。我们真诚地向你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获得和食物之间更健康、更快乐的关系!
送上祝福!
黛博拉·L·赛飞(Debra L.Safer)医学博士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斯坦福成人进食与体重障碍诊所共同主任
401 Quarry Road, Standford CA
94305 USA
——
陈珏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主任
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
宛平南路600号
中国上海 200030
2018年10月29日于美国斯坦福
参考文献
[1] Chen J, Wang Z, GuoB,et al.Negative affect mediates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on disordered eating in young Chinese women[J]. PLoS One.2012;7(10):e46878.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6878. Epub 2012 Oct 5.
[2] Safer DL, Adler S,Masson P. The DBT Solution for emotionaleating: a proven program to overcome bingeing and out-of-control eating [M]. New York: GuilfordPress, 2018.
[3] Lock J,Le Grange D. Treatment manual for anorexia nervosa: a family-based approach[M]. 2nd edi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15.
[4] Wang X, Wang G.Chine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of eating disorders [M]. Beijing:Chinese Medical Electronic Phonotape Videotape Press, 2015.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