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通史:奥斯曼帝国的第一部宪法

土耳其通史:奥斯曼帝国的第一部宪法
关键词:吉祥事变1876年奥斯曼帝国第一部宪法
前因:吉祥事变
公元1826年,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粉碎近卫军兵变,随即将近卫军解散,史称“吉祥事变”。
图片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42年9月21日-1918年2月10日
后果:1876年奥斯曼帝国第一部宪法
公元1876年,大维齐尔(宰相)米德哈特着手制定第一部宪法,开始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立宪时期。
图片
奥斯曼帝国
详细过程
第一、坦志麦特”时代开始全面改革
公元1839年11月3日,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在皇宫花厅颁布御诏,宣布开始“坦志麦特”时代(意为秩序重整),正式开始全面改革。
除了奥斯曼官员,受邀出席宣读御诏仪式的还有各国公使,他们对奥斯曼帝国此举无不心怀疑问。因为四个月前,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登基时,已经遵照惯例发布过御诏,说了一些要励精图治、公平执政之类的套话。这四个月也没出什么大事,为何短时间内又第二次颁诏?这其中一定有蹊跷。
满腹狐疑的官员与使节齐聚花厅之中,静静等待仪式开始,很快他们就有了答案,代表苏丹宣读诏书的是外交大臣穆斯塔法·雷西德,他曾经出任过驻巴黎大使,去过西方很多国家,是个坚定的改革派。
图片
穆斯塔法·雷西德帕夏像
前任苏丹去世时,雷西德正在伦敦,没有赶上新苏丹继位,一定是他影响了新苏丹执政方略。让他来宣读诏书,意思再明白不过:苏丹要开始改革了。
这份御诏与四个月之前的御诏相比,少了套话,多了很多具体内容。御诏开篇就说奥斯曼帝国如今的衰朽是因为没有遵守神圣的宗教律法,接下来又说,将一视同仁地对待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欢迎各国监督。因为诏书在皇宫花厅宣读,后世就将之称为《花厅御诏》。
诏书宣读完毕,各国使节窃窃私语,奥斯曼官员脸上阴晴不定,宗教人士则是一言不发,他们都发现了同一个问题:这纸御诏本身就是前后矛盾的,强调奥斯曼帝国落后是因为没有遵守宗教律法,同时又宣布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将会得到平等对待。但是,按照伊斯兰教法,穆斯林地位本来就高于非穆斯林。苏丹宣称为了维护教法必须要改革,具体的措施却违反教法。
图片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1823年4月23/25日-1861年6月25日)
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和外交大臣雷西德这也是无奈之举,奥斯曼帝国内部各民族独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如果不实现民族平等,帝国肯定会瓦解。但是,他们要想改革,必须设法稳住保守的宗教势力,把帝国衰落的原因归结为没有遵守宗教律法,起码可以暂时压制住反对的声音,先把改革搞起来。
利用争取来的时间,雷西德开始着手改革。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平等纳税、平等服兵役等措施纷纷落实。随着改革深入,宗教人士发现,雷西德的所作所为明显违背了宗教律法,把穆斯林降到了和非穆斯林一样的地位。
第二、宗教人士的不满集中爆发了
1841年,宗教人士的不满集中爆发了。事情的起因是雷西德想设立一个贸易法庭,以处理帝国日渐繁荣的外贸中不断出现的纠纷。雷西德参照法国贸易法编纂了奥斯曼贸易法,将其提交苏丹和司法会议审议。
在司法会议上,宗教领袖质问雷西德这份法律是否违背伊斯兰教法,结果雷西德说伊斯兰教法和这些事无关。这话直接激怒了宗教人士,怒斥雷西德违背教义。宗教人士从贸易法开始,翻起了旧账,批评雷西德的改革搞乱了国家。为了保住改革成果,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只能让雷西德改任驻法大使,让他远离了改革事务。
《花厅御诏》颁布时,苏丹曾宣布请西方各国监督奥斯曼的改革,正是这一决定给了雷西德翻身的机会。
图片
颁布御诏的皇宫花厅,现在已改造为居尔哈尼公园对公众开放
第三、奥斯曼帝国进入第一次立宪时期
1845年,奥斯曼帝国一个亚美尼亚穆斯林皈依基督教,被按照叛教罪处死。英国以此为借口向奥斯曼帝国施压,迫使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亲口宣布帝国内的基督徒不会遭到宗教迫害,并罢黜了保守派的大维齐尔(宰相)。雷西德随后回国执政,以此表明奥斯曼帝国坚定改革的态度。
雷西德再次上台后的改革,比第一次的力度更大。不仅恢复了导致他当年下台的贸易法,还设立了商业法庭,同时为信仰不同宗教的人服务。奥斯曼帝国第一次有了独立于伊斯兰教法的法律系统。雷西德还把手伸进了宗教人士的“后院”,开办了世俗学校,打破了宗教对于教育的垄断。
此后数年间,雷西德的改革稳步向前推进。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打乱了改革的部署,所幸改革在战后得以继续,直至1876年宪法颁布,奥斯曼帝国进入第一次立宪时期。
图片
克里米亚战争
结论
《花厅御诏》的颁布,标志着奥斯曼帝国步入坦志麦特时期,正式开始现代化改革。这次改革中人人平等的理念,为奥斯曼帝国颁布宪法,试行君主立宪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史》《奥斯曼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