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中的“软斑块”,不稳定性高,但用药后逆转的效果好

图片
有位朋友给华子留言,说自己颈动脉中发现了“软斑块”,但是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为什么也会有斑块,危险性大不大,以后要怎么办呢?华子说,没有“三高”出现的斑块,很大可能是血流冲刷,导致了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的原因。
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狭窄,危险性不算大。如果斑块较大,可以选择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预防斑块破溃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图片
一、什么样的斑块是“软斑块”
在颈动脉斑块中,有“硬斑块”与“软斑块”的分别。判断的标准,通常是通过超声检查时的反馈而定。其中“强回声”意味着斑块质地较硬,可能存在钙化;“等回声”意味着斑块与周边动脉内膜的反馈相同,是均质的斑块。这两种情况都是“硬斑块”,稳定性较高。
“低回声”意味着斑块内有液体物质,可能胆固醇含量高或是存在出血的情况;“混合回声”则意味着“低回声”、“等回声”等多种情况并存。这两者都是“软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发生破溃概率较高。
图片
二、不同斑块的治疗方法
需要明白的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内膜损伤相关。常见的内膜损伤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而且颈动脉距离主动脉较近,血流冲刷力量大,在分支处血流的剪切力又会发生变化,也容易造成内膜损伤,形成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主要在于是否易于破溃,如果斑块发生了破溃,就会诱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容易造成脑血管堵塞,发生脑梗塞。所以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主要以防止斑块破溃为主
图片
“硬斑块”是较稳定的斑块,发生破溃的概率较低,所以只需要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症、吸烟等损伤动脉内膜的因素进行控制就可以,避免动脉内膜进一步损伤,延缓硬化斑块的进展。
“软斑块”是不稳定的斑块,在颈动脉收缩、痉挛,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破溃。想稳定斑块就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2.6mmol/L以下,最好达到1.8mmol/L以下,可以使斑块脂质核心体积缩小、密度增加,从“软斑块”转化为“硬斑块”。
图片
三、“软斑块”的治疗效果更好
他汀类药物可以起到斑块逆转的作用,通常要持续用药2~4年才会出现,而且在逆转斑块的效果上,“软斑块”更为明显。因为“软斑块”内的胆固醇含量高,脂质核心大,密度较低,在用药之后斑块体积缩小、密度增加比较明显
而“硬斑块”本身就是密度较高的斑块,用药后LDL-C水平的降低,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延缓斑块的进一步增长,但对斑块本身的密度改变不大,所以有“硬斑块”的人可能见不到明显的斑块逆转效果。
图片
四、根据风险性用药
斑块的“硬”与“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风险性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虽然是“硬斑块”,但是血管狭窄超过50%,危险性仍然较大,同样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才能预防血栓形成。
有一些人虽然是软斑块,但斑块较小,血管没有狭窄,没有“三高”,也没有不良生活习惯,风险性并不高,并不推荐用药治疗。所以发现斑块之后,对危险程度的判断,以及是否需要用药,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才能确定
图片
总结一下,在颈动脉中发现“软斑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时候,对“软斑块”的逆转效果更好一些。但是否需要用药治疗,需要经医生评估风险之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