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出狱人员回归社会后,我们应不应该进行帮扶?

刑满出狱人员回归社会后,我们应该不应该帮扶呢?我认为不仅应该帮扶,还应该用心帮扶。
目前社会对刑满出狱人员的包容是非常狭窄的,一个人刑满出狱后,就被打上了有前科的标签,通常有前科的人不管是求学,就业还是创业,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拒绝,还有来自自己心理的隔阂,很难像正常人一样放开的去拼去闯。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帮扶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01
积极的帮扶是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主要手段
一个人在监狱里面服刑很长时间后,重新回归社会后,其本身是同社会脱节的,有的甚至没见过手机,电脑,他们要融入社会会非常的困难。
对服了长刑的人来说,就像一个野人走入大都市,所见之处都是陌生,都是新奇的,而且这种自己对现状的无知,会引来内心的恐慌和无助,急需要帮扶,这样才能快速的融入生活中,尽快的适应社会。
通常,刑满释放人员在回归社会之前,监狱都会组织进行回归教育和引导,民政部门和社区还会作为第一对接人,及时的为其提供帮扶延伸,这是对犯罪者的重塑与改造机制,能让他们不至于刚回归就脱节,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图片
02
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是故意的
在刑法上有相当多的罪名是因为过失造成的,这就说明这些人主观上并不是非常的恶劣,可能因为一时之差而犯罪,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比如交通肇事罪,许多是过失造成的。
既然他们在成为罪犯之前,人性是善的,本性是好的,那么经过了监狱的教育和引导,重新回归社会后理应能得到关爱和帮扶,及时的重新融入社会之中,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提倡的也是“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改造方针,能将一个曾经的罪犯改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贡献自己力量去建设社会,这无疑是成功的,那么及时的给予他们帮扶,让他们及时的得到学习,就业的机会,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如果他们出来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生活就会充实,感觉到人生有了希望,才不会给社会添乱。
图片
03
对刑满出狱人员矿物质是减少犯罪的有效手段
许多刑满出狱人员刚出来的时候,经过监狱的改造,内心对重新开始生活充满了希望,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过上新的生活。
但因为社会的拒绝,人们的无情对待,他们的内心会重新受到打击,有可能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对他们帮扶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让他们重新走上正轨,过上正常的生活,减少动乱因素。
而且,许多犯罪,诸如盗窃和诈骗类,往往是屡犯居多,如果不能帮他们走上新生活,那么重新犯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帮扶是一种环境的接纳,让他们可以开始美好的生活,从而与过去的违法乱纪说拜拜。
图片
04
许多刑满出狱人员其实是人才
在犯罪的种类中,许多是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完成的,换个角度来说其实监狱是个人才济济的大本营,许多罪犯算得上人才。
比如很多人在服刑之前,可能是个训练有素的厨子,可能是个技术很好的工人,还有可能是个专业的律师,甚至是科研人员,他们身上的标签就代表了他们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如果他们刑满出狱后,能及时的帮扶,安排工作,那么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不拘一格降人才!
既然他们已经出来了,那么对他们进行帮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不仅是对他们的鼓励,更是让社会更为和谐的手段。
结语
当然,许多人对刑满出狱人员有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有前科的人再次犯错的可能性更大,人谨慎一点总归没错。
但是,在安全和明智判断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履行的是社会责任,挽救的是一个犯错的人,帮扶的是一个新的家庭,也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