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江湖艺人表演绝活收费12个铜板,很多节目已失传

在电影、电视普及以前,人们特别喜欢观看江湖艺人的撂地表演,那些令人惊叹的杂耍、杂技,为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来看看100多年前的晚清流行哪些表演,江湖艺人身怀哪些绝技?
图片
“狮子”随着锣鼓节奏做滑稽表演。
在旧社会,“跑江湖卖艺”是很低贱的行当,江湖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他们走街串巷表演节目,“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靠观众扔的赏钱维持生活。有时候,观众要看高难度的表演,需要另外支付一笔费用,据本文照片拍摄者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记录,一次绝活表演的收费标准为12个铜板。
图片
“三仙归洞”表演。
“三仙归洞”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法,道具只有简单的茶碗、小球、筷子(木棍、折扇皆可)三样。表演者用筷子划来划去,可以让小球在倒扣的茶碗里来回转移,变化莫测。这个戏法的关键在于小球如何藏匿,正所谓“球飞南北不离口,转来转去藏在手”。
图片
“顶竿转碟”表演。
这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表演,碟子要在竹竿顶端稳稳地不停转动。同时,表演者一会儿把竹竿放在胳膊上,一会儿又放在大拇指,一会儿放在前额上,最后竟然放在了嘴唇上,围观者无不兴奋地欢呼,为他鼓掌喝彩。
图片
“叼竿转碗”表演。
表演者嘴上发力,让碗不停地转动。在此过程中,他还能把碗高高抛起,然后稳稳接住。
图片
老艺人挥舞一根铁棍。
这位老艺人把铁棍向上一掷,用右臂接住,铁棍就绕着他的右臂来回飞转,然后从他身后穿过,落在左臂继续旋转。他转过身,推动着铁棍在后背、前胸以及胯下转个不停,仿佛粘在他身上一般,不会掉到地上。
图片
“射星”表演。
这位年轻艺人手里的道具为一条长约2米的绳子,两端分别系着一个直径约2寸的木球。他能使两个球反向旋转,一直到木球的转速能拉直绳子为止,接着单纯依靠手的简单动作保持球的转动。
图片
两个孩子翻筋斗。
一个孩子抱紧对方的腰,把他扔过自己的头顶,如此反复10多次。
图片
木偶戏表演。
这个表演在一所学校的操场上进行,那些男人、女人、小孩和马全由站在幕后的一个人提线操作。
图片
老鼠表演。
一个小小的脚手架、一面鼓、几只经过训练的老鼠,就是这位艺人的全部装备。把老鼠放到绳梯上,它们会表演很多花样,如穿宝塔、汲水、转管道、戴卡圈等等。
图片
狗、猴子与绵羊的表演。
耍猴、训狗和绵羊等表演深受孩子们喜欢,猴子翻筋斗、小狗拉车等能让他们开心得前仰后合。
随着历史进步,人们的娱乐方式大大增加,这些传统的民间表演越来越少见,甚至已经失传,殊为可惜。既没有年轻人愿意做此类行当,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走出家门去观看了吧?也许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让一些传统的、有趣的东西烟消云散,非人力所能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