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粽子:蔡澜总结一辈子的经验,告诉你最好吃的是哪种

端午节,是最具中国味的节日之一。而“中国味”中,永远缺少不了传统美食。
端午节与粽子“锁”了近两千年,每个中国人的味觉记忆里,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图片
正因如此,它也会出现在文人笔下,承载着不同的人生况味。
下面,一起“品尝”作家们笔下的粽子吧。
图片
林语堂
林语堂:各色馅料,有甜有咸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转译为中文后为国人所喜爱。
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三十余年的恩怨情仇,全景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风云。
据说在1938年,林语堂想翻译古典名著《红楼梦》,后来觉得与现代社会差距太大,因此才创作了这部《京华烟云》。
图片
而与《红楼梦》相同的是,这部小说也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其中,就有对传统美食粽子的描写。
“祖母从家里带来了些山东式的粽子。里面的馅是火腿,猪肉,黑糖,豆沙。”
馅料丰富,有甜有咸,且“一个大概有一个人的拳头大小”,是祖母满满的爱啊。难怪病中的平亚也抢着吃,曼娘不得已让他吃了整整一个。
图片
然而,半夜平亚就开始喊肚子疼,不久殒命。
粽子虽然好吃,却是高糖高油的食物,本就不适合病人食用。可美食面前,谁能抵挡诱惑呢?
图片
梁实秋
梁实秋:看到粽子才知是端午
梁实秋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吃货”,他甚至自己承认嘴馋,还专门为美食写了散文集《雅舍谈吃》。
图片
其中有一篇,是献给粽子的,这篇就叫《粽子节》。他说:
“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看到卖粽子的,又问了家里人,他才知道当日是端午,便提议将端午节叫“粽子节”比较亲切。
——可见,在一个吃货看来,节日的最深印象,必须是美食。
图片
金庸
金庸:粽子里很有爱
武侠大师金庸的作品里,总是有美食的身影。
比如在《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点菜的那段,暴露了大师“吃货”的本性。
金庸小说里,粽子也出现过多次,且常是传情的美味。
图片
比如在《神雕侠侣》中,程英与杨过萍水相逢,便对他心生爱慕,对受伤的杨过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次,她问杨过想吃什么东西,杨过便说想吃粽子。程英便亲自下厨,包了几个粽子:
“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端的是美味无比。杨过一面吃,一面喝彩不迭。”
图片
程英不惜“暴露”出身江南的身份,给杨过做了甜咸兼备的粽子,可见已对他怦然心动。
图片
蔡澜
蔡澜:全世界最好吃的粽子
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也是一枚妥妥的吃货,而且是美食家级别的。
对于粽子,他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他曾在《蔡澜旅行食记》中,回忆了自己一生吃过的粽子。
图片
从广东的道滘(jiào)粽、浙江的嘉兴粽、台湾的粿粽、到福建的五香粽,他几乎把全中国的粽子吃了个遍。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粽子的馅料更高端,甚至出现了鲍鱼、鹅肝酱、鱼子酱的粽子,但这些真的好吃吗?蔡澜不置可否。
图片
要问哪种粽子最好吃?在文章的最后,他道出了答案:
“世界上最香最好吃的粽子,是你肚子饿到贴骨时吃的那一个,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你争辩,那是天下最好吃的!”
的确,吃东西的初衷,是为了填饱肚子,然后才是味觉享受。
图片
就像如今的诸多食品一样,粽子的食材更丰富更高端,但你最喜欢的粽子,或许就是童年的味道,简简单单的甜或咸。
端午节吃粽子,吃的已不仅是食材,更是悠久的文化,浓浓的亲情,温暖的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半杯咖啡阅好书”,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