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为什么要创建辽河国家公园?

央广网沈阳6月16日消息(记者 吕文卫)6月16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树森介绍了当前创建辽河国家公园的总体情况。
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是1550万人民饮用和258万公顷耕地灌溉重要水源,既是东北生态的重要保护带,也是东北振兴的重要经济带。2020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创建辽河国家公园的战略设想,对于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促进辽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辽河国家公园是典型完整大江大河生态系统全面治理的创新。辽河国家公园河流、河口、海湾组成的生态系统格局,代表了大江大河从干流到入海口完整过程。是北温带典型的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河流湿地的典型性特征。辽河口则为典型的海岸河口湾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河口湿地,也是全球最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保存有全球罕见、“红海滩”景观和滨海芦苇湿地。总投资94亿元的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经过10多年治理,河滨带封育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500余公里的生态廊道基本形成。辽河还是汇入渤海的四大河流之一,其水质和水量状况关乎渤海的生态安全。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全面提升辽河流域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能力,有利于筑牢辽东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渤海生态安全,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同时,辽河国家公园是全球鸟类迁徙通道重要中转站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保障。辽河国家公园整合了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约占总面积的40%。辽河国家公园内的芦苇沼泽和滩涂是多种鸟类取食、栖息和繁殖的场所,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占辽东胶东半岛落叶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的60%以上,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记录有鸟类29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7种,国家Ⅱ级59种。辽河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和目的地。每年迁飞、停歇的候鸟多达数百万只以上,黑嘴鸥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0%,是我国丹顶鹤自然繁殖分布的最南限。此外,辽河国家公园还是“海上大熊猫”斑海豹最南端的繁殖地,每年约有300只斑海豹繁殖。
创建辽河国家公园是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协同推进辽河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已写入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4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实施方案》,经国家林草局审核后已正式印发实施。按照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等4项技术报告。已经启动立法、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等研究工作。辽河国家公园理念国民认同感逐渐增强。以多名院士为代表的专家一致认为:在该区域建立国家公园,对加强辽河干流及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黑嘴鸥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适宜生境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巩固和提升辽河生态保护成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创建辽河国家公园,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质生态产品惠及周边群众,将促进辽河全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辽宁全面振兴奠定良好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