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六安非遗|(四)炊烟里的小确幸(下篇)

编者按:
2021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口号为“非遗惠万家 关系你我他”“保护人民非遗 共享美好生活”。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大众进一步了解六安非遗,六安市文旅局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推出“舌尖上的六安非遗”线上专题展,与大家一起品味六安万家烟火里的非遗生活。
图片
引 子
一盏茶、一杯酒、一碗面条、一口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味道,即便是相似的高楼、相同的马路,当味蕾被碰触,记忆在脑海中翻涌,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车水马龙从昨天缓缓来到眼前。食物,用其特有的方式,连接着我们。我们,用对生活的敬畏,传承品味。
今天,小编带您一同品鉴——六安的美食
(四)六安的美食——炊烟里的小确幸(下篇)
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皋城四季分明、山青水碧,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水土和气候条件。皋城人勤劳播种,采集,生产,制作,在大自然的馈赠中,收获日常里最踏实的幸福与满足。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侯氏吹糖人
图片
“吹糖人”历史由来已久,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将熬制到一定浓度的麦芽糖,搓拉揉捏使其均匀,再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除了把糖吹出造型,对于糖性的掌握,也是考查吹糖人技艺的重要因素。糖熬到什么程度可以吹糖,什么季节用怎样火候的糖……吹糖人都有自己的经验。
图片
图片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金寨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图片
图片
明清时期,金寨麻埠古镇就已有面食加工和手工挂面的制作,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金寨手工挂面传承了大别山区传统挂面的配方和制作技艺,以小麦粉添加盐、水、玉米粉等,从原料加工到成品有十八道工序,其中“揉、压、饧、盘”是重要环节。从和面到饧面,再到上竹筷,拉面,晾面,切面,包装,全部手工操作。面白细、圆润、耐煮,口感柔韧、爽滑。
图片
图片
图片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金寨红烧肉制作技艺
红烧肉是大别山区传统的民间菜肴,金寨古碑明代御厨李氏后人李开文参加革命时曾任中央特灶班班长,用祖传秘方制作出来的红烧肉得到毛主席赞赏。回乡后,继续传承这门手艺造福百姓,“老班长红烧肉”由此传开。
图片
图片
金寨红烧肉取材当地黑毛猪(又名“虎头猪”),用土灶铁锅烹饪,以食盐、冰糖、陈醋、黄酒、八角等入味。开始时猛火急翻,用铁锅的高温收杀肉中的水汽,提炼出多余的脂肪。待锅内肉块色泽金黄时,改为文火慢炖。整个过程不使用酱油,用红枣肉泥增味添色。金寨红烧肉的肉体通红透亮,肉皮有均匀花纹,油而不腻、Q劲十足。
图片
图片
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六安大井拐包子制作技艺
六安包子在清代和民国时,多作为点心而不是正餐,常见于戏院、茶楼,供听戏、喝茶时食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安城区三家传统包子店在一起成立合作社,位于六安老街里的大井拐,由此命名为“大井拐包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井拐包子制作技艺也得到更好地传承,如今六安市区比较有名的“鼓楼汪家包子”“大井拐软包子”“袁师傅包子”都是传承了最初国营大井拐包子店的制作技艺。肉馅采购讲究,选用精肥适中的前挟肉,再用蹄脚肉皮熬制的胶质凝固肉馅。面皮为半发酵,薄、透、柔。从而形成了六安大井拐包子面松、皮薄、稀软、汁多的特点。
图片
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皖西白鹅宴
皖西白鹅宴是祖居皋城淠河岸边的文家人历经四代传承发展,形成的近二十道具有独特烹饪方法的鹅肴菜品。主要菜品有:鹅什锦开口汤、老卤寿星头、香酥曲项脖、缸酱飞天翅、香糟鹅红掌、火爆菊花肫、咸水九尺肠 、原味鹅晃、黑椒焗鹅肝、草原孜然心、馋口鹅唇 、山椒泡鹅舌、青草鹅香肠 、槐树花炒鹅蛋、烤凤凰鹅胎 、滋补鹅鞭盅、果木炉烤鹅、鹅蛋皮炒韭菜、六安瓜片鹅 、剐水鹅油拌饭。每道菜品都是经过精心烹饪,反复品尝,从而形成六安地方特色佳肴。
图片
▲老寿星鹅头
图片
▲火爆菊花胗
图片
▲山椒泡鹅舌
图片
▲春草鹅肉香肠
图片
▲草原鹅心
图片
▲六安瓜片鹅
图片
▲黑椒汁焗鹅肝
饮过了六安的名茶
品遍了六安的美酒
尝过了六安的美食
前方还有六安的“仙草”在等着你
品鉴舌尖上的六安非遗
关注我们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