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让古老文化重燃夺目光彩—符离大道曹村段景区的山河岁月

小麦即将开镰的时节,我们沿符离大道北行40余公里,来到了位于安徽北大门的曹村段景区,在这里觅古览今,感受这里的山河岁月,亦是深深地参悟。久远的文化遗址,世代绵延的儒风文脉,化作了一部璀璨的历史长卷。“天有大静、地有大美、人有大成”。亲临现场,品读这部长卷,眼前照亮的、脑海翻腾的,是诗情雅韵,是德厚流光。
图片
探源中原文化,小山口遗址是重要的一脉。小山口村,这个原本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因20世纪七十年初期考古发掘出大量文物,且证明包括新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而声名渐起。符离大道的开通,多地游客到这里驻足留连,多是为满足“我从哪是来到哪里去”的心理刚需。假如历史能复活、文物会说话,你能看到8000年前这里的先民树叶兽皮遮体、穿行于原始森林、沐浴于山涧河流、共获共享、生生不息的原始生活。他们“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斫木为耜,揉木为耒”“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沧桑跌宕的时空里程,在这里凝聚成了中原农耕文化的一道缩影。皇藏峪万年不老,倒流河几经变迁,最终都融汇进华夏文明史中的壮阔源流。2013年5月,小山口遗址与其相距10千米的古台寺遗址被同时公布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立碑铭记,今朝再写新篇。
图片
千年闵祠村,绝响承古今。《鞭打芦花》,孝感天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闵损,无人解孝道”。孔子曰:“孝哉,闵子骞!”闵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今闵祠村)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孝贤著称。闵子历代有祠,兴盛于唐宋,元初毁于兵,明嘉靖重建,现存祠宇14间。祠内“闵柏”茂矣,依旧郁郁葱葱;“闵公孙”繁矣,越发老而弥坚。“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遍地草萋萋。阶前几棵长青树,不是慈乌不敢栖。”祠后闵墓,苍松翠柏,摇曳生姿,即为古宿八景之一的“闵墓松风”。“墓门风扫地,松老作龙吟。节夺权臣气,声传孝子心。”诗人诗心,真情真意,圣境入诗,笔端云霞,百善孝为先,留于后人传。
图片
春雨秋霜,浸蚀了前旺庄牌坊;寒露骄阳,催老了参差的瓦房;坍塌的老院,写满了明清武氏荣光的旧墙;斜辉空照,抹去了不知姓名的贞女坊。出闵祠村西行、下符离大道往东,各二里许,便到了前旺庄牌坊群景区。这个多以明清时期按皖北地区“明三暗五”式建设的建筑遗址,是符离大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牌坊原由影门墙、牌坊大门、五进大院、四座主房、东西厢房及后花园、偏门以其庭院构成,当地人称牌坊群为“72座堂楼”。它繁而不乱,多而不杂,段落分明,错落有致。这片从明马皇后表六舅武从真一族从新丰分支迁到前旺庄居住,前后历经明清数百年才建成的牌坊群落,可惜或毁于战乱,或毁于“动乱”,仅剩遗址可辨。文旅融会,开发这片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点,讲好真实故事,是人们的期待,也指日可待。
图片
“擒龙不成擒山也”。当年燕王征北的一句话,谐音成就了秦山村、秦山寺。出符离大道秦山山口,也就到了秦山寺景区。这里东有秦山水库,三面环山,水不太深、面积不太大,却水映蓝天白云,鹭鸟翻飞。往西一路之隔,便进入了周边有300余种原始林木掩映下的秦山古寺,林与寺一起,塑造出了精致的盆景。深藏于林木之中的这座古寺建于明初,毁于“破四旧”时期,近年逐步恢复,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但多数不为礼佛,主要是来享受这里的天然氧吧。秦山寺杏花谷,春来杏花灿烂,抒情浪漫,可爱可亲;麦黄杏黄,颜值高果肉甜,可口可心。坎石林是片古橡树林,据载,元末明初,明马皇后表四舅武从善携武氏后裔子孙在沟西种植橡树,由树成林,俗称“武皇林”,历经前后600多年地栽培,造就了黄淮地区这片特色鲜明的生态林。紧邻秦山村的大栗园村,其所产板栗是史上著名特产,明时即为皇室贡品。恢复这里的板栗生产,进而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享受舌尖上的美好,还需各方下一番大功夫。
图片
拂去历史的封尘,打开往昔记忆的闸门,符离大道曹村段景区的山河岁月,空间和时间,都在古老中焕发光彩,在创新中拥抱未来。如今,这里逐渐成为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画卷的旅游热点。传万世烟火,著千年华章,是曹村段景区之胜、之美、之魅。(张炳辉 武正彪)
▌本文来源:拂晓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