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木耳产业富百姓 乡村旅游兴乡村

图片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长治、吕梁等地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图片
吕梁台记者 李雅萍
这里是吕梁,我现在是在中阳县木耳菌棒的生产车间。在我身后,大家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班加点进行木耳菌棒的生产。
图片
眼下正是木耳栽植的季节,这个车间每天可生产菌棒15万棒,第一时间即可送到农户手中。
图片
务必要轻拿轻放,不要二次损坏。
图片
在中阳县刘家坪村的黑木耳大棚里,种植户闫爱生正跟大伙儿一起把刚刚拉回来的木耳菌棒按照顺序摆放起来。目前,黑木耳已经成为中阳县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已建成了89个黑木耳种植基地。2020年,全县2400多名农村低收入人口依托黑木耳种植脱了贫,致了富,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
图片
中阳县黑木耳种植户 闫爱生
去年总共投入20个棚,收入23万、24万元左右,今年又增加了一倍,就成了40多个棚了。
图片
为了发展黑木耳产业,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中阳县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新建的大棚给予每亩2000元的资金补贴,还把木耳种植列入农业保险范畴,组建了食用菌技术团队,给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和技术指导。
图片
中阳县黑木耳种植户 任建新
不断学习黑木耳种植的新技术,继续扩大规模,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片
今年,中阳县还将投资3.4亿元,新建一个年产菌棒3000万棒的标准化菌棒厂和1000个黑木耳种植大棚,引导大家将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实现“持续性”稳定增收。
图片
长治台记者 刘佳楠
这里是长治,我现在是在武乡县魏家窑村的综合体验园。在我身后就是最受欢迎的彩虹滑道。一到周末节假日,附近的市民们就会来这里打卡。
图片
魏家窑村的这个综合体验园距离县城不到十分钟车程,由村里开发,依地势而建,目前已经建成彩虹滑道、滑雪场、沙滩摩托等游乐设施成了武乡县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
游客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玩。
图片
这边欢声笑语不断,那边大棚里采摘正忙。村民姚伟承包了村集体的五个温室棚搞起草莓采摘。
图片
游客
草莓挺好吃,也挺甜。
图片
武乡县魏家窑村村民 姚伟
采摘三个多月,现在收入已经在25万左右。干劲儿也更大了,对以后更有信心。
图片
魏家窑以前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整村脱贫后,村里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有机结合,发展起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在武乡包括魏家窑村在内,已有9个村成功申报为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发展新模式。
图片
武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彬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抢抓乡村振兴机遇,让农区变景区,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总监制/关秀兰祁朝晖 监制/吴鹏林
主 编/郭 旭    编辑/田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