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十里长堤》在厦首播

图片
纪录片《十里长堤》首播,厦门海堤建设者认真观看。 冯立东 摄
6月18日上午,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录片《十里长堤》首播仪式在厦门海堤纪念馆举行。
厦门海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跨海长堤。在物资匮乏、炮火冲天的年代,海堤建设者用移山填海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一座海上长城。
破堤架桥,奔向新生。随着杏林大桥铁路桥的投入使用,厦门海堤铁路线正式退役,并进行开口改造。如今的厦门海堤不再是昔日的容颜,取而代之的是地铁1号线疾驰而过,成为“最美跨海通道”,但海堤的精神力量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厦门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城市建设者奋勇前行。
献礼建党百年 展现特区精神
十里长堤,凝结着广大建设者的舍身奋斗,也凝结着“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包括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马塘精神等在内的“厦门精神”,成为引领厦门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摄制的纪录片《十里长堤》,以厦门海堤建设历史为题材,挖掘珍贵影像资料,走访十多位海堤建设者,历时2年多精心创作而成。影片通过老一辈厦门人的口述,重现历史的真实面容。影片注重展现海堤精神的现代意义,直击海堤开口改造的历史节点,记录厦门跨岛发展的坚定步伐,从海洋生态、轨道交通等多元领域,呈现海堤与时俱进的价值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厦门市推出纪录片《十里长堤》,讲好厦门的红色故事,传承和弘扬海堤精神,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据了解,该纪录片接下来将在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等近20个平台播出。集美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十里长堤》作为集美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影音读物”,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学习。
记录海堤故事 传承海堤精神
当天,12位海堤建设者、文史专家现场分享海堤建设故事,并与相关单位代表、青少年学子面对面,畅谈时代记忆,传承海堤精神。
“闽南大地的青春儿女,用海堤精神,在大海之上书写,海上长城的伟大诗篇……”由集美区作家协会理事王骁勇专门创作的诗作《海堤遥想》,经集美小学学子倾情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海堤建设者。
原厦门海堤集美施工指挥所技术科工作人员吴冠英老人,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哥哥在我生日的时候买了一张宣传画,叫作把青春献给祖国。我用木头把它钉在宿舍里,每天起来都要看一眼。我们参加海堤建设,就是把青春献给祖国。”曾任厦门海堤广播员、卫生员、苏联专家服务员的王丽珍老人说:“我是从海堤工地上毕业的。海堤教会我,梦想不是找来的,梦想是要奋斗出来的!”
厦门轨道集团前期规划部副经理石磊坦言,在建设过程中,海堤精神给予新时代建设者无尽的养分:“怎么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把一个工程做好,能给它做美,做成一个我们能够传承下来的项目?也是大家从海堤精神里面的一种学习和传承。”
“要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和践行海堤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对标对表、落细落实,成为推动厦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的不竭精神动力。”厦门市委文明办相关领导表示,海堤精神是厦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海堤精神,要进一步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让海堤纪念馆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资料成为党史“教材”,让先进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使海堤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进一步发扬光大。(田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