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十座古村落,穿梭千年时光风情依昔美好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 ,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灵石也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特色魅力城市之一。
这里,不只有闻名于世的王家大院,同时深藏着许多古朴美好的村落。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10处古村吧,每一处都值得回味。
冷泉村
图片
冷泉村位于灵石县城以北16千米处,最初是汉初高祖皇帝为北拒匈奴所设的关口,而后因关中的冷泉更为出名,又易名至今。古城地处交通要道隋唐以来,过往商客不断,富民多在此聚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在此留下“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介山当驿秀,汾水绕关斜”的千古佳句。冷泉的名字因此而流传下来,无论后缀是驿是镇,是关还是村,到底也算一段流传了千年的记忆。
图片
当年的关寨逐渐扩散,演变成富贾成群的村落,又保留了古寨军事风格,由一个一个小院组成院落,院门或东或西,或南或北,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自成一体,只有街巷相连,与其它地方院套院、院连院的格局大不相同。
夏门村
图片
夏门村位于灵石县,从远处看来更像一座城堡,前靠水后靠山,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
汾河水由东向西围绕着整个村落,整个村子就坐落在龙头岗之上,这里风景秀美,城堡雄壮。厦门村内的古民居保存时间最久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在经过多年的自然变迁、人为毁坏之后,这些古民居仍然保留着当初的格局。
图片
相传夏禹当年在此治水,狂傲不羁的汾河水被引入黄河,后人为了纪念夏禹的功绩将此地称作“厦门”,这就是“厦门村”的由来。
图片
夏门村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9条,各条街、道、巷连通各个院落,并与暗道相连,方便交通和藏匿,兼具排水之功能,成为夏门古村落传统街巷空间的一大特色。夏门古堡建筑群是灵石县古代四大望族之一梁家所建的住所,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300余年。现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组共60余幢,窑洞、传统民居千余间。主要院落群有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深秀宅、后堡门外院落、道台院、百尺楼(清朝御史府)等。
静升村
静升村,位于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距大运高速灵石出口仅1公里,距高铁灵石东站2.5公里,居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古镇之中心,国家4A级景区王家大院座落于村腹部,村内环山绕水,负阴抱阳,气候宜人。静升村是晋中市最大的一个村庄。
图片
静升村历史已来形成了"九沟八堡十八巷、一条大街五里长"的静商文化格局,建国以来,在各届总支村委的领导下,全体村民团结奋进,历经图治,新规划建设双桥、文昌、柳地、文笔、复兴等住宅小区,新增和拓宽硬化四路两街。为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村容村貌。
图片
枣岭村
枣岭村属于灵石县王禹乡,该村以胡姓为主。
据说明末清初这里有条山沟,叫鬼门关。鬼门关一带好多人在此开矿炼铁。后来,这些人聚众成匪,杀人抢劫,无恶不作。当地官府只好上报朝廷,朝廷从湖北均州调大将胡万光、胡万丁、胡万春兄弟三人征讨鬼门关一举平息了匪患在鬼门关附近选了一处枣树茂盛的地方定居下来,并取村名为枣岭。
图片
枣岭村现存宅院共有16个院落,105间屋舍。可谓是门内有门,院中有院,屋上有屋。为了防御兵匪,每个门上均有三道门栓,门上和高墙上还有望孔、射击孔。步入宅院,石雕、砖雕、木雕工艺历历在目。
枣岭胡氏建筑文化底蕴丰厚。从其现存的门头牌可见一斑。如:养天机、兰桂秀、瞻紫来、恭敬忠、乐耕读、诗书礼、有三声、务本图等等,寓意极为丰富。
图片
董家岭村
董家岭村位于灵石县城西南20公里,成村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以其悠久的自然人文历史和精美绝伦的明清民居建筑特色, 2013 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被誉为深藏于黄土高坡的布达拉宫。
图片
村中古院落有100座,以独立三合或四合单进院为基本单元,院落之间通过台阶、通道互相联通。窑洞式房屋,一层层立体式叠加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村落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东西两端落差15米,南北上下高柱相差 40 米,曾经村内各项服务设施功能齐全,银楼院、宰生院、钱庄当铺院、戏台、家祠、店铺、镖局、油坊、醋坊、豆腐坊、酒坊等应有尽有。
雷家庄村
灵石县古村雷家庄村位于英武乡东南部,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共283户,696人,2014年被评为国家第三批古村落。
图片
雷家庄古村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该村根据向阳方向,依山而建,院落明暗交叠,迂回神秘,堪称神奇。近年来,乡村两级为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抢修古村遗存,修缮街道,修建戏台,这些建筑仍然保存完整的风貌。目前,该村院落的三雕保存完好,有30余处,电视剧《刀客家族的女人》的许多镜头就取材于雷家庄古村。
图片
雷家庄村位于县城西北。该村现存清代院落十余幢,分别为雷氏、陈氏所建。据村中老人讲,雷氏三兄弟最早从平遥迁居至此。后由农而商,由商而宦。逐步走向富庶辉煌。相传雷氏经商主要在天津。旧时有人称雷家庄为"小天冿",由此可见当年小小村庄的富有和繁荣。富裕之后有人读书而仕。但官阶都不算太高。
图片
雷氏建筑大体可分两类。一类规模较小,建筑质量比较而言看上去也稍差一些。但门楼院墙等处木雕、砖雕、石雕多而细腻繁杂。另一类规模较大,质量特好。但很少有雕塑装饰。就连门前石墩也仅是方正,没有雕饰。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简洁大方敞亮。
军营坊村
军营坊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坐标位置005—66—193 E 040—87—896 N,海拔734M。东距汾河及南同蒲铁路0公里,南距108国道9公里,东距祁临高速公路静升口23公里。
村名由来:古时称石城村。据传,汉时曹操北伐袁绍,曾在此驻军,故得名。
图片
两渡村
两渡村,地处灵石县与介休市的交界处,为晋中通往晋西南的必经之地,明清两代,秦、陀、川、青诸省进京者亦多经此。两渡村含长安、河溪、桥望三个自然村。两渡据传初名“回水湾”,因汾河水流经此地,水势重又叠蜿漪漩转,故得其名,后村庄逐渐扩建,村南有一条汾水沟桃沟,村北有一条洪水沟名河溪沟,由村南到村北,必涉水两次,故得名“两渡”。
图片
两千年前的两渡村,仅是汾河东岸的一个小村庄。因长有茂盛的大槐树,人称“槐树铺”。后经不断发展,特别是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氏始祖何立本,自明代从河南省湘川大石桥迁居该村后,两渡村有了较快发展,成为灵石县北陲重镇。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两渡村已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在经济、社会、交通、文化等方面都举足轻重的大村。
旌介村
图片
旌介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十三公里,东邻绵山旅游风景区3公里,距华夏名宅王家大院2.5公里,距大运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108国道横贯村西。全村710户、人口2200人。耕地面积4400亩。旌介村文化历史悠久,其村名因旌表春秋五霸重臣介子推而名。介子推庙遗址距我村2公里,村东为商代古墓群,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区。
图片
旌介以介子推故里和商朝遗址声名远播,集现代气息和古典气质于一身。这样的古村落在县域内首屈一指.。
图片
仁义村
仁义村在灵石县南关镇以东,村里的古庙崇奉的对象众多,至少包括观音、龙王、罗汉、财神、吕祖、关帝、文昌、三官、马王、介神、玉皇、山神、老君、河神等,如今地址均可寻得,大部分保存得较好,而尤以关帝庙和三官楼风貌最佳。关帝庙在仁义村西,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为四合大院,除殿宇外还有一座大型戏台居于院南。
图片
三官楼则集中体现着仁义作为古道驿站的悠远历史。一座可锁大门的门洞方方正正,挺立在古道主街的中央,北侧门额上,有“仁义镇”三个楷书石刻字,每字虽仅有三十公分见宽,且呈瘦长体,但举目凝视,仍有一股古风古韵冲你涌来,让你不由得联想翩翩。门洞之下,全是大块的青石铺就,由于千年古道行人车马经年累月的践踏摩擦,这些青石已全部变得光光亮亮的,像是有人专门长期打磨的结果,特别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青石马道的两侧,坚硬的青石竟被深深地刻下两道车辙,它是那过往马车的木轮子、铁轮子无数遍碾压的结果。
图片
要说仁义的古代军事重镇地位,也有鲜活的见证物,那便是一座高堡。在仁义村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一称得上雄伟的建筑,完全是石块垒就的坝状墙基之上,三孔窑洞凌空而建,所占之地,比逍遥的那座堡子要高出好几倍,看上去也更能居高临下。
来源:灵石老乡俱乐部
原标题:灵石最美10处古村落,你去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