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的6款疫苗,你知道选择哪种吗?

从今年的3月24日开始,我国集中接种新冠疫苗行动大规模开展,如今接种剂次已超10亿。
国内目前已附条件上市及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共6款,这些疫苗的设计原理都是协助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而非直接杀死病毒。
不同类型疫苗的技术路线不同,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性不同,抗体在人体内持续的时间也不同。
这6款疫苗可被归入3种类型,要理解他们的差别,可以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按接种次数。
一针:病毒载体疫苗
我国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病毒载体疫苗。
图片
“克威莎”疫苗|无锡博报
英国阿斯利康疫苗就也是同样采用腺病毒作为疫苗载体来研发的。
我国康希诺的疫苗“克威莎”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不同于阿斯利康所采用的黑猩猩腺病毒,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
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可以理解为要让疫苗运一些病毒的蛋白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样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在感染病毒之前先生产一些抗体,为对抗病毒先准备好了子弹。
但不选择直接用原装的病毒来运送,而是把造子弹的设计图纸(病毒蛋白的遗传物质)用别的车(也就是载体)运送进我们的身体,然后用我们体内的原料来制造子弹。英国的阿斯利康疫苗用的“车”跟我国康希诺疫苗的“车”不是同一种类型。
腺病毒载体疫苗模拟病毒自然感染的过程,相当于跟新冠病毒感染我们类似,同样是一种车运着子弹来攻打我们的身体,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也就是子弹)和细胞免疫应答(让我们的身体准备好炸药),因此这种疫苗诱发的免疫反应较另外两种疫苗要更强一些。
但作为载体的腺病毒已经经过改造,存在复制缺陷,没有致病性了,也就是运送的改装车已经被科研工作者敲碎了油箱,长久不了,只有完好的新冠病毒蛋白遗传物质能指挥其复制的蛋白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免疫系统对它做出反应,不断生成新的子弹,能形成较长久的免疫记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准备好对抗病毒对我们身体的入侵。
两针:灭活疫苗
病毒灭活疫苗国内已有北京所的灭活疫苗、武汉所的灭活疫苗、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以及最近紧急获批的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四款。
图片
北京所灭活疫苗|国药官网
除了我国,还有印度和俄罗斯也研发了此类疫苗。
以北京所的灭活疫苗为例,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具有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的蛋白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简单理解就是这种疫苗先用猴子细胞来作为病毒的养料(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内),使其数目达到我们所需要的量,再将病毒用化学药物杀死,只保留能诱导身体产生对抗病毒的子弹的蛋白质,最后将病毒“尸体”送入人体。
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免疫期也较短,所以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比较高,它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通常采用的手段。灭活疫苗很常见,我国常用的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都是灭活疫苗。
可以理解为接种疫苗后生产的子弹不如病毒载体疫苗那么多,持续时间也更短,所以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接种,让机体再次做出免疫应答,以准备好足够的子弹。
三针:重组蛋白疫苗
现在全球研发的COVID-19疫苗项目中,重组蛋白疫苗项目数量也很多。
目前国内有中科院和智飞生物合作的重组蛋白疫苗上市,另外一款国药的同种疫苗也已经开始临床试验。
图片
重组蛋白疫苗|智飞生物官网
这种疫苗需要先确定病原体具有免疫原性的特异蛋白,再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病原体特异蛋白基因整合到合适的表达系统(如酵母菌、大肠埃希菌菌等微生物)中,体外大量培养工程菌表达病原体特异蛋白,经过纯化后制备成疫苗。
相当于把病毒的武器图纸直接在实验室用非原装系统批量制造,然后把这些武器投入人体,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病毒真正感染前造好子弹。
已上市的疫苗为重组蛋白疫苗的包括乙肝疫苗、流感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霍乱疫苗等。
显然重组蛋白疫苗与另外两种技术一样都十分成熟,这些疫苗都是借助体外制备病原体特异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不会引起需要预防的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也不像病毒载体疫苗那样会使机体经历一次真实的“入侵”,安全性在三种类型疫苗中是最高的。
使用工程菌体外扩增蛋白的方法也使得这种疫苗所需的生产环境条件要求不那么高,产量也较大。
缺点在于与灭活疫苗相比,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原性降低,机体发生的免疫应答在三种类型疫苗中是最弱的,接种一次造的子弹是最少的,需要佐剂(佐剂是和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能增加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目前疫苗的佐剂大多在制造疫苗的时候已经添加好,接种疫苗时注射的液体里面就包含佐剂)来改善免疫原性,还需要多次接种才能提供长期免疫力,比如我国的这款重组蛋白疫苗就需要接种三次,是目前已经开始使用的疫苗中最多的。
选用哪种疫苗好?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临床试验或是通过人群接种所得到的保护率数据,但这些数据不能用来直接横向比较
因为一方面不同疫苗在设计试验的时候所规定的感染标准可能不一样,有的试验方案认为无症状也算感染,有的认为必须出现明显症状才算感染。
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流行的毒株不一样,病毒的传染性也就不一样。
关于接种疫苗的选择问题,只打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劲儿”比较大,诱导的免疫应答强度较高,但一次诱导的免疫应答强度毕竟还是弱于另外两种疫苗完成全部针次接种后所达到的强度,适合条件所限不方便进行后续接种的人群,例如有出国打算或是无法保证后续接种的。
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虽然要求进行多次接种,但安全性有所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较小。
常见的接种部位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疼痛、肿胀、瘙痒、红斑、硬结,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疲乏、肌痛、嗜睡、恶心、腹泻、咳嗽、口咽疼痛等。不过不用担心,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般持续1-2天,并且不会再复发。
以国药为例,第三期临床试验共40411名受试者入组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铝佐剂组、新冠疫苗WIV04组和新冠疫苗HB02组。接种后7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铝佐剂组为46.5%,WIV04组为44.2%,HB02组为41.7%。
而严重不良事件在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至于同款疫苗,有的人接种产生了不良反应有的人没有,是因为不用的人体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身体状态也不同。
为什么如今疫苗的研发上市速度这么快呢?
这一是因为疫情不等人,研发人员都努力“爆肝”提高速度。
二是为了让更多人尽早用上疫苗,相关部门的审批流程也大大加速了,以往经常需要几个月的流程来确保各种文件按规定格式提交,现在COVID-19疫苗都享受优先待遇,审批速度“杠杠的”。
三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疫苗研发和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有了“大腿”支持,无论是研发环境还是生产环境都能更快建设好。
可以确定的是,我国所有上市及紧急使用的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已经选择了合理数量的受试者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每一步都有必须遵循的方案规定,而方案都必须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来制定,并经过专家审查通过才能执行,能平衡好有效性和安全性。
但目前哪些地方供应哪一款疫苗需要关注各地疾控等管理部门的实时消息,因为除了保护效力和安全性,在选择疫苗的时候疫苗的供应量、分配物流和当地的流行情况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方案,只要能在推荐的时间间隔里完成接种程序,疫苗的保护率就都能达到WHO和我国的标准。国家卫健委指示:新冠疫苗接种率要达到约60%甚至70%,才能建立对全民的保护。
目前混合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没有得到验证,因此接种完一款疫苗就行。蝌蚪君已经接种过科兴的COVID-19疫苗啦,大家接种了吗?
审核专家:顾海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向左滑动,查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媒体传播体系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