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生自述:高中念了5年,参加两次高考,最终我放弃了读书

图片
△小帆高中的留言墙,“努力”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
图片
讲述者:纳骨小鸟
江苏考生,2010年参加高考。高考复读两次失败后,从普本考研进入北京大学,目前是一名漫画作者和视频博主。
毕业多年,我还常梦见高考时的场景。“高考”二字对我而言,像是一场略带悲剧色彩的梦。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玩伴只有两只芭比娃娃,一只当妈妈,一只剪短头发扮演爸爸。从小到大,“成绩”似乎是我价值的唯一证明,它决定了我在家里的待遇,和受重视的程度。
高二文理分科之前,我和班里被称为“混混”的女孩成了同桌,性格迥异的我们,却成了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讨论漫画。
这引起了物理老师的不满,“你想考北大,还成天和坏孩子泡在一起”,“我们学校没有人考上过,你觉得自己可以吗?”
老师的话,让我一度情绪低落,伴随着成绩的下滑。直到文理分科后,远离了物理老师,我的学习成绩才有了起色。从一模的一百多名,进入到三模的年级前几名。虽然北大仍然遥不可及,但考上重点985已成为了我新的目标。
图片
我拍下这张照片,勉励自己好好珍惜读书的时光。
因为生病,高考时我的状态并不好。放榜后,成绩仅仅过了本科线,我的情绪瞬间被击溃。
由于自尊心作祟,我拒绝了朋友的安慰,并将怨气无理由地转移到父母身上,“别人家孩子考不好可以出国,你们为什么不送我出国?”
正在洗碗的父亲回头问我,“你确定想出国吗?那你赶紧准备选学校和考试吧”,父亲的话,让我深感意外。
后来表哥告诉了我的真相,让我更感意外:其实家里的生意已经失败、父亲为了送我出国,正准备抵押房子。我最终放弃了出国,进入了当地一所有名的封闭式复读学校。
九年之后,我对复读的经历还记忆犹新——那一年,真的太漫长了:为了增强体质,我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跑步;熄灯之后,在宿舍洗手间挑灯复习到凌晨两点;怕上课犯困,我向老师申请站在讲台旁听课……
我以为,第二次高考,我会一雪前耻。但是成绩公布后,曾经那种绝望的感觉,又降落在我身上,我的历史成绩是C,这意味着总分380分的我,将因此无法进入重点大学。
拿到成绩单后,我关掉手机,漫无目的地走在路上,直到走到满脚血泡,脱掉鞋坐在路边嚎啕大哭。好心人把我送到了派出所,在那里,我见到了焦急的父母,我们继续哭成一团。我用沙哑的声音喊着“我的人生完蛋了!”
就这样,我进入了大学,一所不是985,也不是211的本科院校。
2015年,我在读大三。面临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一位北大的朋友跟说,“北大很好考,你要不要来北大”。
我把这句话理解成了一句调侃,转告给了我自以为关系很好的闺蜜,没想到她也说,“要不你就试一下吧”。
图片
我的漫画习作。
但在当天晚上,我无意间听到她向别人谈起我,“高考两次都不行,还在白日做梦呢”,“像她这样的人还想考北大?等着出丑吧”
“出丑”两个词萦绕在我的脑海,连同前20年人生中所有悲惨的经历。
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人生注定遗憾?突然间,我的大脑像收到指令一般,儿时考北大的念头重新出现。“我偏要考给你看!”即使是赌气,我也要赌赢。
大三这一年,我回到家,全身心投入备考工作,“考北大”这个想法虽然让父母大吃一惊,但他们还是给了我支持,爸爸甚至每天中午开车一个小时回家为我做好午饭,再回单位上班。
当时我心一横,报了北大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从文科跨行去工科,意味着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
在网上搜不到历年真题、考试重点,我用我能想到的方法复习,把四本参考书目全都背了下来,直至每个知识点在什么页码我都记得清楚。没有真题,我就给自己出题,积累了十几本的错题、笔记,用尽了我能想到的方法。
上考场的那天,我反而无比轻松。做完卷子,不断有人提前交卷走出考场,而我却一遍一遍检查,保证自己会的题都做对了。就这样,我的初试成绩过线了60多分。
复试现场,我遇到了来自全国顶尖高校的学子,从早上等到晚上,具体的复试流程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复试完,我去吃了我最爱的双吉汉堡套餐,然后坐着绿皮车回家。
躺在上铺的我,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时,手机屏幕由暗转明,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你好,恭喜你通过了复试,希望今后在北大实现你的梦想”。
我从狭小的床铺弹了起来,“咚”一声撞到了上铺的挡板。喜悦之余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打电话过去询问是不是诈骗信息,直到加了老师的微信,才确信自己真的通过了复试,我忽然间觉得,所有努力都有了意义。
图片
我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这个瞬间成为了我人生的高光时刻,我很感谢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人生很长,遇到挫折很常见,请不要放弃,转机总会到来,它可能下一秒就会来,有可能和我一样,来自六年之后。
图片
讲述者:小帆
河南考生,2018年第一次高考,文科省排名前1500名。放弃填报志愿,复读后考取市文科状元,目前在清华大学就读。
当初做出复读决定时,很多人并不理解我,在他们眼中,我的成绩已算不错。但这离我的目标还很远——高中分科后,我大小考试,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目标是北大光华学院。
图片
图片
写满豪言壮志的心愿墙,是高中的一道著名“景点”。
我第一次高考是在2018年,那年,河南考生突破了一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年全国第二大高考省份山东的考生大约是50万。河南考生约等于两个山东省的数量。
那年我的成绩排省内文科前1500名,能上一个还不错的211大学。出成绩后我的心情还算平静,因为考完没几天,我就在网上找了答案,明白这次“八成考砸了”。
我把考砸的原因归结为:长期成绩拔尖,让我心浮气躁,缺乏了对细节和宏观的把控。父母比我更平静。他们知道我高考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就提出了让我复读一年的建议。
我认真考虑了父母的意见,也试着以我的成绩模拟填报了志愿。但真报志愿时,我发现以当时的分数,我所能选择的学校、地域、专业都并非满意的,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复读的决心。
我想弥补高中未完成的遗憾,给青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我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对这个决定表示了反对。回学校领毕业照和学籍那天,班主任拉着我和爸妈到办公室,和我分析复读的利弊。
“小帆,你现在的成绩,也能走一个不错的211,先读了大学,凭你的实力考研到清北也不是问题。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了,万一到时候心态不好,考得比今年还差怎么办?”
我记得我回答班主任的每个字:“我有知识基础在,再查漏补缺一年,我肯定会考得更好,不会更差了”。
2018年的暑假,我回到了老家高中复读。刚进复读班第一天,我的班主任让我到讲台上,跟大家讲讲为什么第一次考试考砸了。
图片
我的复读高中。
我感觉特别难堪,甚至认为班主任在故意让我出糗。我硬着头皮跟全班的同学讲了自己考砸的原因:浮躁,不细致。
说完之后,我抬头看到下面一群陌生同学的眼睛,没有嘲笑,只有善意的鼓励。那一瞬间,我放下了不安和尴尬,也拔出了“高考失利”这根刺:在复读班里,我不再担心他人异样的眼光。
第一年高考,我的地理成绩不太理想。幸运的是,复读班的班主任恰好是地理老师,那一年他给了我很大帮助。我把地理学科的知识梳理了完整的提纲,刷了厚厚的习题,整理了大本大本的错题集。
高考前三个月,我的地理选择题再也没出过错,仿佛是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是我复读一年里最大的收获。
复读那年,历次考试,我大多是年级第一名,没掉出过前三。高考前我拿到了清北各20分的自招降分,并在随后的高考中,成了当年的市文科状元。
图片
一次大联考的数学卷答案。
一年的复读时光,给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磨掉了性格中那些浮躁、急功近利的部分。遇到问题我能够先静下心来思考,面对挫折时内心也更加坚强。
进入大学后,我的身边有很多学长学姐,他们选择在人生最黄金的时间去服兵役、或去山村支教。对他们来讲,这种艰苦的挑战,不仅是增长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磨练人格和意志——这和我选择复读,本质是一样的。
这种磨砺,将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图片
讲述者:硕人
河南考生,201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过一本线。复读两年后高考失利,过二本线但放弃填报志愿,目前是一名铁路职工。
包括复读,我在河南县城的一所重点高中读了五年。学校每年有几十个考上清北的,一本率也在90%左右。巧的是,我就是那剩下的10%。
在尖子生扎堆的学校,平凡的我从来不期待能凭高考一飞冲天,能上一本,对我而言就很不错了。现在想来,我当初并算不上用功和努力。
在学霸们埋头做题时,我会把课外书藏在抽屉里,低着头悄悄地阅读。一旦察觉到教室门外有异动,就用身体把课外书顶回抽屉里,装作凝神贯注的样子。
图片
自习课上除了看课外书,我还喜欢练字。在竞争激烈的高中,练字也被认为是偷懒。
201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还算不错,过了一本线20多分。一开始,我没想过复读这件事,但听说一个好朋友超常发挥,考了600多分,能去外省读211大学时,我突然有些羡慕:原来高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朋友的好运令我憧憬,也让我心生热血,想再奋斗一把。于是我对家里人说,想要复读一年,冲刺好的211。爸妈非常支持我,联系了以前的班主任,她二话不说就帮我安排了复读班。
高四的生活和高三差不太多,每天按部就班地听课、写作业、周测、月考……班里加上我,一共有4个复读生,其他的都是小一届的学弟学妹。和大家熟悉后,他们常开玩笑地叫我“老男人”。
高四那年,我最好的一次模拟成绩是班级14名。那时候,我以为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但高考还是考砸了。考前十天,我开始高度焦虑,一直不在状态。晚上熬夜复习到一两点,白天困得在自习课上睡觉。
高考两天浑浑噩噩地过去了。考完之后,我心里既有底也没底。我觉得好歹努力了一年,应该不会比去年还差。但考前的浮躁的状态,让我担心会影响发挥。
查成绩时当天,网特别堵。刷新了很久,输入了好多遍考号和密码,最后看到屏幕上跳出的500多分,我松了一口气,“比去年强就行”。
可看到群里老师发给我们“河南省文科一本线547分”的消息时,我一时语塞,心情从天堂跌落谷底。
家人的心情比我更低落,妈妈在我看不到的角落里偷偷掉眼泪。爸爸整日安慰我读个二本也很好。
可我谁的话都听不进去。那段时间,我整日刷着知乎里面“复读了两年,我终于考上了北大”这种文章来调节心态。最后,我对爸妈说,让我再试一次吧,我不想留遗憾。
2018年8月,我收拾了几件行李就去复读了。学习压力与日俱增,我的身体逐渐吃不消了。长期高度紧张的状态,让我患上神经性胃病,胃药吃了一整年。有时在自习课上,我的肚子会咕噜咕噜叫,不光让我尴尬,也很影响其他同学。
我的颈椎和腰椎也一直不好,长时间伏案学习,我会头晕手臂发麻,严重时甚至会呕吐。记不清多少个高五的周末,我都是在理疗按摩馆度过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我那一年感悟最深的哲理。
因为身体状况变差,这一年的学习很吃力。晚上没办法熬夜读书,一熬夜就头晕。也很难长时间坐着刷题。这让学习效率本来就不高的我,成绩继续下滑。
那年的高考成绩,我只能在本地读个二本,这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父母觉得,就算上了二本,未来的就业依然很严峻。何况作为一个男孩,我复读已经耽误了两年的时间,与其读二本,不如早点找到稳定的岗位工作。
连续两年高考失败,我内心的棱角也被磨平了不少——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似乎并没有那么难。
我也有些想通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各有不同,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何必要追随别人呢?几经辗转后,我去铁路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工资几千元,我也很满足了。
图片
去年参加职工培训时拍摄的照片。
回想两年的复读时光,我并不后悔。工作之后才会发现,读书的那些日子,是多么单纯和幸福。每天只需要做题写卷子,至少不用担心如何养活自己。
经历了这些波折,我也深刻理解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个道理。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勇敢面对结果吧。
第3928
撰文 | 心怡
编辑 | 匡匡
出品 | 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