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历史:史诗巨著菲尔多西的《列王纪》

伊朗历史:史诗巨著菲尔多西的《列王纪》
关键词:萨曼王朝建立、纳瓦依创作《法尔哈德与希琳》
前因:萨曼王朝建立
萨曼王朝推行达利波斯语作为书面语言,召集诗人记录历史,为《列王纪》提供了语言和资料基础。
图片
▲萨曼王朝
后果:纳瓦依创作《法尔哈德与希琳》
《列王纪》在伊朗民间甚为流行,后被译为多国文字,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乌兹别克的诗人阿里谢尔·纳瓦依就根据此书的故事创作出了叙事长诗《法尔哈德与希琳》。
图片
▲法尔哈德与希琳
过程始末
一、菲尔多西创作《列王纪》
公元999年,伊朗的历史学家菲尔多西创作《列王纪》,用史诗的形式叙述神话上的伊朗英雄,用达里波斯语描述伊朗人民波澜壮阔的斗争,涵盖以伊朗为中心的多民族历史,是一本记录波斯文明和伊朗古代社会生活的典型民族英雄史诗。
《列王纪》也称《王书》,诞生于十世纪与十一世纪之交,从雅利安人西支伊朗民族起源开始写起,一直到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推翻萨珊王朝,时间跨度在4000年以上,以伊朗为中心,涵盖了全世界各个主要民族。
既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又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既有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又有权谋诡谲的政治斗争。具备如此丰富内涵的史诗故事并不是菲尔多西一人收集写著的,而是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
图片
▲《列王纪》中的史诗故事
二、阿拉伯人推翻萨珊王朝
阿拉伯人推翻萨珊王朝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而伊朗人在远离阿拉伯人统治中心的地方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政权。
深重的民族灾难激发了伊朗人的爱国热情,掀起了一股反对阿拉伯人压迫的“舒毕思潮”,在文化领域鼓吹波斯文明的先进性,宣传伊朗民族精神。尤其是萨曼王朝建立后,鼓励人们用伊朗的通用语——达里波斯语撰写史书。
图片
▲萨珊王朝
萨曼王朝的总督阿布·曼苏尔·穆罕默德曾下令寻找熟知波斯帝国历史和民间传说的贤才,编写散文体的《王书》。萨曼的国王也命自己的宫廷诗人塔吉基创作诗体的《王书》,但他只完成了1000行便被仆人杀害了。
在这些地方政权的推动下,菲尔多西在创作前已经有了5部《王书》问世,这些书为菲尔多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他还自己收集整理了一些民间传说和英雄故事,才写著了这部据传有十二万行之多的巨作,即使在现在尚存的还有十万行左右。
三、伽色尼王朝建立
这部卷轶浩繁的英雄史诗耗费了菲尔多西三十五年的时光,他的祖国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巨变。萨曼王朝被突厥攻破了王都而宣告灭亡,而同样是突厥出身的穆罕默德·伽色尼趁势而起,在阿姆河建立了新的伽色尼王朝。
菲尔多西按照惯例将史诗完成本献给新王朝的国王,希望获得一笔赏金来改善穷困的生活。但是国王穆罕默德与诗人分数不同教派,菲尔多西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国王信仰伊斯兰的逊尼派,两个教派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
同时,宫廷诗人们也因嫉妒菲尔多西的才华,不断进言诋毁他,再加上穆罕默德好大喜功,是通过入侵的方式建立新王朝,对史诗中称赞勇士、谴责入侵者的倾向不满。并没有给予菲尔多西期望的赏金,并放任宫廷诗人对他诽谤排挤。
菲尔多西失望透顶,随后写了一首讽刺诗来回应穆罕默德,并将这首诗附在《列王纪》的结尾,最后这位留下不朽史诗的作者在穷困中郁郁而终。
图片
▲伽色尼王朝
四、《列王纪》的影响力
有人评价《列王纪》是用波斯语拯救了伊朗,确实,这本书在用民族语言描述民族史诗上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正是这本书的风靡,才使得达里波斯语在阿拉伯语和巴列维语斗争的背景下异军突起,它简单明快的语言和朗朗上口的韵律征服了伊朗人,诵读《列王传》成为了伊朗民众生活中的享受。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本对伊朗民族精神的颂歌,古尔王朝的国王阿劳丁·古利和塞尔柱王朝的国王托格拉尔·阿尔萨兰在临战前都命人朗读《列王纪》来鼓舞士气,韵律十足的史诗在这里充当了战鼓的作用,激发了士兵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无畏。
图片
▲菲尔多西
结论:
《列王纪》为新兴的达里波斯语的传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鼓舞了伊朗民族的民族意识,成为波斯文明和伊朗古代生活的重要记录。
【参考资料】《西亚非洲》《世界史》《中亚通史:古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