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怎么办?

教育的理解和温馨,应该体现于我们与学生课内课外相处的每时每刻——而不仅仅是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时候。
筱彦老师:
来信说你有一个很大的苦恼,就是课堂上总有学生打瞌睡,问我“怎么办”。
你算是问对人了,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苦恼,那是在年轻时候,不,准确地说,是刚工作之初。当时,看到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我很是恼怒:我这么认真地备课、讲课,你却对我缺乏起码的尊重。于是,轻则批评,重则罚站。但说实话,收效甚微。于是,我便研究——学生为什么要在课堂上睡觉呢?
有一次上课我又发现一个男生在睡觉,这个男生无论表现还是成绩都算是比较优秀的,因为他优秀,所以我没有当场批评他——可见当时我还是很偏心的。中午我找他谈心。他告诉我,头天晚上家里有突发事件,他是凌晨一点过才睡觉的。这次谈心至少让我意识到,学生上课睡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见得都是老师所认定的“懒”。
后来我在班上搞了一个问卷调查,就两个问题:1.你在课堂上打过瞌睡,或极度疲倦想睡觉吗?2.什么原因?调查结果为:76%的学生都有过课堂打瞌睡或想睡觉的情况,比较集中的原因有:“头天晚上作业太多,睡得很晚”“身体不舒服”“听不懂”“老师讲得太枯燥”“刚上了体育课,太累”……还有个别学生写的是“熬夜看小说”(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子游戏之类,否则熬夜打游戏可能也会是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原因之一)。因为是无记名调查,所以我感觉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
原因找到了,就分门别类地想办法解决。有的属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关于作业过多,我便找科任老师商量,统筹协调解决。有学生听不懂,我和老师们便多研究学生,让教学尽可能适合于“学情”。有的属于个别现象,比如身体原因,或课前运动过度,等等,都通过个别谈心或与家长配合解决。
当时在我的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大多说是我讲的内容他们“听不懂”,或者讲的太枯燥,他们“提不起劲”。我再进一步调查,让他们打瞌睡的语文课,主要是我讲说明文或语法修辞知识的课。说实话,这有点“打击”我。但没办法,有学生听不懂,或听起来枯燥乏味,这不能怪学生,只能从改进自己的教学入手。总之,渐渐地,我的课堂上睡觉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其实,最严重的时候,也没超过五个,但对我来说,已经是触目惊心了。
图片
所以,你说的“课堂上总有学生打瞌睡”,是个别学生呢,还是不止一个学生?是长期如此呢,还是偶尔为之?如果是不止一个学生经常性地打瞌睡,你可能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太难了,学生们听不懂,或是太枯燥了。即使是个别学生偶尔打瞌睡,你也要研究,他打瞌睡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不管哪种情况打瞌睡,我都不主张批评甚至惩罚学生。原因很简单,困倦是一种生理现象,虽然坚强的毅力可以抑制或者说战胜这种生理现象,但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其实,哪个学生不知道上课不该睡觉?他们最后还是趴在了桌子上,实在是不由自主啊!你不妨想想,当你听某些冗长而枯燥的报告时,是不是也昏昏欲睡?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这样一想,我们对学生就会多一些理解和体谅,而不是简单地呵斥和罚站。这种理解和体谅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味,甚至感动,因而尽可能地控制自己,认真听课。
八十年代我教过一个学生,叫宋映容。三十年后,已经是高中英语教师的她来看我。聊天中,她说到“李老师当时很理解关心我们”时,说了一件我完全忘记了的事:“有一次上课,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我特别困倦,直想睡觉,情不自禁就开始打瞌睡。可想到李老师在上课,我便强打精神,使劲睁开眼睛,这时候李老师来到我的身边,轻轻对我说,你趴在桌上睡一会儿吧!睡一会儿反而就有精神了。当时我无比感动,精神一振,所有睡意都没有了。”
说实话,当时我听了也很感动,感动于连我都忘记了的细节,学生还记着。而这份教育的理解和温馨,应该体现于我们与学生课内课外相处的每时每刻——而不仅仅是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时候。
我今天说的,对你有启发吗?
来源 | 镇西茶馆
编辑 | 姜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