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实录】第22期:圆明园历史演变、造园艺术与遗址保护|贾珺

图片
圆明园历史演变、造园艺术与遗址保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贾珺
一般学界公认,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是当时康熙第四子胤禛(即之后的雍正帝)的赐园。胤禛继位后就将圆明园扩建为新的大型皇家离宫御苑,在此园居理政。之后,乾隆在位期间继续住在园中,并对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改建,在周边增加了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和春熙院四座附园,随后的嘉道咸三位皇帝只进行了局部的增建、改建和修整。圆明园在被毁前的150年时间中,由这五朝皇帝持续建设形成,最核心的功能是园居理政,而其中进行的活动非常丰富,空间形式也极其丰富。
图片
图/雍正乾隆父子行乐图。图中描绘了雍正手持如意,旁边是身穿黄袍的幼年弘历,隐含皇位继承权传递的寓意。
圆明园整体布局长期保持“一正二副”圆明三园,平地上约有一半为水面,而其主要水源从地势最高的西北角引进,象征着水从昆仑山发源,往南流遍全园,形成和中国整体风水形式相吻合的格局。
比起一首完整的诗,圆明园更像是一部诗集,以集群式的展现和丰富的形态取胜。下面我们就通过乾隆九年两位宫廷画家合作完成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来领略圆明园最鼎盛时期的绚丽面貌。
图片
图/圆明三园平面图
朝寝殿宇
园中的朝寝空间相当于紫禁城的缩影,是举行仪式、处理政务的必要设施。“正大光明”是举行仪典的大殿,建筑相对规整,等级较高但不及紫禁城太和殿,其中做了很多变通处理,比如屋顶不用琉璃瓦而用灰瓦,开间略小,两侧廊不对称,如此一来既保持了端庄的气质,又表现出自由灵活的园林化趣味。而相较于使用频率很低的正大光明殿,更常用的核心建筑则是西边的“勤政亲贤”——勤政殿,因为它靠近外墙,便于与外界传递信息,所以成了皇帝的办公区。在后湖中的 “九岛环列”象征了“禹贡”九洲,概括了世界大势,其中最核心的建筑群“九洲清晏”是皇帝的寝宫区。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正大光明
图片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勤政亲贤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九洲清晏
园内也有临时搭建的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建筑,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山高水长”的蒙古包(帐殿)。画中的河和楼之间有一大片空地,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会搭建蒙古包,中央放皇帝用的大帐,两边八字排列若干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领袖的小蒙古包。这种平面格局源自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前面的十王亭,甚至可追溯至努尔哈赤时代八旗王公搭军营帐篷议政的布置方式。帐篷前会举行骑马、射箭、走钢丝等富有草原风味的表演。此类建筑强调满清的游牧民族血缘,希望通过这种建筑方式拉近彼此的亲缘。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山高水长
图片
图片
图/圆明园山高水长帐殿分布图与盛京故宫大政殿、十王亭平面
书院书楼
圆明园内有许多顶级的皇家图书和珍贵字画,因此书院书楼建筑也较为普遍,有“茹古涵今”、碧桐书院、四宜书屋等。其中最著名的藏书楼是收藏了四库全书的文源阁,造型模仿宁波天一阁,六开间,取义《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茹古涵今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碧桐书院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汇芳书院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四宜书屋
寺庙祠坛
园内数量庞大的宗教祭祀类建筑不仅囊括了儒释道三教,还有很多民间崇拜中的神灵。儒家系统中的“鸿慈永祜”(安佑宫)是规格最高的建筑,采用红墙和黄色琉璃瓦,并比照太庙和景山寿皇殿悬挂了列位皇帝画像。至于道教系统的部分,则供奉了玉皇大帝、吕洞宾等道教神仙。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鸿慈永祜(安佑宫)
而民间崇拜中就包含了特别受欢迎的广育宫,供奉了保佑求子的碧霞元君。比较有意思的还有刘猛将军庙,因为雍正二年,北京的蝗灾非常严重,所以就在园内建了这座庙用来克蝗虫。土地庙的建设则是因为当时咸丰皇帝身体欠佳,在之后翻修的时候,皇帝甚至还专门给土地公土地婆赐了官服。另外,园内的龙王庙数量高达八个,可能跟这里水系复杂、希望祈祷国家风调雨顺有关。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园中的这些庙宇都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和民间的一些崇拜心理其实非常相似。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夹镜鸣琴,其中广育宫用于供奉碧霞元君
图片
图/刘猛将军庙与掌管文运的魁星楼
图片
图/杏花春馆土地祠
图片
图/园内的龙王庙
仙境琼楼
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著名仙境——昆仑山、蓬莱仙岛、广寒宫,园中的“蓬岛瑶台”就包括了其中的前两者。园中例如 “方壶胜境”等大量再现仙境的景区使用了彩色琉璃瓦和楼阁建筑,造价不菲。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蓬岛瑶台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方壶胜境
“别有洞天”据说是雍正皇帝的秘密炼丹处。这一点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该处位置偏僻,平时少有人住,却一年四季大量用炭,而且有很多矿物被运到这里,且这个地方由太医院和道士负责主管,因此就有了这种推测。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别有洞天
田园村舍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而圆明园中包含的大量农业相关景观也表达了皇帝的重农思想,例如具有符号象征意味的田字形建筑,以及麦田、稻田、菜圃这些“皇家试验田”。《日下旧闻考》中就提到“圆明园启自世宗,实为勤政敕几,劭农观稼之所”,皇帝可以在园内亲自感受到今年北京地区的雨水是否充足,庄稼长势如何。
图片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澹泊宁静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多稼如云
市井店铺
西方传教士有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皇帝拥有至尊的地位,但是生活环境封闭,所以只能在园林里建商店来体会一下凡人的乐趣。圆明园内就有两条城市特色的商业店铺买卖街,模仿北京前门大街进行布置,基本囊括了老北京常见的商业店铺,例如戏楼、钱庄、当铺、荤菜馆、蔬菜馆,甚至卖花圈的店。但是这一繁华的买卖景象每年只在元宵节前后开放几天,并且街上的伙计都由太监装扮。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买卖街
图片
图片
图/圆明园内的买卖街(左)和清代《京师生春意图》中的北京前门大街(右)相似
图片
图/颐和园后溪河买卖街复建景象
写仿江南
值得一提的是,圆明园里有大量以西湖等同时代江南名园风景为模仿对象的景区,比如独立的园中园模仿狮子林等江南名园,还有如园模仿江陵瞻园、小有天园模仿杭州汪氏园、安澜园模仿浙江海宁的陈家花园,等等。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平湖秋月
图片
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曲院风荷
图片
图片
图/(左)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中)《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三潭印月,(右)圆明园三潭印月遗址
图片
图片
图/长春园狮子林平面图(上)与苏州狮子林平面图(下)
西洋水法
圆明园的西洋楼非常著名,但这里要提几个关于西洋楼的常见误区。第一,很多人误以为圆明园都是以西洋风格为主的景区,但实际上西洋楼在圆明园整体占地面积中只有2%。第二,西洋楼的诞生主要不是为了建楼,而是为了建喷泉(水法)。乾隆皇帝认为西洋的喷泉比较新奇,决定在长春园北边空地建喷泉,而建筑则作为陪衬的配角出现。
第三个误区,大家常说西洋楼是“东方凡尔赛”,误以为它模仿了法国凡尔赛宫,但其实西洋楼整体风格属于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因为总设计师郎世宁是意大利人。意大利多山,园林常用台地做法;法国则以平原为主,园林大多采用平面铺开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水法楼的谐奇趣和海晏堂西的喷泉都有背屏,是典型的意大利喷泉样式。
图片
图/谐奇趣南立面
图片
图/海晏堂西
图片
图/意大利台地园背屏式喷泉
遗址保护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在此之后又遭受木劫、石劫和土劫,园内残存的建筑木料、石料、太湖石、土壤被挖走,变成了一个荒芜的村庄。圆明园的研究和遗址保护早在民国时期就得到营造学社的关注。他们有意识地测绘遗址并收集遗产文物。但是,时局动乱,保护只是学者的倡议,无法得到落实。
图片
图/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
关于圆明园保护最热门的话题是应该保护遗址本身还是进行重建。“重建派”认为现在的遗址状况无法让人体会到圆明园真正的美好,中国已经重新强大起来,应该通过重建一雪前耻。“反重建派”认为国际上的相关宪章和我国文物法规中的保护原则都不鼓励重建行为。作为国耻纪念地,废墟本身也是一种记录了重要历史进程的文物形态。尽管圆明园有图纸留存,但绝大部分的信息我们并无法掌握,可供复建的依据只有30-40%,即便建成也是一个现代仿品。目前比较权威的是2000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其中允许有10%的复建比例。
图片
图/重建正觉寺三圣殿
今天,圆明园的保护有所进展,若干景区已经有了保护展示,但目前仍存在争议。园林类遗址在景观方面有更高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战,有待进一步论证。对于已消失的遗产,数字化虚拟复原的意义可能更大。郭黛姮老师的团队在这方面深耕十几年,对圆明园进行了全方位数字化,能够局部精确到完整表现室内层次,展现多视角场景。虚拟复原能呈现不同时期的面貌,带来更好的观感,也有机会用在纪录片和电子游戏中,让遗产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宣传。
图片
图/计算机虚拟复原方壶胜境
图片
图/数字圆明园特展
圆明园是观察清代历史和宫廷生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窗口,特别值得我们在今天不断研究和回顾。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Q
请您从园居角度讲一讲您觉得有趣的东西。
生活的细节反映出清朝皇帝个人独特的审美和喜好。比如清朝皇帝很勤政,大部分起居路线都有档案记录,画出流线后会发现路线非常丰富。我们研究建筑史会把原本只是看到和听到的抽象的东西落到具体的空间点上,更能够联想起当年那些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在那里活动,这也是我们作为专业工作者很大的幸福,可以比一般的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实实在在的背景。
A
Q
圆明园能不能反映出雍正和乾隆皇帝造园喜好的差异?
康雍乾三个皇帝的欣赏品位有很大差异,各有特色。康熙的特点是朴素、通透、简洁。雍正皇帝比较精雅,文人气重,他命名四十景的方式非常像王维的辋川别业,不复杂但有趣味。乾隆皇帝喜欢繁琐富丽的东西,圆明园经乾隆改造后密度越来越大,难免有堆砌的成分,可以想见在雍正时期感觉会更疏朗。
A
Q
请您讲讲皇家园林的舟游体系?
舟游其实是中国园林极其重要的游览方式,例如,“武陵春色”景区的前导空间必须通过坐船的方式才能够完成。船在圆明园中必不可少,其本身是一种流动的水上建筑物,也是人类景观的组成部分。水路上不光有水道,还有拱桥和平桥,而很多重要景观的最佳观赏角度不在陆地而是在视点偏低的船上,前面有水面的倒影配搭。所以其实古代造园系统有很多东西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完善。
图片
图/乾隆帝在圆明园福海泛舟。圆明园水系丰富,因而清朝皇帝在游玩时大多坐船,且大量景观设置的最佳观赏视角也在河道或湖中央。
A
Q
请问在直接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复原过程中如何对间接参考资料进行甄别选取?
实物和图像文字等直接资料是最主要的依据,但我们能够得到的材料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拥有坚实的依据,大部分仍需要进行合理的推测,那么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就会带入其中。任何一种复原都无法保证很高的准确性,但只要能讲出道理来,就比凭空做的要好。努力寻找相关所有的信息,做比较合理的判断,尽管可能无法得到公认,但至少给出了一种可能性,这就是一种进步。
A
感谢贾珺教授本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想了解更多与圆明园及其他文化遗产相关的信息,可关注贾珺教授的《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北京私家园林志》《中国皇家园林》等专著以及“十一贝子”微信公众号。
图片
清源讲堂
“清源讲堂”是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联合创办的开放式名家讲座与学术分享平台。讲堂邀请遗产保护、规划、建筑设计、考古、历史、美术等多领域的专家,剖析理论经典,探讨学术热点,分享实践成果,并定期将讲座内容通过清源微信公众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