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见|西安人的摩托车

对西安摩托车的“繁荣昌盛”早有耳闻——十三朝古都长安,无处不有摩托车。城南雍容恢弘的永宁门,曾经是见证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第一门,而今,每每在华灯初上的夜晚,这里都会成为无数骑士们的打卡圣地。
青天白日,西安是省会城市,华灯初上,西安成为盛唐长安。
图片
雕梁画栋的城楼、高墙青砖的城门和现代化工业的摩托车构成一幅极具穿越视觉的画面。我仿佛感到盛唐之盛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逶迤千年而来,在如今的西安这块土地上再次蔚然成风。
图片
图片
我喜欢摩托车的朋友老杨,站在永宁门旁边的人行道上,看着川流不息车流中时不时有摩托车驶过,感慨连连,说,西安真是个有文化有灵魂的城市。
我一个朋友知道我到了西安,请我吃饭,地点是在永宁门斜对面一个空中餐厅,说是那可以居高看永宁门之美。
图片
我带着老杨一起过去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杨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神韵与气度自大唐以来从未黯淡,“一个连摩托车都容不下的城市是狭隘的”。
餐厅位置极佳,不光永年门一览无余,旁边的书院街亦尽收眼底,关中书院四个大字依稀看得见。白天时候我曾走过书院街,藏龙卧虎,信手作画的大叔功力相当了得,所以,我对书院街的牌楼记忆深刻。
图片
汽车、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和着餐饮的音乐进入耳朵,一向讨厌这种无序的嘈杂声的我,竟破天荒地不觉得烦躁,取而代之的是,对这种自然淳朴的烟火气的向往——说喜极而泣似乎有些矫情。
不是吗?能自由自在骑行摩托车的大城市,寥寥无几;习惯于在灰色地带躲躲闪闪骑行摩托车的人,怎么不对西安的优雅骑行滋生向往。大部分小城市倒是可以自由骑行,但比较不堪的交通环境以及城市底蕴的相对欠缺,总不免让骑摩托车被划归到“另类”范畴之中。
总之,像西安一样的大城市,没几个可以骑摩托车的,而能自由骑摩托车的城市,又没有可以与西安媲美的。
图片
在西安的两天多的时间,我打了5次出租车。我之所以不用网约车,我是想通过出租车司机来侧面了解下他们对摩托车的看法。毕竟,没有人比出租车司机在路上的时间多。这几个司机中,只有一个稍对摩托车有微词,说是有的骑得太快,而其他四个都骑摩托车没什么看法,“和开车一样吧”。
西安从2018年解禁摩托车,摩托车如雨后春笋。随着摩托车保有量的增加,网上也有不少声音抱怨,甚至是建议再次禁摩,说是西安的摩托车太多了——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图片
图片
援引陕西当地某媒体报道,西安交通的拥堵程度大有改观,通行顺畅多了,现在已经从曾经位列全国拥堵城市第二名降至十五名——进步相当明显。有观点指出,摩托车对缓解西安市交通拥堵功不可没。
我们并非官方,对此观点不置可否,但从我两天“街溜子”式的晃荡中,深切感受到,摩托车已经深深融入到西安人的生活里,摩托车已经成为他们心里自然而然的交通工具和生活工具。
图片
目前,大部分城市中的人对摩托的认知是不够不客观的——要么觉得是有钱人的大玩具,要么就认为是黑暗中鬼火少年的灵魂伴侣。而这样认知的表现,往往就是遇到摩托车时,不是“哇塞”的羡慕就是内心默默的一句“哼”。态度泾渭分明。
尽管泾水和渭水都在陕西境内,泾渭分明的成语也源于此。但西安人对摩托车的认知恰恰不泾渭分明,而是和而不同的,或者说极其包容的,这就像浑浊的泾河与清澈的渭河汇合,最终奔向的是那滚滚东流的黄河。
到西安的第一天,我能明确地感受到西安人对摩托车的热情,这种热情不做作,而是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迅速注入到人们血液中的一种精神。
杜卡迪不再是北上广高级公寓地下车库里的存货,而是置于街头的打工人的交通工具;墨绿色的标致姜戈和奶白色的Vaspe也不是艺术街区咖啡店门口的“装饰”,而是成为承载某个小哥哥、小姐姐上下班通勤的“会移动的玩具”。
穿梭在车流中的的贝纳利幼狮情侣,享受风和自由的同时,也诠释着别样的爱情;丰腴的黑色四缸川崎Z900RS,距离路边的垃圾桶那么近,我都想亲手给他挪挪车,真怕有人扔半杯的奶茶溅在车身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骑本田190的小伙子和后边光阳赛艇的大叔安安静静地等待着红灯红变绿,小伙子全神贯注盯着前方,随时准备捏离合挂挡加油门的一套标准操作,而赛艇大叔则利用等灯的时间看看支架上的手机,拧油门就可以轻松起步的便利性让他多了一份优雅从容。
图片
骑士的最终归宿是踏板的箴言,在这张照片中汩汩流淌出来。
对西安人来说,摩托车是灵魂的点缀,是承载打工人“肉体”的交通工具,也是一部分人的工作与事业。
西西安摩托车城在幸福路上,远远看上去有点破旧,但走进去却又会被它的不错的人气和接地气的经营方式所深深吸引。是的,这里边像极了菜市场。
当习惯了整整齐齐的超市、面无表情不断说说重复话术的促销内容以及收银员的面无表情,菜市场的真实与热情会立刻唤醒你久违的亲切感。
我认识的崔老师有一个癖好,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特意早起去逛一逛菜市场。他说,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灵魂的所在地。
西安摩托车市场,诸如合资车本田、铃木等知名品牌的店铺,也有诸如国产佼佼者无极、赛科龙以及凯越等一线品牌的门面,但与此同时,不知名的二线品牌乃至眼花缭乱的“地平线”也能在遍地开花。
图片
图片
走过一些非主流品牌的店面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有人“搭讪”,要不要进店看看摩托车,他们操着浓重的西安口音,“看一看么”、“这车卖的好滴很”……摩枭店的销售顾问看我是外地人,随后憨憨地向我推荐500MG,说比较适合我,而且还问我要不要试驾。
经过华鹰摩托车,我以为是西安代理“雅马哈”的商贸公司,雅马哈的R6赫然停在那里,但走进去一看,原来是“山寨货”,拉花和logo都山寨得惟妙惟肖。老板给我说,这是华鹰摩托,质量有保证。后来我查询才知道,这是一家位于浙江台州的摩托车公司。
图片
图片
摩托城比较老旧,一些大贸品牌是“敬而远之”的,但这里又是西安摩托车最具活力与人气的宝地,大贸品牌也无法忽视它存在的意义与象征性。距离摩托车城300米的咸宁路上,就有一个哈雷戴维森的门店。
逛完摩托城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从幸福南路走到咸宁东路打车,去东木头市吃西安Top3的凉皮肉夹馍。坐在出租车上,在一丝丝感动的同时亦有些许的伤感。
感动于西安,这个蜚声世界的、人口超过千万的古都竟是第一个“摩托车自由”的省会城市,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最大自由度地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更可以自由滴行驶在用安远门-钟楼-永宁门这样的中轴线的路上——这是何等的幸运与幸福。厚重城墙下,停着的摩托车啊,你让多少城市汗颜?
图片
图片
而伤感更多是,有多少历史、文化、经济以及人口远远不及西安的城市,以“禁摩令”来“捍卫”交通秩序宁静的想法背后是对无数人摩托梦想的漠视与扼杀。(不完全统计,全国禁摩/限摩的城市超过了180个)
我到西安的次数并不多,不过五次,但我却觉得无比亲切,甚至有种这里曾是自己故乡的感觉。而这可能我比较喜欢(陕北)路遥和(关中)陈忠实的文学作品有关吧。不是不喜欢贾平凹,而是觉得他出生在秦岭南麓的商洛,是陕南,实际上属于南方,陕南更多是钟灵毓秀,而少了些陕北的粗犷与关中的豪放。
我是北方人,可能对陕北与关中的文化更能产生共鸣。当然,抛开文化与地理差异,陕南是镌刻在我心里的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2016年我曾经开车从西安出发到陕南——第一次走亚洲陆上最长隧道18公里的终南山隧道,第一次看到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磅礴与秀美。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出生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超过后天的教育的。一个城市也是这样。西安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市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尤其盛唐时期,西安是名符其实的国家化大都市,包容性极强,贸易交流与文化交流异常活跃。
图片
图片
随处可见的波斯商人与日本遣唐的阿倍仲麻吕因“慕中国之风”而改名晁衡长居长安,成为盛世长安“包容”与“国际化”最生动的诠释。这种风格,也是镌刻在如今的西安的骨子的东西。
“禁XX”这个词儿本身是带着某种强权或者特权的命令,稍显野蛮的。当然,“禁”得是否文明,需要看“禁”的是什么,禁止吸烟、禁止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这是非常文明的,吸烟、随地吐痰大小便都是坏事物。
但很多城市“禁摩”,这无形中就把摩托和吸烟、随地吐痰大小便等坏事物画上了等号。从这个角度上说,西安“解禁”摩托车是无比正确、大义且勇敢的。
图片
西安没把摩托车当做坏事物,这是正确。西安此前也曾“禁摩”过,但至少最终而且先于省会城市回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是大义。
为什么是勇敢呢?有些城市忌惮于“别的省会大城市不解禁我们解禁不好吧”的毫无主见中,像极了幼稚的孩子。是啊,谁让西安曾经有中国无出其右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底蕴呢?!
事实上,我并不是借摩托车小题大做,或者以一己之私情来极力褒扬西安并映射禁摩城市;我是觉得在小汽车、公交车、摩托车以及自行车和路人“共一路”的交通场景很温馨,很美好,这才是真实的、自然的城市中黎民百姓的生活日常。
图片
自然而然的生活,最能激发爱意。在西安的这几天,我看到很多情侣骑摩托车出行,女孩子在后面自然而然地拥抱着男朋友,那画面就是流动着的爱情。我也看到不少两个男人骑摩托车,乘坐者更多是用手搭在骑士的肩上,但身体也是紧紧贴在一起的。这种友谊多难得啊。
试想,如果开车,不管是情侣,还是同性朋友,一个开始一个坐副驾驶,受制于副仪表板的分割,无形中赋予两个人各自独立的空间,情感度肯定是降低了。骑摩托车的情侣每天都在拥抱中开始美好的一天,开车的情侣则是在分别与独立中开始一天。
图片
图片
不完全统计,西安连续9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幸福的城市几近相同的,不幸福的城市则各有原因。
我的朋友老杨喜欢摩托车、二手汽车、瑜伽,也喜欢音乐。来到西安这个摩托车的城市天堂,他很兴奋。在穿过永宁门时,他说,西安人杰地灵,有摇滚三杰,张楚、郑钧和许巍。我说,这三个人我都喜欢。
图片
6月24日晚上,我和老杨,还有我朋友吃完饭后,一起去唱歌了,高兴。
老杨喝酒后喜欢唱歌,《追梦人》唱得撕心裂肺,但很动情。我朋友唱了一首《飘雪》,老杨啧啧称赞。我唱了周华健的《最真的梦》,老杨有些惊讶,并说很陶醉,我不知道真假。凌晨一点多,我们各回各家。
6月25日,8点11分,我起床看手机,发现老杨在我们的一个小群里说,没听见闹钟,误了早班机,正“心急火燎赶往火车站”。朋友伤花问他为什么没能按时起床,老杨说,“都怪昨晚老李的歌 直击灵魂”、“你不懂”。其实,我们都知道是他忘记设置闹钟了。
10点05分从酒店走向永宁门地铁站,坐2号线到北客站,我是11点35的高铁。
图片
到过五次西安,这是最最难忘的一次,见到了我所爱的、见到了我喜欢的、看望了老友、偶遇了朋友老杨、吃了澄城水盆羊肉、吃了秦豫的凉皮和肉夹馍、喝了冰峰、排队46桌吃了马乐烤肉、感受了西安太阳的晒、也领略了霏霏小雨中的古都的别样气质……
西安的全拼是xi’an,xi’an西安也是xian先的意思,我认为。
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