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美国军舰击落伊朗客机,致290人遇难,舰长受嘉奖事件始末

1988年7月3日上午,伊朗航空公司655次客机从阿巴斯港起飞,他们的目的地,是阿联酋的迪拜。
这是一辆空客300大型客机,加上机组人员,机上一共有290人。
他们中间,有66位是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
这一天天气不错,机舱外晴空万里,看起来会是一次愉快的飞行。
没有人知道,这将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次旅程了。
就在4个小时之前,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舰长威尔.罗杰斯,接到了一个最终让655次航班机毁人亡的命令。
图片
1988年的海湾地区,正处于两伊战争的后期,局势依然十分紧张。不但两伊之间时常枪来炮往,美国与伊朗之间也不时擦枪走火。
美国和伊朗之间,相隔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呢?
因为海湾地区,是世界主要的产油区,伊朗和伊拉克干仗,严重地影响了石油运输。
所以从1987年7月,美国的军舰就开到了海湾,搞武装护航,之后多次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88年4月。
当时美军的一艘护卫舰,不小心触碰到伊朗人布的下雷,造成了19名官兵受伤。
山姆大叔哪里咽得下这口气,立即摧毁了伊朗的两座采油平台、击沉击伤伊朗军舰6艘,作为报复。
因此,直到3个月后的这一天,双方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的对立状态。
图片
1988年7月3日,上午6点33分,正在霍尔木兹海峡巡航的文森斯号巡洋舰,接到了一个报告。
这个报告来自正在海峡西面入口的美国海军蒙哥马利号,他们发现,有13艘伊朗革命卫队炮舰离开了海岛基地,其中几艘正围着利比里亚油轮“斯托瓦尔”号转。
接到报告后,“文森斯”号巡洋舰舰长罗杰斯立即下令全舰进入作战状态,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蒙哥马利号靠拢。
图片
文森斯号还在路上,中东联合特遣队司令安东尼.莱斯少将的命令就来了,命令他们火速前去支援蒙哥马利号护卫舰。
原来,在巴林的美国舰队指挥部刚刚收到蒙哥马利号的报告,被伊朗炮舰包围的利比里亚油轮附近,发出了5到7声爆炸声,原因未明。
罗杰斯立即派出一架“海鹰”式直升机,先行出击。
20分钟后,“海鹰”飞到了伊朗炮舰上空,驾驶员马克.科利尔发现,伊朗炮舰正围着一艘德国货轮转,但并没有开火。
此时,文森斯号已进入阿曼海域,他们发现,有几艘伊朗炮舰也在这片海域,但却不见“海鹰”直升机的踪影。
阿曼海岸警备队很快也赶来了,驱逐美伊两家不速之客。
这一赶,就把文森斯号赶到了伊朗海域边缘。
图片
这让在美军巴林指挥部的水面战斗指挥官理查德.麦肯纳上校大吃一惊,因为“文森斯”号巡洋舰已经越过了自己的指定位置40海里,非常靠近伊朗海域。
一旦它进入伊朗领海,性质就变了。
他马上联系上罗杰斯,愤怒地责问他,为何会出现在伊朗海域附近。
罗杰斯告诉麦肯纳,文森斯号正在赶去支援“海鹰”式直升机,由于通讯联络出现了故障,自己并不知道直升机此时的位置,只能跟着伊朗炮舰,希望能借此找到“海鹰”。
比较诡异的是,就在罗杰斯与指挥部通话不久,号称联系不上的“海鹰”式直升机机长罗杰.赫夫就向他报告,自己受到攻击,正在逃避。
罗杰斯立即下令“文森斯”号巡洋舰加速前行,向伊朗海域挺进。
与此同时,他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
收到罗杰斯的报告后,指挥部立即给在东北200海里处、阿曼湾口的美国福雷斯特尔号航空母舰发出指令,命令他们增援文森斯号。
福雷斯特尔号航空母舰指挥官莱顿.史密斯马上派出两架F-14战斗机和两架A-7攻击机前去增援。
一场大战,似乎已经一触即发了。
图片
此时正好是10时45分时,也是在这个时候,655次客机,从阿巴斯港起飞了。
655次航班两周一次,往返于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间,而它的航线与文森斯号巡洋舰的航向,有一个交汇点。
655次航班一起飞,就被文森斯号巡洋舰的雷达监测到了。由于阿巴斯港机场是军民两用机场,从那里出发的,完全可能是一架战斗机,因此文森斯号马上进入了警戒状态。
负责观测雷达的安德森上士,在空中交通管制频率上,收到了对方表明自己是一架民用飞机信号。不过,他却对战友约翰.里奇说,这可能是伊朗的美制F-14战斗机。
安德森后来解释说,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自己在海湾民航班次时刻表上看漏了655次航班。
这并不是安德森的正式结论,此时他还正向655次客机发送警告。但他的话被他的上司佐契尔上尉听到,后者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情况。
图片
收到消息后,罗杰斯开始了紧张的思考,如果这架不知名的飞机是携带马弗里克导弹F-14,那么他们只有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做出反应。
在确认对方没有对文森斯号发出的警告做出回应之后,舰长罗杰斯伸手按下了发射“标准-2”型导弹的按钮,两枚“标准-2”型导弹相继距离向距离文森斯号约11海里外的目标射去。
30秒钟以后,第一枚导弹击中了飞机。
图片
文森斯号巡洋舰上的欢呼声刚刚响起,就有人发现不对了——这个“F-14“,有点太大了。
1个、2个、3个......很快,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被击落的目标,不可能是战斗机,全舰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
正在附近的“蒙哥马利”号护卫舰的水兵也都傻了眼,呆呆地看着不远处民航机级别的庞大机翼,慢慢的沉入海里。
舰长罗杰斯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意识“文森斯”号此时正处于伊朗海域,立即下令文森斯号驶离伊朗水域。
在他们的身后,655次客机中弹起火,沉入大海之中。
图片
消息传开之后,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在对方的海空领域击落民航客机,这是史上第一次。
因此,美国必须给国际社会一个合理的解释。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派他的副手乔治.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为美国辩解。
7月14日,老布什在联大发言称,文森斯号巡洋舰当时是在保护受伊朗攻击的一艘商船,击落客机属于战时事故。
换句话说,这种“事故”虽然遗憾,但无法避免,也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1988年8月2日,老布什在向共和党领导人发表讲时更加强硬,他表示:
“我绝不会为美国道歉,永远都不会!我不管美国干了什么,我不理会什么事件真相!”
图片
1989年,伊朗在国际法庭对美国提起了诉讼。
此后,两国打起了漫长的官司。
1990 年,当上了总统的老布什,下令授予罗杰斯美国功勋勋章,理由是他在服役中有杰出的表现。
这说明老布什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认为罗杰斯的行动是为了保护本国士兵,是迫不得已的正确决定。
1996年2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破财消灾”,答应支付6180万美元,作为对机上遇难的伊朗人的赔偿。
但他仍然拒绝为被击落的客机支付任何赔偿。
伊朗无可奈何,只好同意和解,撤销了1989年向美国提出的起诉。
而最终,对于无辜殒命的224名成人和66个儿童,美国仅仅表示了遗憾,而拒绝向伊朗道歉。
一晃30多年过去了,真相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孰是孰非,可能再难有定论了。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