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真想和100年前他们同吟诗唱戏求真理,充满精气神儿

图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主要讲述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历史时期,讲述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剧中讲述一百年前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
2021年获白玉兰三项大奖的《觉醒年代》的魅力不止故事创作本身。还有很多特殊的艺术表现。
他们以歌言志抒怀。
《觉醒年代》中,戏曲古乐不少,从京剧《挑滑车》到绍兴戏《汉津口》黄梅小调,从古琴《流水》到古诗吟唱《定风波》。
当戏曲进入电视剧,唱段如此自然。
《觉醒年代》的戏曲唱词为何让我们忍不住跟唱?
新文化运动主题的觉醒年代, 为什么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达,提升艺术张力还又有何深意?
图片
1 黄梅戏绍兴戏还有小锣书,唱出人物性格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中国,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剧中,陈独秀到北京为杂志筹款顺利,兴冲冲哼着小曲,回到住地。
在那里他看到了老相识蔡元培先生。
剧中陈独秀哼的曲,是黄梅戏。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么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
只见他欢快地登上楼梯,口中轻松欢快地哼唱着。
这出有名的黄梅戏讲的是一对青春男女自由交往,洋溢着青春反封建的趣味欢乐,让人听着如沐春风。
《打猪草》是安徽安庆黄梅戏的小戏,和陈独秀的出生背景吻合。这也是剧中的严谨之处。
用陈独秀的家乡戏表达他当时的心情,做自己想做的思想启蒙事业,初见社会影响,意气风发。
同时,这出黄梅戏还能反映陈独秀性格的一面,在原则问题上孤傲,但在生活中却热情洋溢。
一曲黄梅戏反映他的性格也表达他当时的心情和稍显宽松的思想环境。
图片
再看蔡元培,日常温厚有礼的蔡公居然在唱戏时也有特别可爱洒脱的一面。
且看他在剧中有次难得在家惬意唱的绍剧。
“战马不住连声吼,青龙偃月神鬼愁,某今奉命江上走,要与曹操动貔貅,人马扎在汉津口。”
《汉津口》是一出京剧传统剧目,蔡元培的唱段却来自绍剧。
这部剧目,讲述长坂坡战后,曹操追刘备,关羽提青龙偃月刀接应刘备。一路上战马吼,关羽气势不凡救刘备。
蔡元培唱这出戏和他当时的处境有何关联?
当时正是张勋倒台,复辟丑剧落幕之时。
蔡元培心中喜悦,关羽救刘备,好比蔡公再树新文化大旗,赶走曹操好比赶走复辟军阀。
从性格看,蔡元培在北大任校长,善于用人宽容大度,性格温和并不激烈。从陈独秀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到,他也曾意气风发,甚至和陈一起研究过炸弹。
他的性格中同样有一种刚烈洒脱之气,只是在其位谋其政,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思想启蒙改革北大上。平日里藏起了自己性格的这一面。
剧中,张勋复辟闹剧结束后,蔡元培难掩心中喜悦,通过唱《汉津口》抒发内心志向和情感。
再看这个唱段,并非来自京剧名段,反而来自绍兴剧唱段,也很符合蔡元培的绍兴人身份。
绍兴人外表温和宽厚,内心却执拗倔强。
图片
再来看看陈延年跟唱小锣书。
作为陈独秀的长子,在这部剧中并不是大主角,却不能隐藏他身上的光芒。
陈独秀在北京如火如荼办新青年,儿子陈延年在上海摆摊做杂志发行。
陈延年和弟弟从小吃苦耐劳,还曾去做过工人。和特立独行的父亲有不同。陈延年似乎有更务实接地气的性格。
剧中哥俩摆报摊时,常常会遇见一个唱小锣书的老人家。
这个老人家一边卖梨膏糖一边唱着小锣书。这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谐谑曲艺形式。
这种曲艺说唱自由,小锣板伴奏,用幽默说时事,很受民众喜爱。
上海的街道弄堂里,陈延年兄弟俩,忙碌之余也跟着学唱两句小锣书。这里正反映他们和老百姓走得近,接地气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他们在上海打拼多年,朴素生活的人生处境。
从陈独秀的安徽黄梅戏,到蔡元培的绍兴剧,再到陈延年的小锣书。每一个地方曲艺的表演都和人物性格,处境紧密结合。
根据了解,小锣书还是特地请来杭州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进行表演。
这种表达方式,让人很容易就投入其中,感同身受。让我们更多了解历史背景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可以看到剧中的良苦用心和精雕细琢。
2 吟古诗 看京剧,表现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人物命运
剧中的戏曲和唱词不仅塑造人物性格,更预示人物命运。
随着剧情发展,《觉醒年代》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有显现。
比如陈独秀的孤傲洒脱,超前的思想洞察力。李大钊温和坚定刚正,了不起的实践精神。
有人说性格即命运,这不无道理。
《觉醒年代》这部剧,直接反映人物性格,更通过一些特殊的戏中戏预示人物的命运。
1919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去北京新世界等地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为五四运动做一次总结性的行动。
剧中看到,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图片
李大钊在戏台看到京剧《挑滑车》的片段。
这出戏是京剧传统剧目,取材《说岳全传》。讲述岳飞与金兀术会战被围困在牛头山。高宠助战,大败金兀术。最后因为马匹力尽,高宠被滑车压死。
只见台上高宠奋战抗争,最后慢慢躺下来。戏到此处,气氛悲壮肃穆。
这仿佛预示着李大钊的命运一般。他同样无畏抗争,为国为民,相助好友。最后却壮烈牺牲。
这是一种戏中戏的手法,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有运用。往往暗合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也为整部剧渲染一种悲壮色彩。
再看陈独秀在散发市民宣言后,被关入监狱。他把监狱当做研究室。
他写出振聋发聩的《研究室与监狱》。他认为从研究室与监狱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和李大钊的刚正侠气有所不同。陈独秀的人物命运更多表现在他充满洞察的思想和强烈的文人气息。
图片
剧中的陈独秀在监狱中,吟诵一首苏东坡的定风波 ,荡气回肠让人难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定风波是是苏轼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写就,寻常处见奇景表达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追求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
正表现陈独秀人生中历经风雨,却总从风雨中看到旷达脱俗的襟怀。
一个落魄文人,在监狱中吟诵着这首苏轼词,让看管监狱的人也感到汗颜。
图片
图片
3 《觉醒年代》中的主题配乐堪称一绝
除了戏曲,从更多戏曲配乐感受艺术张力。其中包括金牌音乐制作人阿鲲的系列荡气回肠的作品。
从陈独秀雪中约见钱玄同,到蔡元培演讲还是觉醒年代的片头音乐。又或鲁迅,毛泽东出场时的音乐。都和剧情紧密贴合。
让人把不由不跟随剧情发展,人物经历喜怒哀乐。
鲁迅出场,是在街头人们讨要人血馒头的时候。此时的配乐氛围时大提琴声时而紧张如铁笼困兽,时而如久病在床的无力感。
毛润之出场,他一个人奔跑在长街上,看到百姓流离,穷人孩子在哭,有钱人在轿子里旁观。金鱼在鱼缸里看不到未来。配乐的氛围,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还有一幕难忘的场面和配乐。
图片
陈独秀意气风发约见钱玄同刘半农,在北京陶然亭,饮酒聊天约稿。
那雪亭中的音乐是古琴《流水》,那画面是雪中陶然亭,三个好友饮酒温暖的绍兴酒。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此情此景让人倾羡不已。
再听听这部作品中的男女声吟唱吧。
当陈独秀面对被关押在狱中的学生,说出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需要你们好好活着,继续为革命奋斗,不准他们白白牺牲时。
原本一心把牢底坐穿的学生,被唤醒了。一个个走出牢门。这时的配乐是什么?是一阵女声吟唱,那是美好悲凉的,仿佛在诉说着每个人心中的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电视剧的结尾处,和悲伤女声吟唱相反,是一阵低沉的男声吟唱,仿佛河边的纤夫喊号子,又仿佛受尽人间疾苦即将爆发的中国人的怒吼。
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运用听觉视觉等通感艺术引发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深深被他所吸引,忍不住跟着哼唱。
图片
写在后面 新文化运动故事为何要用旧传统艺术表达
这些戏曲片段选用恰当贴切,非常适合剧中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用经典戏曲唱词表现人物性格命运,有深广的时代含义。经典戏曲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有强烈的历史人生况味。
这种艺术表达,正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并不是要和传统文化割裂,而是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落后腐朽的东西与抵制。
又如守旧派主力辜鸿铭在台上演讲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温良是有力量的。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不要丢弃还要发扬下去。
如此剧中用经典戏曲去反映新文化主力的性格和命运也很自然。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人身上还有很多传统中国文人的性格特征,比如士大夫的风骨气节。还有他们言行礼仪等。
看觉醒年代这部剧,常常会追问自己,比如10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能身体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今日的我们是否还能从中国的戏曲,文化经典等,找回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今日话题:
你也同样喜欢觉醒年代中的戏曲配乐么,说出你最爱的片段和理由吧。
@怡姐话电影,那人那城,故事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