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叫“江苏画派”?宋玉麟回望“新金陵画派”艺术探索之路

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名家艺术家沙龙”,今日迎来第四期嘉宾,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宋玉麟跟观众讲授《新金陵画派与宋文治》,也吸引了来自不少专业创作人员前来聆听和交流。
图片
作为新金陵画派的重要成员及代表画家,宋文治(1919-1999)一生致力于传统山水画的革新,留下了丰硕艺术成果。今日在省美术馆,宋文治先生之子、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宋玉麟带领大家回望新金陵画派不平凡的艺术探索之路,从理论到艺术实践,回顾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与精神风貌。许多在珍贵的老照片也在讲座中与观众分享。
图片
宋玉麟回顾了江苏省国画院筹建集及成立的过程。在江苏建立国画院筹委会之前,北京、上海先后建立画院,并开始了中国画推陈出新的探索,无意中造成了竞赛的局面。同时,作为国画家的群体,必须用新作品证明中国画是能够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只有这样,中国画才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前景。在他看来,江苏美术界在上世纪50年代呈现的面貌是非常和谐,这也是后来腾飞的重要原因。
图片
1960年3月16日,省国画院在南京正式成立,成为当时的文化盛事。国画创作要反映时代精神,1960年9月-12月,在傅抱石先生的带领下,以省国画院画家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创了二万三千里写生壮举,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说走就走,所到之处什么都新鲜,在随身带的箱子,在床板上就画下心得感受,创作了不少感人之作。宋玉麟梳理了此次写生画家们的重要收获和蜕变,这在20世纪美术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金陵画派”就发端于此。
图片
傅抱石 井冈山
宋玉麟提到,以傅抱石为首的画派,究意是命名为“新金陵画派”还是“江苏画派”?一段时间里众说纷纭,直到2002年,评论家以文化含量为依据,认定“新金陵画派”。1961年5月江苏“山河新貌”画展虽然影响巨大,但当时还没有人提出“画派”的说法,到了1961年10月,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走北京展出,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等6人的作品同样引起重视。在首都美术界座谈会上,开始有人从两地风格比较的角度来谈论。尤其是郁风,明确指出“以西安和江苏相比,已经逐渐形成显然不同的地方风格”,而且谈到“然后在这一流派中再有个人风格”,这是最早提出含有“长安画派”和“新金陵画派”意味的见解。
图片
钱松喦 红岩
这些知识点也成为业界公认——“新金陵画派”的发祥地是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是“新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该画派以山水画为主;“新金陵画派”诞生是与1960年9月“江苏国画工作团”为期三个月的“两万三千里生”,和次年5月在北京帅府园中国美协美术展览馆举办的《山河新貌——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有着重要关联。
图片
亚明 争分夺秒
其成员首先是当年参加了“河万三千里写生”的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形甫、丁士青、张晋八位画家。另外,张文俊先生由于当时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参加“两万三千里写生”,但他在国画院建院后曾大量参与画院的创作活动,也是山水画成就比较突出的一员,美术界一直视他力“新金陵画派”的成员之一。
图片
宋文治 凤凰山铁矿工地
图片
魏紫熙 太行奇峰图
“新金陵画派”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中国画流派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金陵画派”主帅傅抱石所倡导的“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等艺术主张至今仍在传承继续,他们的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宝贵的传统资源,亦已成为激励当代中国国创作的一面旗旗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