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老将廉颇:82岁还能吃22斤食物,赵王却没重用他

前245年,82岁老将廉颇吃下12斤米饭,10斤肉,然后身披铠甲跨上战马,在练兵场上纵横驰骋,不减当年之勇。《史记》记载:“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古代计量单位,一斗米约等于1.25斤。廉颇能吃下十斗米,也就是12.5斤,还能吃下10斤肉,并身披铠甲上马,确实不简单。要知道,此时廉颇(前327年—前243年)已经82岁,在战国属于超高龄人群,能吃22.5斤食物,的确厉害。可惜,赵王还是不打算重用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定他晚年的凄惨。
图片
廉颇,赵国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等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成为后人赞颂对象,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从战斗成绩上看,廉颇足够优秀,也曾击败强大的秦军、魏军、齐军、燕军,是赵国军事顶梁柱。但是,廉颇并不能算是战国超一流武将,与白起、王翦、李牧相比,他还是差很多。司马迁《史记》评价:“廉颇者,良将也”。廉颇是良将,并不是超级名将。
白起,大小战斗70余场,斩杀170万人,从未败绩。梁启超曾说,战国军队阵亡数量众多,白起就杀了一半。王翦,灭了赵国、楚国,是大兵团作战的专家。李牧更别说,长平之战后还能一战歼灭匈奴10万精兵;王翦攻打赵国,前期战斗都被李牧吊打,后靠反间计将其除掉。李牧一死,赵国注定灭亡。
战国“四大名将”,排行第一应该是李牧,第二是白起,第三是王翦,第四应该是廉颇。李牧为何能排第一,能成为超越白起之存在呢?很简单,国力孱弱之际,李牧可以训练出一支精锐劲旅,吊打强国;白起则处在秦国巅峰时期,所带的兵都是劲旅,而不是自己训练出来。不考虑国力加持,李牧可以排第一,白起屈居第二。
图片
论战斗成绩,攻破秦国函谷关的齐国名将匡章,以及连续攻破齐国70余座城池的乐毅,都比廉颇厉害。都知道,乐毅可以位列武庙“十哲”,同一时期的廉颇只能是“七十二将”,档次就低了一等。那么,廉颇为何可以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呢?
笔者认为,廉颇之所以能位列“四大名将”,主要原因三点。首先,得益于“负荆请罪”故事,廉颇人品不错,这块就占了很大分值。其次,有著名“战神”赵括的衬托。长平之战,赵括指挥失误,40万大军被白起坑杀。如此,大伙都怀念廉颇,认为若廉颇没被替换,秦国搞不定赵国,实则不然。都知道,与廉颇对战的秦国将领是王龁,而不是白起。结果呢?廉颇连战连败,困守长平不出,赵军粮食补给出现问题。
就算打持久战、消耗战,赵国也熬不过秦国。原因很简单,秦国、赵国都是长途远征,得益于商鞅变法,秦国国力碾压赵国。赵王也并不傻,若是持久战能熬死秦军,他自然不会换下廉颇,改派赵括出战。结果都知道,赵括直接与秦军展开对决,虽说惨败,却也杀伤秦军二十余万。但是,赵国毕竟战败,后世不免怀念廉颇,这情有可原。最后,廉颇个人的悲剧命运,客死异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后世传颂。
图片
单纯论战绩,尤其是与强大对手过招的战绩,廉颇在战国“四大名将”中排行末尾,但其战斗精神排在第一。82岁,垂垂老矣,廉颇还能想着建功立业,为赵国效力,着实令人敬佩。仅凭这一点,笔者认为廉颇可以列入“四大名将”,以及之后的武庙“七十二将”,廉颇代表着一种战斗精神。
参考书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