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间有7任县委书记先后壮烈牺牲——小小印章,镌刻磐石初心

6月28日,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珍藏于如皋市档案馆的“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进行文物认定。专家组鉴定后认为,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一枚中共县级党组织印章,见证着5年间7任如皋县委书记先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壮烈牺牲的史实,它是血雨腥风年代,江苏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不怕牺牲、组织群众、不屈抗争的历史见证。据此,专家组将这枚印章认定为一级文物。
下水道里,发现印章、刺刀、脚镣、子弹和绣花鞋
1965年初秋,如皋县民政科翻新旧房,工人们清理下水道时发现一个砖砌的圆拱,里面有一口铁锅,锅盖上放着一双绣花鞋,锅里面有一把刺刀、一副脚镣、100多发子弹,还有一枚石质印章。
这枚印章由青田石制成,印面约4厘米见方,镌刻着小篆阳文“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印章厚度只有2厘米,很适合随身携带。
1965年被拆除的那些房屋,解放前被用作国民党的看守所,有很多共产党人在此受折磨、遭摧残,甚至献出了生命。与印章同时出土了脚镣,不由让人联想印章与被监禁的某位共产党“重犯”相关,但是刺刀、子弹又不应该被受关押者得到,它们又为何会与女人的绣花鞋一起被埋藏?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员人数从近5.8万人锐减至1万人左右。那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半年左右三次遭到严重破坏,两任省委书记陈延年、赵世炎先后牺牲。然而屠杀吓不倒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中,中共如皋县委于1927年7月在当地福成庵成立,是江苏最早成立的县级党委之一。这枚印章与那段历史有着怎样的关系?
年逾九旬的李实秋曾担任如皋市委党史办主任,上世纪80年代参与过对印章的调查。当时工作人员历经数月拜访了张爱萍、梁灵光、钟民、洪泽、王盈朝、陆植三、叶胥朝等革命战争年代在如皋战斗和工作过的老领导,据他们回忆,1928年“五一”农民暴动前,如皋县委没有制作和使用过县委印章,仅制作过一枚“如皋县苏维埃政府”钤记。自1933年之后,县委印章从未丢失过,据此推断出土印章的使用时间最多只有短短5年。
5年间,8任县委书记中有7位牺牲
“回溯党史,我们发现那是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5年。”如皋市档案馆馆长谢晓明告诉记者,其间8任县委书记中,除首任书记王盈朝外,其他7位均壮烈牺牲,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徐芳德,1928年5月参与领导了如皋、泰兴两县“五一”农民暴动,11月接任中共如皋县委书记。1929年1月,为整编如皋西乡和镇涛两地游击队,徐芳德深夜潜至江安六甲,不料被敌人包围,在突围时负伤被俘,1月27日英勇就义,年仅28岁
图片
吴亚苏,“五一”暴动失败后被任命为如皋县委书记,他当即拍下“遗照”重返如皋。1929年2月,汤仕伦接任县委书记后,吴亚苏受命协助。6月15日,他出席三县县委联席会议时被捕,8月3日英勇就义,年仅22岁;
图片
韩铁心,1929年6月继任如皋县委书记,8月组建如泰工农红军,开辟如皋、泰兴、泰县三县游击区。1930年2月,他在高家庄战斗中负伤,赴上海医治无效去世,年仅25岁;
图片
汤仕伦,1929年2月接任如皋县委书记,并领导镇涛红军游击队,年底与三哥汤仕佺奉调上海开展地下工作。1931年,他与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何孟雄等20多人同时被捕,为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牺牲时年仅24岁;
图片
穆子奇,1930年11月受命担任如皋县委书记,在从上海回如皋途中,因叛徒出卖在江阴被捕,1931年3月就义于镇江北固山,年仅28岁;
图片
于咸,1931年春第二次担任如皋县委书记,1931年8月,于咸等人在朝西庄油锅头被围,激战至天黑全部壮烈牺牲,于咸牺牲时年仅24岁;
图片
吴汝连,1932年2月当选如泰县委书记,统一领导如皋、泰兴两县恢复工作。1933年4月28日,吴汝连率部袭击反动乡长黄伯敏时被敌人包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图片
他们7个人,深知当地革命斗争的残酷,也深知担任如皋县委书记距离慷慨赴死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在革命事业需要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生命书写了信仰与忠诚。
图片
民国报纸,记录烈士与印章的史实
那么,这枚印章与哪位县委书记的关系更密切呢?如皋市档案馆副馆长陈红向记者提供了两份资料。
图片
一份是上海《申报》的影印件,1929年1月16日的报道称:“1月10日经县府悬赏通缉之徐芳德,于上午在卢港区贲家巷地方,被驻防该处公安队拿获,当场击毙匪徒杨成宣一名,捕获匪徒李二一名(均为徐之护兵),徐左臂亦受枪伤。公安局得报,于当夜派队会同城市保卫团前往迎提,昨日上午,将徐押解来城,并将杨成宣枭首示众,曾从杨身上搜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江北总指挥’印一方(石质),长方形之,‘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石质)一方。”
图片
另一份是1929年1月17日南通出版的《通通日报》的影印件,上面更详细地刊登了徐芳德被捕消息,并引用了同样的印文,明确写到两枚印章“一为长方形,一为正方形”。当时的军事印章沿用古代关防形制,一般为长方形,据此推断,正方形的当为中共如皋县委印。
被敌人收缴的印章无论印文还是形状都与如皋市档案馆的藏品完全一致,它在原国民党看守所的区域出土,也与徐芳德被关押的事实相关。能否据此认为,如皋市档案馆珍藏的印章就是杨成宣牺牲时被敌人夺去的那枚?
如皋市委党史办主任徐亚军表示,综合多位老同志的口述和多年的党史研究,基本上可以这样认定。他进一步分析了另外6位县委书记的革命经历:吴亚苏牺牲时不在如皋县委书记任上,韩铁心、汤仕伦、穆子奇牺牲时不在如皋,吴汝连牺牲时已经被任命为如泰县委书记,而印章曾被于咸使用的可能性也很小,党史专家发现过一份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公报,内容是因为于咸被“格毙”而嘉奖国民党如皋县长钱佐伊,其中详述缴获枪支的信息,却未提到缴获县委印章这样的大事。
事实上,这枚印章的制作早于徐芳德担任县委书记。2014年出版的《血沃春泥——高沙土上前仆后继的八位县委书记》(中共如皋市委编)记载,吴亚苏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曾处决过3名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在发布的相关布告上,就盖有“中国工农红军江北总指挥部”“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文。
残酷斗争中,一位知识分子变成铁血勇士
徐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亚军告诉记者,徐芳德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随后的岁月里,残酷的斗争把这位知识分子变成了智勇双全的铁血勇士。
1928年5月1日凌晨,徐芳德率队首攻文武殿警察队夺枪,打响了“五一”农民暴动在如皋的第一枪。当晚,他带队强攻四面环水的周家庄不下,便让大队人马唱着《国际歌》撤退,敌保卫团过桥追击时,被事先埋伏好的突击队截断退路,在两面夹击下四散而逃。
历时5天的“五一”农民暴动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报载牺牲的暴动者达500多人,其中就包括徐芳德的长兄。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徐芳德并未离开如皋,而是组建游击队,继续活跃在暴动区。
那一年9月17日,汤仕伦、徐芳德带着游击队员攻打九华山地藏庙,毙敌4人,缴枪4支;
9月22日,徐芳德带人攻打下驾原公安分局,营救3名革命群众,缴枪7支;
10月12日,徐芳德带队埋伏在路边,亲手击毙国民党如皋参议会参议员、镇涛地区恶霸刘仰锟;
10月26日,徐芳德带着从上海买回来的枪支弹药坐渡船时,与上了锄奸名单的巡警队长祝培初狭路相逢,拔枪将之击毙;
当年11月,徐芳德接任吴亚苏当选如皋县委书记,着手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发动和武装群众;
1929年1月10日凌晨,徐芳德带着杨成宣、李二在夜色中潜回六甲老家,不料被敌人包围,激战中两人被俘、一人牺牲;
1月27日,徐芳德在如城北门城脚眼光庙英勇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8岁。
专家一致同意,定为一级文物
作为如皋市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1995年即被认定为二级文物,今年又入选“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和我省“建党百年初心永恒”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展览,被列入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红色珍档》系列。在本报推动下,如皋市档案局于今年5月底向文物部门递交申请,请求重新认定文物等级。
6月28日,省文物局派出专家组赴如皋。鉴定现场,三位专家先后拿起印章仔细观察,在现场进行了讨论。
专家组成员、常熟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周公太说:“印章使用了青田石中的‘水藻花’,这是比较硬的石材,也是民国时期常用的印章材料,从包浆来看,定在民国早期没有问题。这枚印章虽小,却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县级组织,开展农民运动,逐渐形成、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实物证据,文物价值极高。”
专家组成员、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杨海涛说:“这枚印章见证了革命斗争的无比残酷,镌刻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忠诚,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实物,同类型的器物尚未发现第二枚,它具有惟一性。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对它重新定级具有特别意义,也让我们重温一段不容忘记的党史。”
专家组组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杨斌认为,这枚印章承载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是星星之火的实物见证。他代表专家组作总结:该印是目前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中共县级党委印章,弥足珍贵;该印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该印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时间;该印印文章法规整,刻制刀法遒劲。
三位专家一致同意,将这枚印章认定为一级文物。
那么,“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又是如何被埋入地下的?党史专家们猜测这可能与一位名叫李蕴玉的女地下党员有关,但她上世纪30年代离开如皋后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81年李实秋辗转找到她在镇江的住所时,她已经去世两年,惟一的线索就此中断。
历史无言,文物见证。虽然仍有谜团笼罩,但这枚印章散发出穿越时空的精神光芒。印章虽小,却是镌刻着共产党人信仰初心的血染丰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建伟王宏伟 姚依依 周娴 通讯员 周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