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探访克山病发现地:克山病彻底成为历史,“光荣村”迈向新生活

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素有“北国粮仓”“大豆之乡”的美誉。其实,这里也曾是克山病的发现地和重病地。
几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黑龙江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已连续五年无急型、亚急型新发病例,克山病达到了消除标准。为进一步将地方病防治工作走深走实,今年黑龙江省卫健委开展了“地方病防治历程回顾与展望”工作。近日,记者来到当年克山病的发现地——克山县西城镇英民村(原光荣村),去探访那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图片
“光荣村光荣屯”的石碑
汽车驶入英民村村口,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路,还有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和绿油油的田野。在原光荣村村支书刘金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原村卫生所大院看到,院里的一座石碑上,正面刻有“送走瘟神,造福后人”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后面用红色字迹记录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公元一九三五年始,此地奇病肆虐……固于历史及医学科研水平,遂以地命名克山病……经几代人砥心励志,孜黾相续,终使克山病绝迹克山……”
图片
克山病纪念碑
刘金喜介绍,这块纪念碑立于1995年,距离1935年克山病爆发正好一个甲子,那时克山县已经完全消除了克山病。
几年前随着梁学礼老人的去世,村里当年经历过克山病的老人都没了。刘金喜感慨地说:“村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克山病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了。”
图片
梁学礼老人一边看着老照片一边回忆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在上级政府和各医疗科研单位的帮助下,原光荣村1977年就结束了受克山病折磨的历史。随着克山病的消除,全村人均收入的提高,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在62岁的村民刘金锋家,小院里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镶着白色瓷砖的砖瓦房宽敞整洁,屋内养的花朵吐露芬芳……刘金锋说:“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就剩下了我们老两口,家里有36亩地,每年土地流转有2万多元收入,眼下的日子吃穿不愁,我挺知足!”
图片
刘金锋和老伴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精准扶贫、健康扶贫中重要的一环。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英民村这个曾经饱受克山病摧残的小村庄也成功摘掉了“贫困帽”。然而,消除了地方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据英民村村支书刘庆年介绍,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仅2019年就新建活动广场1447平方米,硬化公路3.6公里,安装栅栏1500延长米、路灯90盏,修整路边沟8700延长米,设立卫生箱20个,栽植花卉12000株。全村树林1405亩,绿化覆盖率达到12%。村里还发挥爱心超市、孝心养老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秧歌队、无职党员作用,为村民提供娱乐场所,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图片
如今美丽的英民村
如今的英民村还通过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小园经济和鼓励支持村民养牛、养猪等手段,村民创业兴业、建设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政府的帮扶下,为村里在土地、水利、电力、手续、流程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筑巢引凤”引得雁回归,集体经济得以逐步壮大,英民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前行,迈向更好的新生活。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记者 朱彤 霍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