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传说:从宓妃到甄氏(曹植与洛神 上)

今年端午节,舞蹈《洛神水赋》再现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也让很多人想起了千古名篇《洛神赋》的作者曹植。
神话传说中,洛神名叫宓(Fú)妃,是从远古走来的伏羲氏之女。然而,人们更愿意相信,曹植笔下的洛神另有原型,那就是他的嫂子甄氏。
宓妃何时成洛神
今天,距曹植在洛水边“邂逅”洛神,已过去1800年了。他在《洛神赋》中描绘的洛神形象,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爱与美的化身。
洛神是洛水之神,名叫宓妃。不过,这是后来的说法。在先秦神话中,宓妃只是一个美艳的神女,其形象与后来的洛神相去甚远。
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提到宓妃,称她住在很远的地方。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他在云神丰隆的帮助下,找到了宓妃的住处。可是,“美而无礼”的宓妃拒绝了他,让他深感失望。
在屈原看来,宓妃并不住在洛水,洛水之神另有其人,就是洛嫔。
在《天问》中,屈原称洛嫔是河伯的妻子。夏王太康在位时,经常外出游猎,不问朝政。后来,有穷国的后羿取代了他。后羿以善射而著称,河伯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在用弓箭射伤河伯后,他将洛嫔据为己有。
这些神话还有别的版本,但能看出早期的宓妃与洛嫔并非同一人。
到了汉代,人们对宓妃的想象更加具体,她也逐渐与洛神“合二为一”了。比如西汉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劝谏汉武帝,说宓妃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可千万不要被她迷惑。东汉时,张衡在《思玄赋》中写到“洛浦之宓妃”,也说宓妃虽美艳但用情不专,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也难怪,从屈原开始,人们就习惯于批判宓妃,把她的美当成一种罪恶。不过,到东汉末年,洛神宓妃变得神秘灵动起来,美不再是她唯一的标签。一次,蔡邕从陈留(今属开封)前往洛京,就在《述行赋》中说:“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公元192年,蔡邕去世。同一年,曹植出生。
曹植才高八斗,却因得罪了哥哥魏文帝曹丕而饱受猜忌。公元222年,他离开京师前往封地,行至洛水边,不由得想到宓妃,便从先秦神话和前人诗赋中撷取灵感,塑造了一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位绝世佳人不仅明眸善睐,气若幽兰,还“习礼而明诗”,很有修养。
曹植与洛神两情相悦,但“恨人神之道殊”,很快,他就不得不痛苦地回到了现实中。
甄氏何故被赐死
曹植面对的现实是什么呢?他被软禁在封地,不得结交亲友,没有皇帝哥哥曹丕的诏令,也不能回到京师洛阳。在他写《洛神赋》的前一年,嫂子甄氏被曹丕赐死,这一切都令他黯然神伤。
甄氏姿貌绝伦,且“习礼而明诗”,很多人认为,她就是《洛神赋》中洛神的原型。唐人李善为《文选·洛神赋》作注时,就一边说宓妃是伏羲氏之女,因溺亡于洛水而成洛神,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曹植与甄氏的爱情故事。当然,因为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否定曹植与甄氏有“绯闻”的人也不在少数。
甄氏是中山无极(今属石家庄)人,生于公元183年,其父甄逸曾任上蔡令。奇怪的是,在甄逸的三子五女中,甄氏名气最大,史书却唯独“漏记”了她的名字。因为她被视为曹植笔下洛神的原型,今天,也有人称她为甄宓或甄洛。
甄氏不仅貌美,且从小读书,见识过人。十几岁时,她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
汉末群雄并起,袁绍占据河北,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分庭抗礼。公元199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熙出镇幽州(在今北京),甄氏则留在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侍奉婆婆刘氏。
这是汉末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双方对峙一年多后,曹操出奇制胜,在官渡之战中大破袁军。袁绍受不了这个打击,不久病死,公元204年,他的大本营邺城也被曹军攻破。
据《三国志》《魏略》等记载,当时,18岁的曹丕带兵进入邺城,在袁府见到了袁绍之妻刘氏,还有刘氏身边低眉垂首的甄氏。他让甄氏抬起头来,一看果然“颜色非凡”,当即便决定娶她为妻。
22岁的甄氏嫁给曹丕后,起初很受宠爱。她很快就生下了儿子曹叡,后来又生了女儿东乡公主。可是,身边美女如云,曹丕怎么会专宠她一个人呢?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在洛阳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没有册封甄氏为皇后,他选择了颇有心计的郭女王。
郭女王帮他打压过曹植,如今又不遗余力地诋毁甄氏。公元221年,身在邺城的甄氏因“有怨言”而被赐死,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即使蒙冤也无处可诉。
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史称魏明帝。他忘不掉母亲当年的惨状,因此,郭女王死后也“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得到了与甄氏同样的“待遇”。
曹植悲作《洛神赋》
曹植是曹丕的同母弟,他天赋异禀,博闻强记,深得父亲曹操的喜爱。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一直想立曹植为太子,认为只有这个儿子能成大事。然而,大哥曹昂已经战死,成为长子的曹丕怎能甘居人后?
几番较量下来,心无城府的曹植输得很惨。他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也成了曹丕眼中的罪人。
曹丕登基后,对曹植严加防范,派人监视他的行动,不断改换他的封地。曹植无意挑战哥哥的权威,可即使他已认错,曹丕也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只是看在母亲卞太后的面上,才留他一条性命。
公元221年,甄氏惨遭赐死。就在这一年,监国谒者灌均抓到了曹植的把柄,密告他“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朝廷本来要治他的罪,但因卞太后求情,曹丕只贬了曹植的爵位,后把他改封到鄄(juàn)城,次年升为鄄城王。
鄄城在山东,古人“鄄”“甄”不分,二字经常混用。
这是曹丕难得表现出来的大度。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奉旨回到洛阳,面君谢恩。相传曹丕特意让曹叡陪他吃了饭,临走时,还送给他一件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
曹植心绪难平,一大早启程东归,傍晚时分行至洛河边,已是人困马乏,精神恍惚。在河边休息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位丽人,御风而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就是传说中的洛神吧?回去后,他便作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不过,唐人李善认为,曹植作的本是《感甄赋》(也称《感鄄赋》)。曹叡登基后,追谥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又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
天真的曹植以为,没有哥哥刁难,自己就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多次向侄子上书,曹叡却对他十分冷落。
公元232年,曹植被改封陈王。心灰意冷的他在陈地郁郁而终,时年41岁。曹叡仍不放心,又命人抄写其平生所著诗赋、杂论等上百篇,以备查验。
“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曹植的《洛神赋》中,究竟有没有甄氏的影子?(记者 张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