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固态激光雷达加快上车,苹果手机也在用

这是“汽车人参考”第344篇原创内容
“推动智能电动汽车向前进”
激光雷达扫描方式的技术路线很多,当前以机械式和MEMS半固态为主,而在纯固态的技术路线,Flash一直都比较神秘。一方面技术壁垒比较高,另一方面做的人家也比较少,这里汽车人参考分享其中一家代表公司Ouster的相关信息。
机械还是固态?
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最明显的优势是视场,安装在汽车顶部便可以获得360度的感知;而固态激光雷达(MEMS/OPA/Flash),视场角一般在120度以内,因此一般需要4个雷达才能达到相同的覆盖范围。
固态激光雷达都面临着远距离探测的挑战,MEMS的微型扫描镜能透射的激光数量有限,远处物体反射的激光被探测到的难度很大;光学相控阵OPA产生的光束发散性更大,很难兼顾长距离、高分辨率和宽视角的要求;而Flash泛光成像的激光雷达,每次发射的光线会散布在整个视场内,意味着只有一小部分激光会投射到某些特定点。
图片
也就是无论哪种技术路线的激光雷达,都需要关注以下同样的性能指标,谁能实现平衡,谁就能胜出,也不在乎是哪种技术路线。
图片
Ouster本质是一家芯片公司
Ouster成立于2015年,今年3月份通过SPAC在北美上市,员工200人左右,目前已经到第二代128线产品,重量400克。
图片
主流激光雷达厂家推出的产品一般是尺寸是越做越小,而Ouster开辟了新思路,其外形和重量完全一样,依赖内部芯片的升级,使得激光雷达的性能提高。
其技术核心是两块芯片加光学结构,在发射端采用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芯片,在接收端采用的单光子雪崩二极板SPAD芯片。
图片
一般Flash技术,如同照相机闪光灯一样,会向整个环境发射一面“光墙”来照射整个场景,但采用泛光会照明到很多不必要的区域,会造成激光功率很大的浪费。
Ouster采用的是Multi-beam Flash(多光束闪光),通过将多个VCSEL激光器集成在一颗半导体芯片上,采用更精确的多光束而不是泛光来探测物体,使发射端的效率有了提升。
图片
不同于传统采用905纳米、940纳米、1550纳米的激光波长(根据太阳光谱,在这三段波长下,太阳光通量比较低,激光更能克服环境光的影响),但Ouster采用的是850纳米的波长。
850纳米波长具有更低的水汽吸收性,使得在潮湿环境下激光能量能被较少吸收;更重要的是,硅基的探测器在850纳米处灵敏度更高,使得其能检测到更多的反射回光。即使考虑到太阳光谱影响,但Ouster的“有效光通量”还是远低于传统激光雷达发射器。
而在接收端,基于定制化的CMOS探测器,采用SPAD阵列,SPAD具有单光子灵敏度、低噪声、优异的时间分辨率等优点。
图片
相比于模拟激光雷达只能测量整体信号强度和输出非结构化的数据,SPAD可以测量单个光子的信号强度,直接输出原始的、更精确的3D数字信号,省去了数模转换,而与摄像头的2D数据对应,能节省数据标注的时间,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
激光雷达性能不断提升,背后核心其实VCSEL和SPAD两块芯片的快速发展,这两块芯片配合着不同的光驱镜头,一方面使得激光雷达有了类似于相机的功能,即Flash路线,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探测。
与苹果手机的产业链一样
Ouster最大的背书其实来自于苹果,苹果在iPhone12和Pad Pro已经引入了激光雷达,其采用的技术路线与Ouster如出一辙。
Ouster两块芯片的产业链与苹果手机激光雷达基本相同,而两块芯片在苹果手机上的应用,能够加速VCSEL和SPAD芯片产业化和技术的进步。
图片
但苹果手机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大概是5米左右,因此为了扩大探测距离,Ouster还有设计了光学部件,可以将探测距离提高到240米。
此外,Ouster还需要解决发射端VCSEL容易受到功率限制而无法用于远距离探测,而接收端SPAD阵列化难度非常高这两大难题。
由于Flash激光雷达的核心聚焦成为了芯片,因此,芯片的发展决定了雷达的发展,特别是SPAD芯片,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给Ouster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力。
汽车人参考小结
激光雷达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从Flash路线发展来看,似乎芯片才是其核心。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拥有独特的优势,在接下来十年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地位,而绝大部分的激光雷达系统将逐步转为固态方案。
在固态路线上,因为苹果公司的加入(考虑到苹果同时也在造车),有望加速Flash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展。当然Ouster量产时间也要到2024年,从消费到车规,到装车量产有很长路要走。
本文为汽车人参考第344篇原创文章,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推荐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图片
激光雷达全面分析,万字长文汇总,千亿级市场,专利70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