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讲巴黎和会,《觉醒年代》和《我的1919》,你更欣赏谁的表达

看《觉醒年代》时,常有人会推荐其他电影或电视剧来看。
比如同样讲述巴黎和会背景,《觉醒年代》和电影《我的1919》的内容有相似有不同。
《觉醒年代》讲述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到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创立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
《我的1919》顾名思义,主要讲述1919年巴黎和会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
有人喜欢《觉醒年代》从谈判团国内外多视角演绎。
有人喜欢《我的1919》的突出外交使团尤其是顾维钧人物视角。
今天,怡姐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两部影视剧在巴黎和会中的内容视角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你更喜欢谁家的演绎?
图片
1  视角对比:国内外多视角还是外交团单视角
《觉醒年代》的剧情中,陈独秀李大钊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主导北大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他们回国后遇见的一次国际大事件。
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外交使团参与巴黎和会,却面临列强争夺中国山东利益的被动局面。一时间国内外群情激奋。
《觉醒年代》的剧情主要是从北大教授学生和新青年编辑视角,听到巴黎和会的消息,教授学生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再从外交使团的视角,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徵祥带领外交使团,以战胜国姿态参与巴黎和会。却面临种种不公待遇。使团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和抗争。
另有当时北洋军阀政界高层,数次开会商议,各抒己见。有人反对签约有人支持签约。
剧中表现这段历史视角非常多元。
从某种程度,为后面表现五四运动兴起,进行详细背景铺垫和人物群体表现。
再看电影《我的1919》,主题鲜明角度相对单一,从外交使团顾维钧视角讲述巴黎和会谈判和拒签全过程。顾维钧最终义正词严地在最后的签约仪式上发表拒签演说。
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副支线,就是在海外留学的爱国学子肖克俭,他热爱祖国,号召留学生向集会抗议,最后自尽殉国。
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主要反映和顾维钧的身份不同的学生和工人背景,同样爱国表现形式不同,似乎更冲动暴力了些。
如果是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呢?
是《觉醒年代》中的多元视角,国内外对应的群像图,还是《我的1919》中顾维钧为主线的外交视角?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剧情对比:更丰富完整还是更专注冲突感
《觉醒年代》是电视剧,起承转合和剧情铺垫更多更完整。
已经有了前面的新文化运动铺垫,当巴黎和会国家遭受不公待遇时,民众觉醒群情激昂,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个时候,高层意见不一,学生和群众坚决拒签形成鲜明对比。
外交使团内部则从一开始的坚持到后来压力重重,顶住压力选择拒签。氛围紧张焦灼,刻画惊心动魄。
看似简单的一个历史书上的几行字,却充满着爱国和个人前途的抗争,过课内外局势的深层判断种种。
看《觉醒年代》有种身临其境感,似乎能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处境。从大环境到人物经历等,可以详细了解历史中的人和事。
电影《我的1919》则给人一种强烈冲突和自豪感。那就是作为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在近代史上对列强说不。
最精彩的还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第一次陈述,第二次拒签,慷慨激昂有礼有节。
面对和会上的英美以及日本使团的刁难,讲历史说外语,从容不迫才华横溢。让人拍案叫绝。
电影中表现爱国留学生的抗议和从容赴死,是充满着戏剧冲突感。
《我的1919》电影剧情不似电视剧那样丰富完整,更多突出典型情节和人物冲突。
一样很有吸引力。
图片
图片
3 人物对比:两部影剧顾维钧和陆徵祥有不同
《觉醒年代》中的顾维钧,是当年在《我的1919》中扮演爱国学生肖克俭的何政军。
我心想,演员本人是不是也想扬眉吐气一把。
《觉醒年代》顾维钧正义依旧,不失儒雅和顾全大局。他依然是那个主张拒签的外交官,意志坚定很稳重。
陆徵祥作为外交团团长,不辱使命,虽然性格温和,却也想尽办法联合美国抵抗日本。在最后一刻和大家一起主张拒签。
这里的人物刻画已和《我的1919》有所不同。
在电影中陈道明扮演的顾维钧,颇有才华,义正辞严,一番演讲震动世界。
陆徵祥则显得有些优柔寡断,最后不能担起拒签重任。
再看同样是爱国学生,电影中的爱国学生用非常强烈的方式去爱国。电视剧中的爱国学生则团结在一起有勇有谋去表达爱国主张。
这里实际上也表现出电影拍摄年代不同,人物表现手法和认识的不同。
图片
图片
写在后面
《觉醒年代》上映在2021年,距离《我的1919》上映有12年时间。
12年间,同样一段历史,历史人物的认识和刻画有很大不同。
这是人们对历史中人物的认识有所不同,也是中国外交在世界上越来越强大。影视剧中的表现反而可以更丰富立体起来。
不仅仅讲述个人形象的强大,更讲述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和外交团内部的纷争和最后的团结一致。
巴黎和会这段历史,你更喜欢《觉醒年代》的多元视角还是《我的1919》的突出主要人物的冲突感呢。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喜好观点。
只想说,多对比看看同一题材不同表达,你也许会有更多收获。
看一部影视剧,不仅可以看当时的历史人物,还能看对当下生活的指导意义和今天的年代环境。
看到那个年代先辈们的不容易,再看看我们所处多元丰富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今日话题:
关于巴黎和会的那段历史,你看到了两部影视剧的那些细节不同,希望补充交流。
@怡儿话书影,那人那城,故事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