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人口老龄化时代,重视慢性病管理,守护健康人生

图片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89年,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占比上升5.44%,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慢性病高发。
图片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
何为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图片
慢性病分类
致命性慢性病
各类癌症,艾滋病,后天免疫不全综合征,骨髓衰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疾病。
可威胁生命的慢性病
血友病,肺气肿,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硬皮病,慢性酒精中毒,红斑性狼疮,脑出血,脑梗死,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非致命性慢性病
痛风,帕金森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胆石症,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先天性畸形,缺氧后遗症,青光眼,创伤或烧烫伤后遗症等疾病。
图片
慢性病的特殊性
病程延绵
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
多病共存
全球65岁及以上人群中,多病共存的比例为40%~56%,服用多种药物易导致药物联合副作用的增加。
医患协作
慢病患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将会极大地影响疾病发展。
图片
7步骤,有效进行慢性病管理
就诊管理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和体检,关注疾病相关指标,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就医干预。
图片
饮食管理
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低糖: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风险;
少油:减少烹调用油,每天摄入油不超过20克;
保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粮搭配,多食用鱼禽蛋奶、新鲜蔬果、豆类;
控制红肉、加工肉摄入
图片
用药管理
遵医嘱按时正确用药,不自行增减药物、不滥用药物等。
同时,患者与家属要增加对疾病、药物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案的了解,更清楚地认识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用药观念。
图片
运动管理
首次运动前,最好进行全身检查,特别是心肺功能、骨质疏松情况,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适当的项目,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不可过于激烈,强度以微微气喘、出汗为宜。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图片
生活方式管理
研究表明,除饮食运动外,吸烟、酗酒、睡眠持续时间过短、睡眠紊乱、过度疲劳等生活习惯与多种慢性病的进展有关。
因此,慢性病患者需维持目标体重、戒烟、控制饮酒量、规律作息、避免疲劳及感染。
图片
情绪管理
治疗过程中,慢性病患者在出现身体不适的同时,也易出现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情绪和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临床预后。
建议患者与家属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和配合。在情况严重时,要积极求助专科医生及专业心理医生,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待疾病,树立信心,坚定信念,配合治疗。
图片
家庭病史管理
许多慢性病有家族遗传性,建议依据病史及家族成员的饮食生活习惯,咨询医生设计家庭健康管理方案,减少家庭其他成员患病的几率,或使发病年龄延迟。
本文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