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科学家复原的霸王龙长啥样?小掌心相对,甚至还有点儿可爱!

作者:江泓(烟台市博物馆)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恐龙是已灭绝的古生物,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它们的模样呢?正是一代代古生物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才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恐龙真实的模样。科学复原恐龙和它们生活的世界可不简单,勾画古生物的艺术家更不是普通的艺术家,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素养,同时又具备了古生物学、解剖学、生态学、地质学等多方面的深厚知识积累,正是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史前世界的大门,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恐龙生活的史前时代。
由内到外抽丝剥茧的复原
图片
古生物艺术家格雷戈里·S. 保罗复原的腕龙
古生物的复原当然是从化石开始的,在古生物艺术家格雷戈里·S. 保罗的腕龙系列复原图中,你能够看到艺术家复原恐龙时简单的过程,从骨骼到肌肉,然后再加上皮肤成为它们活着时候的样子。
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古生物艺术家必须非常了解这种动物的骨骼并进行重建,因为骨骼是基础,所有的器官、肌肉、皮肤以及各种衍生物都是附着或者连接在骨骼之上的,就好像是房屋要先搭起框架一样。
古生物艺术家只有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骨骼装架之后,才能确定这种动物的体型以及合理的运动姿态。
有了完整的骨架,就要在上面添加肌肉了,究竟一块骨头上连接着多少肌肉,这可难不倒古生物艺术家,通过对现生动物肌肉附着和分布情况,以及在化石骨骼上的结构特征的观察,古生物艺术家就能给骨架添加合理的肌肉及肌肉群了,这听上去是不是很厉害呢?
带人们初识史前庞然大物
图片
在创作剑龙模型的查尔斯·耐特
恐龙复原领域的“祖师爷”非查尔斯·耐特莫属,查尔斯·耐特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距离“恐龙”这个名字诞生也才刚过去30年,人们对于恐龙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史前大蜥蜴的水平上。
耐特从小就被恐龙等古生物深深吸引,同时他又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得益于美国在古生物发现和研究上突飞猛进,耐特能够获得许多关于恐龙的信息。成年之后的耐特开始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绘制恐龙复原图,他将自己的学识与最前沿的研究结合,创作出一大批堪称经典的恐龙复原图。
图片
查尔斯·耐特1897年绘制了雷龙的复原图,复原图在构图上分为前景和远景:景可以看到一只身体大部分没在池塘里,脖子高高抬起的雷龙,其头部的结构器官很好地表现出来;远景则可以看到一只完整的雷龙形象,全身各部分的形态和比例一目了然,包括小小的脑袋、长长的脖子、笨重的身体、蜿蜒细长的尾巴以及粗壮的四肢。这只雷龙正在啃食地面上的植物,植食性的特征清楚无疑
耐特绘制的雷龙代表了19世纪末科学界对于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认知,耐特的雷龙复原图不仅努力复原了雷龙的样貌和生活,而且还原了其生活的环境,无论是远处丛林的层次,还是近处池塘中漂浮的植物以及水纹倒影都没有遗漏。
如果以今天对于恐龙的认知重新审视耐特的雷龙,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脖子无法抬高、尾巴不会拖在地上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100多年前古生物研究水平的限制,这也给最早的恐龙复原图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是无法动摇耐特复原图中的艺术性。
还原恐龙“暴君”真面目
最经典的霸王龙复原形象来自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但是电影中的霸王龙和真实的霸王龙其实并不一样。霸王龙究竟长什么样?中国古生物艺术家赵闯用复原图告诉你答案。
图片
中国古生物艺术家赵闯工作照
赵闯绘制的霸王龙脑袋巨大,前窄后宽。从正面看,霸王龙的两只眼睛是可以同时瞪着你的,其双目视界重叠角度达到60°,这在大型食肉恐龙中是绝无仅有的,说明霸王龙的视力非常好。霸王龙脑袋上的另一个特征是它满嘴的恐怖大牙,这些牙齿不但锋利而且粗壮,具有恐怖的破坏力,即便是霸王龙闭上嘴,牙齿依然会露在外面。
图片
图片
赵闯绘制的霸王龙双手是掌心相对,脖子、背部、尾部有一些毛发
除了巨大的脑袋,仅仅长着两根手指的“小短手”也是霸王龙的标志性特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赵闯绘制的霸王龙双手是掌心相对的,而电影中掌心朝下的复原是错误的。与霸王龙“小短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肌肉尤其发达的后腿,其实霸王龙有着巨型食肉恐龙中比例最长的后腿,在复原图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沿着霸王龙的腿向下就是它的大脚了,它竟然是用脚趾行走的,要用脚趾支撑如此庞大的身躯实属不易。
关于霸王龙长鳞片还是长毛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浑身是毛的霸王龙复原图,根据目前发现的化石证据看,霸王龙是长鳞片的,而且是很小很细腻的鳞片。远远看上去,霸王龙的皮肤是光滑的,而赵闯绘制的霸王龙在其脖子、背部、尾部却有一些毛发,这个复原是来自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的观点,因为在这些位置发现了类似于鸡皮的皮肤结构。